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圣家族(中篇小说连载之十四)
作者:杨浩然.偶然
十四、对口支援
劳动人事部门一年一度的“春风行动”刚结束,市里就组织部分龙头企业精英对贵州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其目的是真对贵州部分落后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工程”,双方各选一百家企业进行对接,其中酒企各两家,杜守业和市酒厂的马厂长被应邀参加。
时间安排的很紧。第一天乘飞机到达贵阳,当晚参加欢迎仪式,分发企业简介;次日,企业家自由对接、选好帮扶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第三天至第五天,深入被帮企业实地考察,确定帮扶细则;第六天在贵阳宾馆集中签约,举行欢送仪式。
对方被帮酒企,一家是集体企业,另一家则是民营的。马厂长当仁不让,二话不说就把那家集体企业揽过去了,于是杜守业只能跟那家私企对接了。
被帮酒厂叫“赖氏酒业”,老板祖上是酱香鼻祖赖嘉荣。
赖嘉荣生于1862年,其祖父赖正衡得孙甚喜,把酒言欢时豪气冲天,借酒兴收购了商人周秉衡的“衡昌烧坊”以记此事。
赖嘉荣长大传承祖业后,开始致力于烧酒技术和复杂工艺的研究,并于1902年突破传统,独创“回沙”工艺,并挑战复杂的酿酒技术,成功酿制出了风格独特的“酱香大曲”(俗称茅酒)。其酒晶亮透明、色泽微黄、酱香突出、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从而开创了酒史上的神话,成为了一代茅酒巨匠。更是引发了茅台镇的酱海风云,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茅台酱酒才得以名扬天下!正因如此,后人才把“酱香始祖”“赖茅鼻祖”的桂冠扣在了赖嘉荣头上。
赖氏酒业座落于遵义市的赤水河畔,这里依山傍水,群山环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赖厂长的爷爷就是给红军酿酒从茅台镇流落到这里定居的。这一点颇似杜家,只是杜家酒比赖家酒早几千年,杜家从山西洪洞迁至崮洼早几百年罢了。但他们的祖上都是酒祖,仅凭这一点,俩人就有共同语言。别看酱酒历史不长,但影响力及占领市场的份额可不小。
酒厂不大,也就俩车间,但仓库里储存的酒倒不少,而且全是好酒,懂酒的人一品一尝就知道。
赖氏酒一共三款,杜守业拿起一瓶精装版问:“这酒多少钱一瓶?”
赖厂长说:“这酒贵点,二十一瓶。”
“什么,这么好的酒才二十元啊?”
“另两款更便宜,一个十块,一个五块。”
“那刨去人工、粮食和包装还有利润吗?”
“有,就是小了点。即便是白菜价也卖不动啊,哎,开酒厂的太多了,整天争的你死我活。”
“那你卖给我吧,至于我怎么卖,你就甭管了。”
“好,只要有人要,我就开足马力生产,只要工人吃上饭,利润多少都行。”赖厂长说。
杜守业仰起头思索了一会儿:“这样吧,你产我卖,用我的营销团队为你在山东打开市场。山东一亿多人,个个能喝,只要酒好价实,不愁卖。”
“那可太好了!”赖厂长紧紧握住守业的手,激动的流下了热泪。
“可我有个条件,你得到我们厂待俩月,和家父切磋一下,他老人家一点就通,费不了太多功夫。借此机会,咱顺便探讨一下管理模式,并借你之力也上个酱酒车间,旗号仍打你的,直接拉原酒在我那儿灌装得了。”
“行,如此既省包装费,又可避免运输破碎,一举两得。”赖厂长说“这样吧,多出的包装费我出。”
“算了吧,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我承担吧。”守业说。
“一言为定,我跟你去山东。”赖厂长说。
人与人相处,就是心的交流,特别是有共同语言的人,只要彼此心灵碰撞出了火花,便会惺惺相惜,并肩向前!杜守业和赖厂长就是这样走到一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