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复课
随着学校开始复课,但是学校里的主要事情仍然是文化大革命。在校园里,戴红领巾的同学取下了红领巾。少年先锋队的机构也没有了。李静由于被爸爸李奉儒的牵连,班长也不能继续当了,少年先锋队中队长的职位也随之被取消。原来的副班长李天胜再一次当上了这个班的班长。而李静的同桌李双,由于哥哥是河东革委会成员,家庭成分一直是祖祖辈辈河东人的贫困户,在阶级复议中由下中农“晋升”为贫农,称得上是根儿红苗正的班长苗子,这次李双被推选为这个班的副班长。李双如鱼得水,在这个班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但是,与李静这个同桌的关系一直维持的不远不近。
在李静看来,父亲的问题虽然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与前程,但是在李静的心里认为:爸爸没有错,爸爸是一个好人;学习不能丢,知识永远属于自己。谁当班长并不重要,能够让自己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才是最最重要的。谁当权并不重要,能够让爸爸这样的好人平反昭雪才是最最重要的。在李静没有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只能默默地上学,安安静静的听课,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得到同样的学习环境与公平待遇。
对于李双来说:李静是自己的同桌,更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如今由于父亲的问题,让她在班里没有了地位,反而自己成了这个班的副班长。这个不是自己的错,家庭出生不由人,但是李静应该永远是自己的好朋友。
1968年5月,河东小学又一次大的活动,将在校园的大广场举行。在这次活动中,最最重要的是加入红小兵组织的受章仪式。在河东小学红小兵正式取代少先队,成为河东少年儿童的基层组织。它的标志最初是一种红底金边金字的菱形臂章,用别针别在左衣袖种牛痘的位置上,即以前和以后的大中小队干部所佩带的几道杠臂章的位置。
复课以后入学表现积极的同学争相申请加入红小兵组织。加入红小兵组织必须是家庭成员没有政治问题,家庭成分是贫下中农的,才可以申请。李静由于爸爸李奉儒的问题未能遂愿。她和几个家庭成分高或者家庭有政治问题的几个同学只能躲在教室里,隔着窗户眼巴巴看着别的孩子在操场上举行加入红小兵的仪式,把新发的臂章往袖子上别,李静的泪珠在眼眶里直打转,一种委屈油然而生。加入红小兵组织对于李静来说没有什么,可是自己曾经是这个班的班长,学习又是全班第一名,爸爸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好人,为什么自己就成了被学校红小兵组织所抛弃的学生了呢,这对于这个还是孩子的李静来说,这已经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而且受到了巨大的委屈。
复课以后,正在教室里上课的机会还是很少的。更多的时间是组织学生走街入户,给村民们宣传国家大好形势,国家重大新闻。
今天这个宣传小组是李双带队,由李静、吴斌、刘月娥四个人组成了一个宣传小组。今天去一个戴眼镜的老大爷家里宣传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排水量为18800吨、载货量为11700吨的远洋轮"东风"号建成。
阅读的人是李双,李双结结巴巴的阅读完了以后,戴眼镜的老大爷问:
“小姑娘,你们说的这个远洋轮是干什么的啊?”
“远洋轮就是一条非常大的船啊!”李双胸有成竹的回答。
老大爷又问:“那是多大的一条船啊?”
“万吨巨轮,肯定就是可以托的动一万吨的货物啊?”李双又接着回答着老大爷的问题,觉得心里美滋滋的。没想到老大爷又问:
“一吨两千斤,一万吨就是一万个两千斤,两个妈妈山也不够一万吨,甭说船受不了,水上也飘不起来这么多的东西啊,这不是胡扯吗?你们还是回去问问你们老师再来给我们宣传吧,这些年吹牛吹的没有边际的事情太多了,没有上了几天书来我这里唬谁呢?”
说实在的,这十多年来,浮夸风愈演愈烈,今天过黄河,明天就能过长江,第一生产队今年亩产达到一百斤,明年第二生产队的亩产就能达到二百斤、三百斤。两三年的功夫,一个干枯贫瘠的土地竟然亩产几千斤。这些事情对于那些种庄稼的人心里镜明似得,几千斤粮食铺在一亩地里你看看得铺多厚啊,这不是胡扯是什么?难怪老大爷不相信万吨巨轮会在水上漂浮起来。
对于这个万吨级远洋巨轮,说实在的,除了李静还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因为李双、吴斌、刘月娥根本就没有走出过河东这可黄土地,也没有人介绍过什么是远洋巨轮。一万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概念。水上为什么会飘起来这么大的一条船。唯一能够说的清楚的还是李静。而且李静由于父亲李奉儒的历史政治问题,李静又没有阅读报纸的权力,只能有大家不认识的字,让李静教一下。李静并没有因为这不公平的待遇而抗拒,也没有因为自己知识丰富而自傲,仍然在同学们阅读受阻的时候和蔼的解决卡壳问题。
现场的尴尬李双无能为力去打破,如果这个问题解释不清楚,以后的宣传就不能正常继续下去。怎么办?浮现在李双眼前的只有李静,眼下也只有李静有希望能够解决李双这燃眉之急。于是把目光投向了李静。李静扫视了吴斌、刘月娥,最后停留在李双的脸上。示意宣传小组都同意,必须让李双发话,一旦学校怪罪,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
李双为了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迫不及待的说:
“李静,你就大胆放心的给老大爷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吧,有什么问题我负责,我会向老师如实汇报的。”
李静又看看大家,再走到老大爷面前慢条斯理的说:
“老大爷,你能折断一根筷子吗?”
“一根筷子还用费劲吗?”老大爷扶了一下眼镜笑着说。
“那么十根筷子你一下能折断吗?”李静接着问到。老大爷犹豫了一下,摇摇头说:
“肯定不行了。”
“那为什么呢?”
“这道理很简单,因为多了嘛!”
“既然你知道多了,就折不断了,就应该知道聚力了吧!”
“聚力?”老大爷不解的反问李静。李静接着又说:
“三国时期,曹操的水兵不善于水上作战,连连败退,后来把所有的船只连接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上“陆地”,就能够抗击任何风浪,由败退,变成了连获全省的战法。这就是聚力。我国建造的这艘万吨巨轮,就是一条非常大的船,船上有很多宿舍,食堂,文化活动室,发动机,货仓,从中国口岸出发,到达欧洲或美国要行使好几个月呢。当年英法联军只是开着几百吨的大船,从欧洲开到广州就侵略了我们国家。如今我们也强大了,自己能够建造万吨巨轮,以后还要建造更大的巨轮呢。“李静的这些话,让在场的人颇受教育。老大爷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李双更是暗中佩服。
第十五章:做梦
1968年12月的一天,李双带着李静、吴斌、刘月娥又一次走街入户宣传国家的好消息。今天的好消息是10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建成通车。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全面建成通车,把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津浦路和沪宁路连接了起来,把大江南北的公路交通连接了起来。大桥从1960年1月开始施工,建设工期为9年。大桥的建成,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战略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大桥的结构为双线、双层铁路和公路两用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9米。
这次宣传,仍然是以李双阅读为主。有李双解释不了的地方由李静进行解释。有李静做后盾,这个宣传小组经常得到群众好评。李双心知肚明,老师更是心知肚明。这个宣传小组的成绩来自于李静丰富多彩的知识,来源于李静酷爱学习,博览群书的丰厚底蕴。李静对于自己的默默奉献从来就没有感觉到吃亏,反而觉得通过这些更能够促进她学习的自觉性。
李双以班长和红小兵的身份,在这个宣传小组里一直以扮演着主要角色而自豪,为自己根儿红苗儿正而自豪。为李静尽管懂得非常的多,由于父亲李奉儒的历史问题,在这里没有发言权而自豪。
时光在分分秒秒的滑过。每个人用自己的世界观安抚着自己的心灵,编织着自己的梦。李静和往常一样,走街入户的宣传结束以后。回到家里还把这一天学到报纸上的新鲜事完全的讲述给自己的爸爸李奉儒。因为李奉儒看不到报纸,也听不到新闻,外界的消息就靠李静在宣传过程中所记忆的内容获得。今天同样如此。李静回到家,放下书包,就滔滔不绝的讲述起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的消息。等李静讲述完这个消息以后,李奉儒摸摸李静头上的短发,含着眼泪颤巍巍的说:
“新中国厚积薄发,前途无量啊!”
李静静静地看着爸爸的脸,不说一句话。李奉儒接着说:
“静静啊,你们赶上好时候了,白毛风很快就要过去,一个强大的中国即将在亚洲崛起。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可以大有作为啊!”
“爸,你怎么能够看出将来的问题啊?”
“女儿啊,你想想,南京长江大桥是苏联人设计修建的,由于苏联人胃口太大,毛主席不吃它那一套,于是就撤走专家,撕毁合同,想拿中国一把,预料到中国人不可能有能力建成这样复杂,这样大规模的大型桥梁。结果中国人就是建成了,这就是正能量,这就是凝聚了,这就是国家的潜力,人民的动力啊。等你长大了,你想干什么?”
李静扑闪着两只漂亮的大眼睛,想了一下,一连串说出了很多的职业:“我想当老师,教育更多的学生,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我想当一名医生,为更多的病人治疗疾病,减少他们的痛苦,挽救他们的生命;我想当售货员,把温馨送给顾客,把人们需要的物资销售到千家万户;我想成为一名女兵,和男兵一样守卫祖国,保家卫国;总之,只要国家需要,我就义不容辞。”
李奉儒歪头看看坐在自己身边的李静,从李静的身后伸过大手,在李静的肩膀上拍了几下,然后眼睛带着泪花,语重心长的说:
“好闺女,有志向,做什么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做一个敢于奋斗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愿意做,愿意努力,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好的。”李静看着老泪纵横的爸爸,似懂非懂的一边点头,一边用自己的小手给爸爸李奉儒擦拭着眼窝里的泪痕。
这天晚上,李静做了一个梦,真的梦见了自己长大了,大学毕业了,参加工作了,一会儿在讲台是给学生们讲课,有的同学提出了难题,自己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样回答才好,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习,才在今天的课堂上丢丑。一会儿又站在手术室给病人做手术,发现了异常情况,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怎么办,怎么办啊?就在这焦头烂额的时候,李静才从梦中醒来,摸摸自己的脑门,湿漉漉的浸满了汗珠。本来是一个美滋滋的梦,怎么最后弄得如此的恐怖,如此的心慌啊。看来,将来不论做什么,没有一定的功底是万万不行的啊,扎扎实实的学习才是硬道理。
从此以后,李静的学习劲头更大了,不论严寒酷暑,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别人怎么样看待自己,冷落自己,恭维自己,她坚定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改变。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驾驭将来的自己。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