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自动播放请手动点击播放键r善养生者和,无寝食,后医药。——清·黄凯钧《友渔斋医话·一览延龄》
中国人喜欢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预防癌症上,饮食也很重要。平常诊病时,我总是向患者提倡素食,要是达不到完全素食的话,也可以素为主,向素食过渡,这种饮食结构对身体非常好。
为什么呢?首先,素食容易消化。因为吃的是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肠胃容易消化吸收。脾胃负担轻了,自然就健运,气血流通就好。而且五谷、蔬菜、水果,这些东西都是碱性的,偏碱性的食品吃得多了,身体会呈现一种弱碱性。弱碱性体质的人,癌症发病率会比弱酸性的人要低90%以上。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六七十年代之前很少有人得癌症。
我国癌症发病比较多是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大肠癌,每年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专门的肿瘤医院越来越多,以前我们知道谁得了癌症,顶多也就是在医院的肿瘤科,后来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鸡鸭鱼肉在桌上出现的频率高了。
我们看肉类、水产类、蛋和奶,这些食品都偏于酸性,酸性食品吃到身体里面,导致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最容易得三方面的病。
第一就是癌症,癌细胞最喜欢吃的营养就是肉类和海鲜。大家记住,这两样东西吃进去,体内产生酸性环境,癌细胞是最喜欢这种环境的。
第二是哮喘,我们看现在的很多青少年,尤其是1990年之后出生的这些青少年、儿童,得哮喘、皮肤病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这一代人很多都是每餐必食肉甚至以肉、蛋、奶为主食吃着长大的。小孩吃肉吃多了,第一个表现就是特别容易感冒,感冒影响肺,肺不好,就容易咳喘。
而且,这类孩子脾气特别倔犟,难服管教,脾气大得不得了。从中医角度来看,长期大量食用肉、蛋、奶,使体内产生热湿,尤其是小儿属于纯阳之体,容易化热,因此就会造成“肺脾湿热”的病机,从而导致哮喘、烦躁等表现;从西医角度来看肉、蛋、奶里面所含蛋白容易引发过敏。
我在临床上遇到很多这样的小孩,只要把他的饮食调整过来,少吃点肉,多吃点五谷杂粮,每天喝小米粥。半年之后,体内湿热化除,哮喘、犟脾气,80%以上会自动好转。所以说,哮喘与饮食的关系很密切。
第三是过敏性疾病。因为酸性体质特别容易过敏,这就是过敏性哮喘、湿疹逐年上升的原因。
另外一点就是,脾气大。大家在生活中多观察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无肉不食的人往往脾气大,倔犟固执。这是因为在酸性体质情况下,人的身体特别容易疲乏,人在这种环境下非常喜欢发火。我们都知道有一天睡足了觉,身体特别好,外头的阳光又特别好,空气很好。这种情况下我们心态也是平和的,不容易发怒。
什么时候发怒?前一天晚上没睡好觉,再不就是吵架了,第二天天空又阴霾,到了公司里,事又那么多,这一天肯定就开始发火了。这与我们的身体都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们要想让心态保持平和,也得把身体调理好。调理好身体,首先就得从饮食上调整,不要吃太多酸性的物质,饮食要以素食为好。实践证明,很多人通过吃素,把高血压、血糖、血脂这些都慢慢降下来了,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所以说,要想身体健康,要预防癌症,肉类食品要少吃,尽量不吃。
但是素食也有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人吃素吃得脸色蜡黄,营养不良,这也不对,怎么样吃素能吃出好身体呢?首先,以五谷杂粮为主。五谷杂粮很重要,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米,这都无关紧要,无论是米还是麦子,都是植物的种子。
种子有一个特点,把它埋在土里面,第二年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棵完整的植物。它是这个植物的能量的高倍浓缩和精华,所以要多吃种子。种子吃进去之后,身体的生机就多,这是老祖宗给我们传下来的,要以五谷杂粮为主。
有人说了,吃素是不是会导致蛋白质等营养摄入不够?不会。其实大家没有担心的必要,我们都知道,当年的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卡尔·刘易斯,13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九枚奥运会金牌,就是素食主义者。而且他发现吃素之后,自己的体力越来越好了,这说明他吃素之后营养不缺乏。
那么,我们怎么样用一种综合的方法,能够吃素的同时不缺乏营养呢?我们要把豆类的食品和谷类的食品混搭,混合搭配,豆类包括黄豆、黑豆、大豆等。谷类是什么?就是米、小麦、小米等,将它们混合在一起一块煮粥,或者是喝小米粥,配上豆浆,这样一混搭,能量和营养就充足了。
在吃的方面,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国人的肠胃是适合吃熟食的,适合吃经过煮的、蒸的、加热的、炒熟的东西,不适合吃生冷食物。我们都知道中医里面有一句话 叫做“生冷伤脾胃”。现在有很多吃素的人,不知道是听谁说的,不吃主食了,天天吃蔬菜、水果。结果,时间一长,面如菜色。
为什么?因为生冷的蔬菜、水果伤胃,尤其是本来脾胃之气就不足的人,一吃生冷蔬菜就拉稀,大便不成形。这个营养根本摄入不了,时间久了,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以前治疗过一个患者,他是推广素食的,不知道听谁说的,天天喝生的蔬菜汁、果汁,不吃主食。结果吃了一个冬天之后,身体特别虚弱,说话有气无力。所以说,中国人要按照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把饮食搭配好,要以五谷杂粮为主,蔬菜水果为辅,多吃熟食。
地球上的规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万物在白天的时候活动,夜晚的时候潜藏。这是自然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会比较健康,否则,自然的规律会反作用于人体。
我们看到,自然界有一些动物是昼伏夜出的,比如猫头鹰、老鼠、猛兽等,但他们都是短命的!夜生活丰富的地区,人的猝死率较高。比如上海、北京、纽约等地的猝死率比其他地方要高很多。
凡是夜生活丰富的人群,熬夜多的人群,平均寿命降低,如中关村的平均死亡年龄是53.4岁(2007年数据统计)。这个人群的特点是:熬夜、三餐没有规律、压力大、运动少……熬夜占了很大的比例。
凡是熬夜的病人,从脉象上来看,肝气虚的现象非常多见。前段时间有一个1999年在北京中关村创业的老板找我看病,眼圈黑的不得了,害怕与别人合影。白天嗜睡,睡意袭来,即使对面坐着重要客户也要去睡觉,否则精力实在支撑不住!还有脂肪肝。这个人肾根不虚,心地比较清静,排除邪淫伤肾,细细问来,原来从1999年到2002年这三年基本上每周熬夜三次,身体就是那个时间消耗的太严重,年轻身体好时他不觉得,一旦稍微虚弱症状就表现出来了。我用了健脾养肝的方法去治疗,并叮嘱十点之前睡觉,两个星期之后嗜睡消失,一个月之后黑眼圈缩小,慢慢褪去变浅。
我在2007年碰到一个老师,是北京佛教界的一个大居士,领导着一个比较知名传统文化网站。我给她看病时,她告诉我说:“我习惯早睡早起,也就是凌晨两三点钟睡觉,早上八九点钟起床。”
她领导一个公司,整个公司的职员都向领导学习,努力工作,毫不懈怠,坚持到深夜乃至凌晨都不睡觉,我去他们公司,看到端茶倒水,进进出出忙碌的年轻人,一个个面色晦暗,双眼血丝,疲劳无神,再看这位老师头发稀疏,面色浮红(一般人误认为是红润,其实是因为心火不降的原因,脸色好像抹了胭脂一般),筋骨僵硬,为其诊脉发现她下焦虚寒,这是长期睡眠不佳导致的。这位老师身居高位,又以自己的生活习惯为特长,而我地位卑微,不便直接劝说,只是为她开好温暖下焦阳气药,并教她锻炼身体的方法就告辞了,没有过多地劝谕。事后我回忆起这位老师,真想从医生的角度提醒一下她,也同时提醒学佛的同修们注意以下三个误区:
1、精进不等于熬夜。
佛陀在世时很懂得养生,要求弟子中夜时分(10点~2点)入定或休息,非常符合人体的自然规律。经常熬夜导致身体不好,百病丛生,疾病缠身,有悖于修行“离苦得乐”的宗旨。生病后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便,而且长期熬夜导致肝肾不足,这种体质的外在表现是缺乏耐心,内心烦躁,很容易发脾气动肝火,很容易“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
2、功夫不到家的人不要轻易模仿已经成就的人。
我劝很多佛教居士早睡觉的时候,有人反对说:“某某法师几百天不睡觉身体照样很好,我的师父经常熬夜,身体也非常健康!”但是,师父们健康不代表你就健康,人家师父是成就的大修行者,身体通过修行转化,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能量级别很高,一般自然规律约束不到。普通人名、色、财、食、睡一样没断,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具足,即使皈依,结个缘,佛法还没有入门,没有通过修行离苦得乐,根本谈不上定力,没有定力,身体就转化不了,基本上处于欲界,依然遵从大自然的规律!诸位不要自视甚高,轻易模仿圣者行持。老老实实地修行,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佛,像锅漏匠那样心里没有压力地修行,反而容易成就,身心自然就转化了。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越放松没有压力,修行越快速上路。
3、一般道场的作息时间是科学的。
公元前六世纪,佛陀带领着一千多人的僧团修行,白天讲经,夜晚入定,当时一般规定为中夜时分(22点~2点,包括子时)入定或休息,这种制度演变成丛林制度,一直到今天的佛教道场一直沿用这种作息时间。我所知道的大陆的道场,一般夜晚九点左右休息,凌晨三点半起床修行,这种作息非常有规律。有的人会问,一天才睡六个半小时,会不会睡眠不足啊?我们要知道,修行人生活简单,白天也在相对清净的环境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内心波动和缓,所以消耗的阳气比较少,对他们来讲,六个半小时的睡眠足够了。有些僧众用功得力,甚至能“不倒单”,夜晚用功打坐,不倒下睡觉,真正进入禅定状态,身体会感到轻安、舒适,疲劳很快解除,阳气能够得到迅速补充,相当于高质量的睡眠。
我经常形容:睡眠好像吃饭,营养最丰富的主餐就是半夜子时这两个小时,一定要把这段时间“睡了”,其他时间(从凌晨1点到早上起床)好像是副菜,点缀一下,可以达到营养均衡,但是主餐一定要吃啊。
现代社会尤其是大城市昼夜颠倒,很多人十二点之后睡觉,甚至有一个香港的大老板跟我说他凌晨两点睡,早上九、十点钟起床。这个人眼睛很大但是无神、毛孔粗大、脸色黑黄、容易疲劳、发脾气,虽然很有钱,但是身体条件极差,他来找我看颈椎病,我告诉他:“长期睡眠不均衡会导致伤及肾精,肾精不充足骨髓就不充满,颈椎病容易产生。要想病好,必须早早睡觉!睡眠要挑营养丰富的时间,子时睡眠最补养身体,比吃人参、燕窝、大补药还好!”大老板的饮食营养不可谓不好,可惜身体极差,原因就是“睡眠营养”不良。
现在社会,亚健康人群比例越来越大,2007年2月市科委开展的一项历时三年的调查显示:“北京地区56.7%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男女比例差不多,以“白领”居多,真正健康的人群不足四分之一。”为什么物质生活提高了,反而健康状况下降呢?其中的原因可以从生活方式、饮食、心理等各个方面找到答案。
道理很简单,好的生活习惯对应健康的身体状况、坏的生活习惯导致不健康乃至疾病,所以,要想身体好,还要从生活中找答案。
笔者作为中医师,遇到很多病患,虽经中西医长期调治,收效甚微,其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患者不懂得保养元气。人体的健康好比水箱,水多、水满表示精力旺盛,元气充足,抵抗力强,体质强健,疾病容易痊愈;水少、水干则表示身体素质降低,抵抗力不足,元气衰微,疾病很难痊愈。而医生的作用是帮助往水箱里灌水,以增加生命元气,补充体内精华,调整阴阳五行平衡,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灌满水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保证水箱不再漏水,事先将下水口堵住,然后才能有望将水箱的水灌满、灌足。否则,灌得越快,漏得越快,灌得越多,漏得越多,长此下去,缺口越来越大,身体的精华丧失殆尽,健康也就垮下去了。
在上面的比喻中,水箱的缺口漏水,比喻的是元气的丧失。元气耗损有很多途径,如熬夜、暴饮暴食、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缺乏适当运动等,但这里面泄漏元气最快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手 淫、房事、邪淫等等丧失肾精的行为,特别是手 淫和邪淫(与非自己夫妻的人发生关系),元气的耗损量非常大。所以古人治病,往往事先告诫病者需要节欲保精数月,等疾病痊愈也须保养一段时日,即使夫妻行房也要有所节制,否则万难痊愈!
如金元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里就强调说:“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善养生者,亦宜暂远帷幕,各自珍重,保全天和。意思是:如人的淫心欲念妄动,则肾中相火因而煽动,相火动则精可自泄……所以,圣贤教人收敛淫心、善养心神,这一主旨其含义是很深远的。……所以养生之道,在于节制房事,夫妇双方都要珍重护精,此可保健长寿。”中医将欲望称为“相火”,最耗元精,避之唯恐不及。我们在古人的医案(医疗记载)中每每看到,古代名医治病时,特别是虚劳、消渴等慢性疾病,往往要求病患夫妻别居,甚至集中一批患者居住于大森林、寺院庙宇中,远离都市的声色犬马,隔断外在的诱惑,从而降低病患的欲望,使之清心寡欲,不漏真精,再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慢慢调养身体,才有痊愈的希望。
对比古代,现今的诱惑不知是古代的几十倍,充斥于电视、网络、游戏、手机、书刊杂志、平面广告的色 情信息比比皆是。走在马路上,放眼望去书报亭的杂志封面,半成以上都是勾引人的欲望的画面。走进网吧冷眼旁观,沉迷其中的青少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在聊天、打游戏、浏览黄色网站,除此以外查阅资料、发邮件等干正事的不到百分之五。游戏、网络所充斥的越来越多的是暴力和色 情,看看电脑游戏的封面,女主角的身材和打扮越来越露骨。而这些却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可想而知,这批沉迷于其中的孩子,身心受到多么严重的污染!
年轻人正当生命力旺盛的时候,在目前社会媒体、网络、书刊杂志的诱惑下,很难把持心性,非常容易手 淫甚至过早发生性行为,而导致元气衰败丧失,精神颓废猥琐,生命精华过早丧失,不但身体衰败,智力也受到严重的损伤,很难想象,这些孩子长大后怎能挑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我国糖尿病、中风、癌症这些疾病已经有年轻化的趋向,二十多岁得糖尿病,三十多岁得中风,十几岁就得前列腺炎……类似病例在医院里面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这些疾病的低龄化,都与精华泄漏——“伤精”有着极为密切而直接的联系。走在大街上,看看路上的青年人,他们的气色已经很难与面色红润、意气风发、行动矫健、声音朗朗、元气充足……挂钩了,取而代之的是苍白萎黄的面容、颓废的神态、污浊的眼睛、枯萎的头发、沙哑的声音、低俗的谈吐、自私的行为、衰败的体力和智力……警醒啊!中国的未来现在处于一种什么状态?亚洲的一个国家,性解放后的一代越来越显示出智商和体力的不足,颓废在家中没有劳动、学习、交际能力,被称为“都市隐者”,保守估计其总数占全国人口的1%,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翻开《黄帝内经》,把这种人描述为“独闭户塞牖而处”,是指一个人精华耗尽、元气不足,冲脉气虚,胃经大衰的表现。身体亏衰,心理自然就阴暗,身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都市隐者”们所患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肾精元气大衰所导致的身心疾病。圣人孔夫子“三戒”讲得很清楚“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不遵从古人总结、淘汰、筛选了两千多年的经验教导,反而跟欧美才百余年的“性解放”的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例子,该国人就明明白白给我们上了一课。难怪现在该国退休的工程师感叹说原来本国高精制造业后继无人,三峡的钢材、索尼的相机,原来以高精尖品质起家而现在却在国际上屡屡受到质疑。
古往今来,大凡淫乱的朝代、民族,都难逃命运的劫难。古罗马的庞贝古城、夏桀商纣、风雨飘摇的脏唐乱宋末期,明末的邪淫历史,古人所说“万恶淫为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人,邪淫的开始也就是毁灭的开端!!!
放眼天下,我们打开电视、联上网络、翻开报纸杂志、大街上、公车、地铁上,公路广告牌上……关于“性”的东西或明或暗地四处充斥!每每看到这里,耳边就时时回响起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句歌词。作为中华儿女、华夏子孙,我们看到这些乌七八糟的洋垃圾这样侵蚀着国人的心灵,我们能不痛心疾首么?!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您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么?
奉劝同胞们,从自身做起、格除恶习、远离色 情!梁启超公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这里,特别奉劝广大青少年,为振兴民族计、为国家富强计、为孝养父母计、为后世子孙计、为个人前程计,发大愿心,戒除邪淫,从今而后,永离色 情网站、游戏、书刊、场所,戒绝手 淫,格除邪念,净化心灵,保存元气,发愤图强,刻苦努力,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伤精的方式:
生活方式中,损伤身体的方式有很多,针对现代人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损伤元气的三大主要方式为:
1.最直接的方式:邪淫(好色、手 淫、纵欲……)
2.最快速的方式:熬夜
3.最剧烈的方式:真动怒
上面的三条只要占了一条,而且经常犯的话,元气就会大幅度降低,或多或少的就会出现一下种种表现,这是身体对你说:“老兄,元气省着点用,我快撑不住了。”如果你不当回事的话,身体就会一下子跌落下去,百病丛生,到时候悔之晚矣,可别怪身体没有提醒你哦!
伤精的表现:
根据现代人伤精和古人医学著作中的种种表现的进行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因每个人体质有所差异,以下描述可能会与您的身体表现出入,仅供读者参考;
(一)泄精后即时反应:
1.脑内有一种被抽空的感觉:
一般人在泄精后即刻便会感到大脑有一种被抽空的感觉。在中医看来,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脑与整条中枢神经皆为包藏在脊椎骨中之髓,肾精的丧失会导致脑髓的空虚。现代研究发现,脑脊液的组成与精液组成十分相似,泄精所丧失的物质与营养中枢神经的物质非常相似,自然有一种抽空的感觉,中枢神经缺乏滋润,思维变得迟钝。《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一个肾精充足的人,其记忆力和思考能力都比较高,精于构思技巧,智力超群。在美国的航空航天局工作的科学家有严格的性禁忌,就是为了让科学家保存肾精,使智力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间隔) 反之,经常泄精就会导致肾精不足、脑髓不充,影响思维和记忆下降,甚至痴呆。
2.饥饿感:
一般人泄精之后,胃里面都有一种空虚饥饿的感觉,总想吃点东西来补充能量。从中医角度来看,性生活之后,无论男女都会耗费大量的元气,造成冲脉的空虚,而冲脉与足阳明胃经相会于腹股沟处的气冲穴,冲脉气虚必然从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调气以补充,使胃经气血大量损失,脏腑与经络相连,导致胃的气血大量损失,脾胃气虚导致饥饿感。
3.身心疲劳、空虚感:
精气亏乏或超过四十岁的人,在泄精之后通常都会有一种身心空虚、情绪低落、身体疲劳的感觉,特别是在手 淫之后,有一种懊悔的感觉。本来计划去做的事情,往往因为泄精之后所导致的空虚疲劳而作罢,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行动力。泄精会导致人体能量大量丧失,生机阳气亏乏,而人的种种活动都是靠着阳气来驱动,阳气足的人精力充沛,行动力强,做事情一诺千金,雷厉风行,成就一番事业,阳气弱的人萎靡不振,做事畏畏缩缩,气虚胆怯,没有勇气,缺乏行动力,最终一事无成。古人说:“有一分精神,便有一分事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泄精后第二天表现:
1.食欲欠佳,喜欢刺激性食品:
泄精之后,人体的能量大量丧失,导致足阳明胃经的空虚亏乏,脾胃之气不足,食欲变的低下,吃饭不香,只有吃刺激性的食品,如麻辣烫、辣椒、烧烤等味道比较厚重的食物才会感到有嘴里滋味,胃口才会变得好一点。
从中医角度来看,人的元气充沛,口中津液充盈,即使吃粗茶淡饭都会有滋有味,即使吃窝头喝米粥都会觉得香甜无比,这说明脾胃健运,中气充沛,消化能力强健。如果人的中气不足,脾胃之气衰败,人的食欲就会降低,即使是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懒得动一下。
经常泄精的人,面色萎黄,口中干燥没有津液,口臭,甚至唾液都是有臭味的,没有食欲,只有吃非常刺激的食品才能勾起食欲,这都是脾胃之气大衰的表现。
2.思考及运算能力下降:
人的思考、运算、统筹能力都依赖于大脑,一般人在泄精之后的第二天,很难提起精神进行深度思考,想问题往往想到一半就感到疲劳,不再打算往下思考了。写文章、工作计划、学习运算、复习考试、乃至于生活杂事等等都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是脑力下降,精力不足的表现。从中医角度来看,肾主骨生髓,肾气通于脑气,肾精充足脑力才能充沛,智力才会高。
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高智商族群,无论在商业还是在高科技领域,都有着出类拔萃的成就,这与犹太民族有着高度的处女情结不无关系。犹太人对于男女s欲的禁忌是非常严格的,这种民族性格造就了犹太人的良性遗传,心神清净就会肾气充足,脑力充沛而智力超群,自然在各个领域都会做出超群的成就。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凡是作风正派,一身正气的人,内心清净无染,肾水自然充足,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就比较强,工作学习就容易做出成绩,社会地位比较尊贵,正如古人说的“贵格”就是讲的这个道理。相反,心理晦暗邪淫又经常泄精的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会下降,做事情丢三落四,考虑问题不全面,久之身体衰败,相由心生,容貌也跟着猥琐晦暗,使人看到后心生厌烦,工作和学习很难做出成绩,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就是古人所说的“贱格”,讲的就是下贱卑微的地位。
可见一个人的贵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心神清净光明,身体自然元气充沛,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所谓富贵人格;反之,如果心神肮脏晦暗,肾精元气亏耗,身体萎靡不振,事业也很难成功,家庭波折重重,即是贫贱的表现。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明·廉启敬《修龄要旨》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男孩。12岁之前被父母带到美国去,他的饮食结构就向美国学习,每天早上从冰箱里拿出凉的牛奶喝,吃面包和高能量的食品,还吃一些生冷的蔬菜。结果就导致了很严重的腹泻,肠胃也不好,经常肚子疼。
但是他这病有一个特点,只要回国,马上就好了,到美国又犯了,找了好多地方都查不出原因。
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就是饮食造成的。因为他回国恢复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我们的肠胃跟这套结构是非常匹配的,跟欧美的饮食结构是不匹配的。他吃美国式的食物,难免会产生问题。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什么?就是主食、粥和菜。
主食方面,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馒头之类的面食。粥是五谷杂粮粥比较好。菜,一般是1~2种蔬菜,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就够了。
这种搭配对我们中国人的肠胃是比较适合的。因为人的肠胃系统,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遗传和适应过程。父母留给我们的这套脾胃是老祖宗一代代留下来的,古人的这种生活习俗直接带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所以饮食也要符合这种传承。我们还要吃简单的食物,粗茶淡饭就好,简单的具体意思是一顿饭不要吃种类太杂的食物。如果担心营养不良,或者嘴馋,可以把不同的食物分到每餐去吃。
我建议大家一顿饭吃的菜色不要超过三个,两个就可以了。我们知道,肠胃是一个加工厂,加工的东西越简单,它的负担就越轻。假如说,给它的东西特别多,它加工起来就麻烦。
我们最好也不要吃太油腻的食品,像是肉、鱼、虾,这些都算是油腻的,不容易被肠胃所吸收。
有些女孩子皮肤有问题,吃了麻辣烫或是海鲜,就容易发作。这从西医上解释,就是胰蛋白引起身体的过敏。从中医的眼光来看呢,凡是肉、鱼、虾,特别是深海里的动物,性质都是热的。热的东西吃到胃里,容易激发人体的虚热,虚热一出来,痤疮就出来了。
我们吃饭的时候还要注意味道要淡。过甜、过辣、过咸、过酸的东西是伤脾胃的,很多小孩子小时候喜欢吃糖,不好好吃饭,身体就差。我有一个表弟,他就是从小喜欢吃糖,脾胃很差,一直非常瘦弱。
过酸的食品伤肝。吃得太酸了,刺激肝脏,会使肝功能降低。
过咸的饮食伤肾。口味重的人,血压比普通人要高。血压高的人非常容易导致肾脏的负担增大,所以过咸的东西非常容易导致肾脏的衰竭。
太苦的东西容易伤脾胃。我们都知道,很多小孩子发热了,父母就给他吃黄连上清丸这类泻火的药,很苦,喝到胃里边不舒服。所以小孩子喝了这些之后,脸色就不好看了。开始厌食,这就是苦寒伤脾胃。
这些各种各样的味道,只要是过重,一定对身体不好。所以吃东西味道要淡,不要太重。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一定要吃当季的食品,不要吃反季节生长的植物,这些对身体都不好。
我们是地球人,生长在地球上,老远看去,就像地球上的小寄生虫。我们要遵守地球上的规律,地球的规矩按照12个月不同的时期会长出不同的东西来,当季长出来的作物,就特别适合咱们这些寄生虫吃(我们人类其实就是寄生在地球上的小虫,古人称为“倮虫”)。
假如,冬天吃夏天的东西,夏天吃冬天的食物,那么我们这个小寄生虫就是在和地球作对,这叫逆天。逆天行事,就要出事儿了,不一定是死亡,是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我们尽量要吃当季当令的水果、蔬菜。而且这种水果、蔬菜也非常便宜。所以中医讲的东西都是非常经济实惠的。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阿a 唎li 耶ye
3)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烁shuo 鉢bo 啰la 耶ye
4)菩pu 提ti 蕯sa 埵duo 婆po 耶ye
5)摩mo 诃he 蕯sa 埵duo 婆po 耶ye
6)摩mo 诃he 迦jia 廬lu 尼ni 迦jia 耶ye
7)唵ong
8)蕯sa 皤po 啰la 罚fa 曳yi
9)数su 怛dan 那na 怛dan 写xie
10)南na 无mo 悉xi 吉ji 栗li 埵duo 伊yi 蒙meng 阿a 唎li 耶ye
11)婆po 廬lu 吉ji 帝di 室shi 佛fo 啰la 楞leng 驮tuo 婆po
12)南na 无mo 那na 啰la 谨jin 墀chi
13)醯xi 唎li 摩mo 诃he 皤po 哆duo 沙sa 咩mie
14)蕯sa 婆po 阿a 他ta 豆dou 输shu 朋peng
15)阿a 逝shi 孕yun
16)蕯sa 婆po 蕯sa 哆duo 那na 摩mo 婆po 蕯sa 多duo
17)那na 摩mo 婆po 伽qie
18)摩mo 罚fa 特te 豆dou
19)怛dan 侄zhi 他ta
20)唵ong
21)阿a 婆po 廬lu 醯xi
22)廬lu 迦jia 帝di
23)迦jia 罗luo 帝di
24)夷yi 醯xi 唎li
25)摩mo 诃he 菩pu 提ti 蕯sa 埵duo
26)蕯sa 婆po 蕯sa 婆po
27)摩mo 啰la 摩mo 啰la
28)摩mo 醯xi 摩mo 醯xi 唎li 驮tuo 孕yun
29)俱ju 廬lu 俱ju 廬lu 羯jie 蒙meng
30)度du 廬lu 度du 廬lu 罚fa 阇she 耶ye 帝di
31)摩mo 诃he 罚fa 阇she 耶ye 帝di
32)陀tuo 啰la 陀tuo 啰la
33)地di 唎li 尼ni
34)室shi 佛fo 啰la 耶ye
35)遮zhe 啰la 遮zhe 啰la
36)么mo 么mo 罚fa 摩mo 啰la
37)穆mu 帝di 隷li
38)伊yi 醯xi 伊yi 醯xi
39)室shi 那na 室shi 那na
40)阿a 啰la 嘇shen 佛fo 啰la 舍she 利li
41)罚fa 娑sha 罚fa 嘇shen
42)佛fo 啰la 舍she 耶ye
43)呼hu 廬lu 呼hu 廬lu 摩mo 啰la
44)呼hu 廬lu 呼hu 廬lu 醯xi 唎li
45)娑suo 啰la 娑suo 啰la
46)悉xi 唎li 悉xi 唎li
47)苏su 嚧lu 苏su 嚧lu
48)菩pu 提ti 夜ye 菩pu 提ti 夜ye
49)菩pu 驮tuo 夜ye 菩pu 驮tuo 夜ye
50)弥mi 帝di 利li 夜ye
51)那na 啰la 谨jin 墀chi
52)地di 利li 瑟se 尼ni 那na
53)婆po 夜ye 摩mo 那na
54)娑suo 婆po 诃he
55)悉xi 陀tuo 夜ye
56)娑suo 婆po 诃he
57)摩mo 诃he 悉xi 陀tuo 夜ye
58)娑suo 婆po 诃he
59)悉xi 陀tuo 喻yu 艺yi
60)室shi 皤po 啰la 耶ye
61)娑suo 婆po 诃he
62)那na 啰la 谨jin 墀chi
63)娑suo 婆po 诃he
64)摩mo 啰la 那na 啰la
65)娑suo 婆po 诃he
66)悉xi 啰la 僧seng 阿a 穆mu 佉que 耶ye
67)娑suo 婆po 诃he
68)娑suo 婆po 摩mo 诃he 阿a 悉xi 陀tuo 夜ye
69)娑suo 婆po 诃he
70)者zhe 吉ji 啰la 阿a 悉xi 陀tuo 夜ye
71)娑suo 婆po 诃he
72)波bo 陀tuo 摩mo 羯jie 悉xi 陀tuo 夜ye
73)娑suo 婆po 诃he
74)那na 啰la 谨jin 墀chi 皤po 伽qie 啰la 耶ye
75)娑suo 婆po 诃he
76)摩mo 婆po 利li 胜sheng 羯jie 啰la 夜ye
77)娑suo 婆po 诃he
78)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79)南na 无mo 阿a 利li 耶ye
80)婆po 嚧lu 吉ji 帝di
81)烁shuo 皤po 啰la 夜ye
82)娑suo 婆po 诃he
83)唵ong
84)悉xi 殿dian 都du
85)漫man 多duo 啰la
86)跋ba 陀tuo 耶ye
87)娑suo 婆po 诃he怎么样才能给父母亲带来光荣呢?印光祖师说,我们应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世上的人不这样做就会给父母带来耻辱。
敦伦尽分
敦伦尽分就是我们的思想行为要完全以崇敬的心理,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尽职尽责地主动承担好自己本分的义务。
伦理道德是我们的行为轨范,该作的一定要去作,不该作的一定要坚决不犯。法律只是伦理道德的最低底线,触犯法律,必受罚惩。邪恶的思想意识,未及触犯法律的小过,法律并不追究,但要受到道德的评判。总之,要作一个好人,人生活得有意义,首先就要尽到自己的义务,本分。这就是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闲邪存诚就是熄灭执着,伏断贪嗔痴见思烦恼,保持正念。行为上不作恶事,思想上也不起邪恶的妄念,诚意、诚信,保持正确的信仰观念。我们要完美我们的人生,就必须止恶止邪,而以真诚心、平常心、随顺心对待一切事物,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生死。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什么是善?一切维护众生的利益,造福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的思想言行都是善。
什么是恶?损人利已是恶,损人不利已是大恶。利人又利已是善,利人不利已是大善。我们对一切损害众生的恶事都不能作,“莫以恶小而为之”,即使是小小的恶念也不起,小小的恶事也不去作。一切利益众生的善事,我们都要去作好,“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是小小的善事,就不去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修养,从修身开始,进一步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够有所作为,真正给父母亲带来学佛的人,必须各尽自己的本分。所谓尽本分,就是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父顺,主仁仆忠。这八种事,一个人都能具备。上有父母,自己就处在女子的位置。下有儿女,自己就处在父母的位置。自己用别人,就是主的位置。为别人做事,就是仆的位置。别的职分都好尽,惟独父母的职分难尽。其实也不是真难尽,就是全世界都没人提倡。
儿童从最初开始知道事情的时候,就对他们说因果报应以及做人的道理。一定使他们心里畏惧恶报而钦慕善报,这样就不会犯上而不肯依教奉行了。小时侯就这样,形成习惯而成为天性,养成良善的天资,这就叫做“育”。所谓“育”,就是养的意思。
如果不知道这点,就会养成凶恶的性格。轻则忤逆不孝,重则杀父杀母。追溯其本源,都是因为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不教育他们所导致的。我常说,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好好教育儿女。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育儿女。人人都能好好教育儿女,天下自然太平。人人不教育儿女,天下决定丧乱。所以说,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孩子,当我老了,希望做儿女的不要嫌弃我,现在需要你们照顾了,就如同在你们小的时候,我照顾你们那样,对我多一些耐心。
当我老了,手经常发抖,吃钣时常把菜汤洒在衣服上,别嫌弃我,对我一些耐心,就如你小时候,就如你小时候吃饭也经常把菜汤洒在衣服上一下。
当我老了,走路蹒跚行动不便,也想出去晒晒太阳,就如你小时候,我用小车推著你出去晒太阳一样,多一些耐心给我,少一些烦躁。
当我老了,说话时常忘记了说到那里,於是我把话在从头说一遍,请多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好好想想,然後把我没有说完的话再继续说完。其实我谈论什么并不重要,请多一些耐心待我。
当我老了,每当夜晚,我一遍又遍的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时,希望你不要打断我的思路,就像你小时候我给你讲上百遍小白兔的故事,直到你微笑著进入梦乡为止,请多一些耐心对我。
虽然我老了,但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把我的棱角磨圆,我还会像教训小孩子那样待你,请原谅我,这都是我的多年的习惯。
孩子,当我老了,没有机会和你们唠叨,当我永远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你们不要为我哭泣,人生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孝顺的儿女不会在我的灵前悲伤的哭泣,因为我在世时你们为我做了应该做的一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我走了,带走了你们的一片孝心。这样我会安息的,在天堂为我的儿女们祈祷。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因为有很多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顺父母的理由。
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抛弃了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身体不健全,有的父母可能也不孝敬他们的父母,特别是父母年老了,头脑不好用了,脏了、臭了、屎尿都拉床上了、脾气更坏了,等等等等不一一列举。
父母是我们修行的最初对象,我们每个人,要从父母这里开始,学会包容与爱。无论父母如何,我们都要去爱他,孝敬他,尊重他。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试想,一个连父母也不能包容的人,哪来气量包容兄弟姐妹、伴侣、伴侣的父母、朋友、同事、同修。
一个连父母都不肯包容的人,肯定是一位斤斤计较、眦牙必报、不大气的“小人”。没有大气,何以成大事?所以以前皇帝选拨官员会把有孝心放在第一位。
那么,正在选择伴侣的人,一定要把是否有孝心放在第一位,男孩对父母是否有责任感,女孩对父母是否温顺,对父母是索取还是报恩。否则,连父母都不包容的人,将来不可能会包容你的缺点、你父母的缺点,在社会上,他(她)的人缘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为人父母的都会爱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什么样,都会去爱他,养他,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一生平安顺利快乐幸福。
然而,如果做父母的连包容自己父母的心都没有,自己养的孩子耳濡目染,又哪来一颗宽广的心?没有宽广的心胸,人生处处皆障碍,又哪来的出息?哪来快乐幸福?将来孩子大了,父母年迈需要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父母斤斤计较了。
佛经中的《地藏经》教人孝道,这就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因为我们做人,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为人父母的,如果想要孩子拥有幸福快乐、顺利的人生,自己就要好好孝敬年迈的父母;胸怀大志的人,首先要从容得下自己的父母开始做起;修行的人,要容得下父母的固执,耐心细致的照顾好父母,这是修行的第一步。
孩子从一生下来,他们没被染污的心很清静。然而真正的修行人不是把这一生停留在孩子阶段,每个人的这一生不是白白经历的,要从经历中,把各种各样的烦恼痛苦转为菩提,也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