
春节的味道
宋晓华
今春节又近,时年五十五。几十年风风雨雨,过春节,已渐渐从过去的美食、新衣、热闹中,品咂出些许生活的况味来。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逻,充溢圆方。”《元会诗》(魏·曹植) 过春节,自然少不了美食。即使是过去生活困难的时候,过春节时也要拿出一年中最好的饭食。我们那个地方,过春节时喜欢炸酥菜,有炸藕盒、炸丸子、炸豆腐、炸鱼、炸肉等等。我母亲过节时偏爱炸藕盒和炸带鱼,但在生活困难时,炸的不多,往往炸完后,给孩子一两块解解馋,其余的放在一个篮子里,吊挂在房梁上,留着年后招待来客。挂在房梁上,一是为了防老鼠偷吃,二是为了防孩子偷嘴。1979年,我们村开始执行国家的土地包产到户政策,我们家第一次有了充足的油、面、菜。年底,母亲叫来了五姨帮忙炸酥菜,并言称孩子们可以放开吃。那一天,我们兄妹姐弟,欢天喜地地围着在灶前的母亲,不停地将刚刚炸好的酥菜放在口中。母亲和五姨则不断地笑着提醒让我们慢点吃,别烫着。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和五姨炸了接近一个小时了,筐子里还空空如也,炸好的酥菜都进了我们的肚子里了。从那以后,每逢过春节,再多再好的美味,我都能吃出1979年底炸藕盒的味道。炸藕盒的味道,对我而讲,成了春节的独特滋味。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唐·高适) 春节是一个团圆喜庆的节日,但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子或在家盼归的亲人来说,则思念更甚。在我的记忆里,1982年春节,我大哥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回家过年,年夜饭时,母亲在饭桌上给摆上一副碗筷,象征我们一家人团聚了。我成家了,因为岳母给帮忙带孩子,而且春节期间,曾是我和妻子工作最忙的时候,所以春节基本没有再回老家。现在,父亲母亲都已经过世,而且我们兄弟姐妹分居四地,各有一个大家庭,已不敢奢望春节那天能欢聚了。虽然知道从长远看,分是常态,散是趋势,但是依然止不住怀念小时候春节期间一家六、七口人,坐在一张桌子上,热热闹闹吃饭的日子。从此以后,春节里又多了一点淡淡的乡愁。
“今夜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除夕》(唐·史青) 每年春节,时节大都在四九至六九之间,此时或是寒冬之未,或已是春季之初。因些,天气虽然依旧寒冷,但空气中微微含着一丝丝湿润,太阳光日渐变强,枊枝软了,梅花开了,春天的气息已初显端倪。而且人们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想法,这一年不论过得如何,都已经成为过去,新的一年里,必定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和无数的可能,都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因些春节的味道里又充满了希望,有新鲜的气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 春节,不仅是时间的轮回,更是人生的驿站。站在这个节点上,人们满饮一杯岁月酿成的美酒,品鉴着人生况味,抚慰心灵,抖擞精神,向着新的征程,出发前进。
2023年1月15日
作者简介:
宋晓华,男,汉族,1970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山东平邑人。1993年7月毕业于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同年参加工作,现在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工作。空闲时喜欢读读书,写点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