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阳诗词通讯 第136期

般阳诗社主编 2023年1月10日
本期编辑 蒲先和 颜景美 赵玉霞
本期目录
一、区诗词学会初级班词学课题之二
二、 资料:略说源远流长的淄川古文化

一、淄川区诗词学会初级班词学课题之二
词•南歌子
(一)基础知识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词的创始初期,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词又叫“曲子词”。那么词,还有几个俗名,如:“长短句”、“诗余”等。词为什么叫长短句呢?这是因为在词的句子中,除使用五言、七言律句以外,句式用字还存在有长有短的现象。如《十六字令》中,分别有一个字的句子,还有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组成,它的句式是长短不一的。一般词作中,句子的长短从一个字到十一个字都是存在的。
长短不一的句子中,平仄格律是怎样的呢?下面简单的做一介绍:
1、一字句,在词作中,“平”也可,“仄”也有,在使用中要以词谱安排为准;二字句,形式较多,有“平平”与“仄仄”的形式,也有“仄平”和“平仄”的不同句式。
2、三字句,一般是从律句中切割而来。如三字句中有“平平仄”,和“仄仄平”,是从“仄仄平平仄”律句前三字或后三字切割而来。
3、四字句中有“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句式,同样是从七言律诗句式中切割而出。“+ 仄平平”或“仄平平仄”等句式,则是以上律句的变形。
4、六字句则是四字句的扩展,在四字句的基础上,把平起的“平平仄仄”句前变为仄起,使其成为了“仄仄平平仄仄”,在“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变为平起,此句则变为了“平平仄仄平平”句式。“+ 仄平平+ 仄”及“+ 平+ 仄平平”等这些句式,则是律句的变形。
5、除五七言字句式 是律句外,一般八字句,是三字句与五字句的结合,也就是上三下五句式。九字句则是三字句、与六字句,或者四字句与五字句的组合式。它们的组合也是以律句为基础的。
以上是词这个文学体裁的平仄格律基本知识,虽然词谱有定格,但要从基本原理上弄个明白。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试填一首词作《南歌子》。《南歌子》又名《南柯子》,词牌名取自东汉张衡的《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的句子,单调,始创于温庭筠,23字体。五代时张泌将第三句,由五字增加为七字,第四句又增一字,成为九字,全词26个字。本词第一二句宜用对仗。宋朝人在原词基础上再重填一片,谓之“双调”。
例词:
南歌子(五代)张泌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画堂开处晚风凉,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
词格:
《南歌子》单调,全词四句,三平韵,26个字。
谱式:
丨| 一 一 丨(句), 一 一 丨 丨 一(韵)。十 一 十 丨丨 一 一(韵)。十 丨 十 一 十 丨 丨 一 一(韵)。
(二)作业:
1、基础班诗友,说一说,词为什么又叫长短句?词的三字句,四字句及六字句平仄格律是怎样的?
2、提高班诗友可同时自选题材参与《南歌子》词题创作 在研修班群里由班长集结,上交一至二首词作。
3、作业收交时间,自下周三开始,周五结束,老诗友在研修班群里提交,由班长负责接龙。
4、新诗友班在“2022新诗友学习群”中从下周三开始提交,至周五结束,经点评修改后集结。
5、各分会,基层诗社同时在本分会、诗社组织学习创作。作品经商讨评改或者检校后,于下周五至周六在“区学会工作群”提交。
(三)作业及点评
2022班作业
1、张乃禄
南歌子二首(通韵)
老家
寂寂宅庭院,齐全四面房。梧桐落木伴犬旁,又见娘亲门口盼儿郎。
灾祸
肆虐新冠疫,纷纷受害忙。国民生计被毒伤,何日阴霾一扫见阳光!
点评:格律基本掌握,语句流畅形象。第三句末三字“伴犬旁”中犬字出律,可改为“犬安详”。
2、侯发玉
南歌子二首(通韵)
游湖
岸柳迎风静,湖沙浸水黄。绕堤薄雾见旗扬,一队车骑呼啸过前方。
又
丽日晴光暖,明湖气雾盈。顽皮游客怪发声,惊起沙禽展翅掠飞行。
点评:格律正确,对仗工整。赞。
3、宋长灵
南歌子二首
冬梅
瑞雪如棉絮,寒风似剪刀。花疏为美自独豪,村野静幽清气暗香飘。
赞济维高速
隧道穿山过,高桥架半空。坦途千里舞长龙,国运隆昌民富路亨通。
点评:格律正确,语句流畅,对仗工整。
4、孙兆兴
南歌子•叶落
风朔催年月,孤伶入画书。一生甘愿尽抛出。谁解归根却是护植株。
点评:题材别致,有情调。
5、杨洪兰
南歌子·览景(双调)
雪舞寒风谷,云飘绕雾峰。登山腊日友携行。峭壁悬崖绝顶瀑冰凌。 眺望千山雪,倾听万鸟鸣。红梅点缀远山情。户外归来一梦到三更。
6、曹金娟
南歌子•秋(通韵)
岭上红枫耀,山中翠柏巍。湖塘荷叶藕蓬肥,菊艳缤纷陶醉、不思归!
点评:诗不厌改,对仗更工整了。
7、韩 霞
南歌子•初冬留仙湖公园晨练(通韵)
旭日穿林越,西风落叶堆。忽听口哨踏拍吹,原是步行团队健如飞。
岸柳湖边舞,渔翁钓线垂。行云流水曲旋回,又见太极拳剑显神威。
南歌子•岁末感怀(通韵)
岁尾瘟虫虐,居家抗疫闲。时闻鞭炮响连天,更待春来花放九州安。
点评:双调和单调词,都很娴熟。点赞!唯“旭日穿林越”句中的“越”字欠佳,可再斟酌。
研修班作业
王文良
南歌子·壬寅小寒题官坝
岛上荒亭寂,堤边老柳苍。疫情未解客惶惶,湖面冰封素裹倍凄凉。
点评:实景、真情。
南歌子·纪实
避毒窝家苦,吟诗抒意欢。斟词酌句注情缘,多少喜愁哀乐赋琼篇。
田永利
南歌子•惬凝冬(通韵)
凛冽寒风处,馨怡陋室中。松青梅赤赏飞琼,温酒品茗棋弈惬凝冬。
颜景美
南歌子•盼雪寄句
树静阴云厚,天低六出飘。川原莽莽素妆娇。冬麦沃田滋润岁丰饶。
杨广旭
南歌子•癸卯春节
扫帚门前净,春联院内香。诗词一卷读斜阳,老酒清茶玉黍满粮仓。 爆竹惊山鬼,烟花织火墙。克戎试问几时亡?期盼晴空万里彩云翔。
王克华
南歌子·为憨兜家园捐款 (通韵)
岁尽疾风冽,年来疠病狂。憨园难聚众儿郎。纸币薄薄倾爱有担当。
南歌子·咏梅(通韵)
雪映风姿俏,霜凝玉骨娇。羞同百蕊竞妖娆。独在寒天数九暗香飘。
郭守忠
南歌子•迎春
夜半风声过,平明细柳新。江流暗转送冰魂。草动芽萌笑满一山春。
陈忠
南歌子·抗疫
肆虐瘟魔舞,凶狂疠气浓。寂寥街陌路人匆。防疫荡清霾雾碧苍穹。
曹世民
南歌子·腊冬吟
凛冽凄风劲,暄妍冷蕊香。湖园飒瑟裹冬装。欣沐暖阳情趣咏辞章。
南歌子·诗苑吟
去岁观诗苑,今朝效众贤。濡墨抒华笺。句斟规韵律,雅词填。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点评:能熟练掌握23字格,好!
许永兴
南歌子•全区“两会”抒怀
冷蕊香黉岭,春风起隗台。阶前口罩紧依腮,难掩挺胸昂首好情怀。
计策精英献,蓝图景象来。千重光影众添柴,人老志坚依旧夺金牌。
李仲兰
南歌子•春望
枯叶追风舞,芦花伴雪飞。心头难掩旧相思。怅叹霜天万里幕低垂。 打点行装罢,阳关几度迟。登临山水望春归。相识似曾燕子又来时。
点评:起首二句佳。
孙丽娟
南歌子•冬日游园见闻
旭日驱浓雾,寒梅吐暗香。冰封湖面闪银光,觅食飞禽篱畔捉迷藏。
鸟语池边树,花馨陌上霜。暖风吹柳柳丝黄,悦耳琴声阵阵自长廊。
岳崇刚
南歌子·虎去兔来庆新春
瑞虎携尘去,张灯接兔来。霜浓笑傲腊梅开。霾散神州向暖、莫须猜。
盛会蓝图绘,新联紫气开。民生国计巧安排。双百续航逐梦、纳高才。
国洪琨
南歌子·古稀有怀
莫叹人生短,唯欣率意长。青丝笑看染成霜,沐雨经风无撼、梦飞扬。
心并风尘去,情回乐未央。琴弦轻抚曲铿锵,漫把风花雪月、揽轩窗。
点评:忙碌一生,唯退休后始能率意而为,共同心声。
孙宝明
南歌子·春节
爆竹升空脆,烟花耀眼明。千家万户望春情,喜看兔来疫去万家兴。
孙同金
南歌子·年终有感
节令双寒后,身心百倍忙。赶集购物逛商场,老窖一坛说是最驱阳。
点评:语句流畅,末句极有风趣。
双杨分会
高存永
南歌子·夜读
夜读青灯下,流连吟稿中。天天诗赋至三更,冬去春来遥寄万般情。
张训远
南歌子·晚秋登山见闻
衰草凝霜绿,山花偶见芳。层林尽染映霞光。红叶鸟啾山静醉心房。
孙建红
南歌子·抗疫情
华夏传瘟讯,神州战疫情。任凭冬雪压青松,人与新冠搏弈报捷中。
庞玉华
南歌子·二九见闻
冽冽风吹面,白白地凝霜。今冬未遇雪飞扬,只见雀儿欢聚觅食忙。
点评:实景真情。
高书长
南歌子·冬雪冷
瑞雪丰年兆,红梅绽放开。寒风凛冽北方来,吹遍大江南北势难衰。
南歌子·山水画
落笔描山水,风吹墨色香。五湖四海纸中藏,美丽祖国锦绣万年长。
吴永春
南歌子·冬
日暮斜阳远,天寒冷月前。家家户户冒炊烟,残叶飘飘落地又风旋。
点评:流畅、形象,有远有近、有动有静,好。
高庆丰
南歌子·游子情
遥望归乡路,思亲客舍房。新春欢聚庆吉祥。疫患灰飞烟灭众安康。
刘其仁
南歌子·夜
倚枕观星灿,卷帘望月明。转瞬夜三更,喜心舒动笔,斌诗楹。
点评:斌,当为赋字。。
高名春
南歌子·群体免疫
紧控三年久,一朝放任流。大街小巷静幽幽。喉痛发烧阳遍疫情休。
贾雪梅
南歌子·菊
帘卷西风劲,情融晚艳痴。羞同桃李竟芳姿。只许秋心一片寄梅知。
松龄路分会作业
吕允强
南歌子·问天
几度苍天问,何时好梦还。瘟神为祸己三年。终是不开双眼任魔欢。
商铺门无客,医家夜不眠。家家户户过阳关。多少断红尘路守南山。
点评:万众心声。唯末句节奏不协调,意思也不明确。
南歌子·观(通韵)
静看前朝事,遥怜过客心。功名遮目困金银。直到世间缘尽了无痕。
晓露空流梦,红尘易老身。人生不过百年轮。黄土一堆揭过可留痕。
刘东军
南歌子·盼
慢步壬寅去,捷踪癸卯来。病魔毒疠快离开,留下安康好赏戏连台。
南歌子·生活
苦辣酸甜味,功名逆顺时。持盈保泰理虽知,素养提高终靠自修习。
翟玉洁
南歌子•元旦
爆仗声声响,烟花阵阵喧。清茶美酒自闲谈,祈祷天公迅速把妖歼。
虎末迎金兔,家人把酒端。浓情话语忆灾年,祝愿山河无恙庶平安。
李文丽
南歌子•冬日寻梅(通韵)
四舍皆岑寂,城郊亦静幽。林间鸟雀偶鸣啾,几树腊梅开放满枝稠。
翠柏青竹映,黄花丽日游。驻足观赏久凝眸,阵阵冷香袭面解烦忧。
点评:整首皆好,唯“黄花”句不佳。因黄花在诗中一般指菊。
赵芳
南歌子·新年
焰火星空灿,新年快事多。春风浩荡日初歌,锣鼓虎声金兔笑呵呵。
南歌子·兰花开了
疫疠三年整,幽兰数载凋。今朝怒放展妖娆,康泰得安清丽蓼兰娇。
点评:开花的是蓼兰?蓼兰,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含蓝汁,可制染料。
李业路
南歌子·莲
半亩方塘画,一池碧叶开。和风送暖燕归来,待到秋收硕果藕蓬摘。
赵永锋
南歌子•春
雪落知冬至,冰融晓暖时。溪边垂柳露青丝,渐起和熏风雨念春归。
赵梓
南歌子• 相思
飒飒秋风起,绵绵细雨来。小楼窗下久徘徊,诉尽相思意欲盼门开。
点评:形象、生动。
刘英本
南歌子•爱心
挂念憨儿郎,诗员把款捐。薄微之力暖心田,呵护智残孩子渡新年。
点评:诗员,无此称呼,可称骚人;渡,应为度。
袁赵聿源
南歌子·四海游
绿野鲜花灿,黄沙旭日辉。冬风远去又春归。溪水畅流枯树见葳蕤。
张金霞
南歌子·新年
爆仗声声响,生活步步高。载歌载舞任逍遥,欢度佳节老少乐淘淘。
陈心忠
南歌子·冬日(通韵)
煦日匆匆去,寒风缓缓归。红花绿叶遇霜摧。凛冽隆冬瑞雪满天飞。
太河分会
张学忠(通韵)
南歌子·流苏园
夜半窗前雨,流苏落叶飘。群山环抱静悄悄,门外小河流水过石桥。
物是人依旧,白丝染发梢。千山万水付长毫,我自春花秋月任逍遥。
点评:清新自然。白丝,不能“染”发梢,可改做“白霜染发梢”或者“清霜落发梢”。
张明森
南歌子·乡愁
创业离家走,打拼曾未休。茫茫人海欲何求,梦绕魂牵酒醉动乡愁。
点评:每逢佳节倍思亲。好。
张成坤
南歌子·童年上山砍柴
鲜草南山茂,青枝北岭芃。憨童不探旺蒿蓬。刀砍稀茅缕缕拧长绳。
张明慷
南歌子·冬日黄昏
翠柏黄昏暗,红梅落日香。北风凛冽透心凉。孤雁半空横过映娇阳。
点评:骄阳,误作娇阳了。
南歌子·冬日
舍外红梅艳,窗台瑞雪深。寒风呼啸浪涛音。压顶乌云翻滚鸟惊心。
点评:窗台瑞雪深、冬日乌云翻滚,都值得推敲。
般阳路分会
王墨琴
南歌子·凌波仙子(通韵)
不奖铅华面,褒扬素净身。银台金盏雅君邻。寒处如约却至为谁人?
王会君
南歌子·纪实
一月村中待,三冬屋内藏。闲情细读品书香。正借瘟魔肆虐度时光。
枕上无惊梦,窗前有暖阳。耐心防护用良方。盼望春来疫去众安康。
韩京城
南歌子•无题二首
不慕长生药,但求驱疠宁。华佗当代遍乡城,齐斩瘟君刀下不留情。
垂死瘟虫虐,越冬百足横。严防到位铸长城,定会全歼魑魅救苍生。
赵玉霞
南歌子•念憨兜
岁尾寒风劲,年关疠疫狂。心牵憨苑众儿郎,身弱家贫是否倍凄惶?
不可同欢聚,无缘共引吭。薄钞一纸送馨香,安慰自身亦把正风扬。
赵金雷
南歌子二首
聚会
九月同窗聚,数年学友情。老翁学姐笑相迎,把盏举杯恭敬校恩公。
抗疫
抗疫三年整,社区路口封。核酸晨检梦中惊,守护苍黎辛苦小区中。
翟丕万
南歌子·年夜随想
送祟烟花炫,开元爆竹鸣,大街小巷共欢腾。老少同心祈愿、岁康宁。
疫祸连城虐,愁云万里凝,何时疫退复清明?看我围歼佳绩、世人惊。
张良学
南歌子·同吟流苏园
笔走龙蛇阵,锋从八面弹。诗书和韵乐无边,蓬荜生辉佳作竞相传。
难表心中意,应知曲外言。知音相聚赋诗篇,雅客骚人吟诵桂花园。
点评:题目“流苏园”,结句“桂花园”,前后脱节。
丁乃玉
南歌子·雨后官坝
夜雨随风至,平明渐欲收。波光潋滟水清幽,只见风吹斜柳潲汀洲。
白鹭沙滩立,孤凫傍岸逰。钓翁理线揽鱼钩。正有远山青黛入双眸。
点评:写雨、写禽、写人,写山,层次分明、细腻,好。逰,异体,当用游。
寨里分会
车麟生
南歌子·送瘟神
肆虐三年整,谁知几许停。头疼发热嗓门凝。皮紧肉酸处处不安宁。
虎去决鼻到,更新万象生。火雷烈焰地天蒸。驱散阴霾宇宙异常晴。
点评:用决鼻代兔,解决了平仄问题,好。
蒲惠
南歌子·元旦感怀(通韵)
岁暮烟花放,新年爆仗燃。自知白发又增添。风雨沧桑之命、续连篇。
举指屈屈算,惊觉数数天。运筹之事尽排前。意外明天难测、顺其然。
点评:意外明天难测,虽失之低沉,却是实情,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陈继房
南歌子·奋发
雨润春花艳,霜摧岁月残。花明柳暗月光寒,鞭炮一声惊梦看来年。
张福德
南歌子·邻居养狗(通韵)
岁暮怜宠故,天甘为尔忙。换衣洗澡喂食粮,梳发美容陪伴抱经常。
日遛人行路,忽停转吠狂。咬撕茎套想脱缰,意欲花前叶下恋情郎。
点评:选题很好,但语句为适应平仄而简化得难以理解,如“怜宠故”“天甘”等。茎,当为颈。
蒲忠堂
南歌子•迊春
虎啸随声去,千只玉兎来。举国抗疫灭天灾。无恙山河大众笑开怀。
叶恋枯枝断,风吹漫地蹿。寒冬防控保平安。何不居家泼墨把茶端。
点评:兎,异体,今作兔。
蒲泽
南歌子•写春联
哪首楹联好,原瓶宝墨香。新词旧句费思量。只愿寒消疫散、盼春光。
蒲广
南歌子三首(通韵)
学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抑扬顿挫律节生,变化无穷句句使人惊。
迎新春
玉兔挥灵杵,山君镇鬼妖。拨云见日雾霾消,万里山河劫后更妖娆。
抗疫
防控瘟犹盛,躺平症愈凶。乾坤处处郁忡忡,抖擞精神戮力斗魔中。
点评:言之有物。三首皆佳。

二、略说源远流长的淄川古文化
赵玉霞
淄川乃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在战国时期,以权谋之术闻名的鬼谷子,曾在黉山后洞收徒授书,培养出赫赫有名的高徒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东汉时期,大儒郑玄在黉山注经讲学,在山的东北面演礼台演习礼仪,据说追随者不下千人;唐时,曾任淄州刺史的大书法家李邕在开元寺留下了珍贵的书法碑刻;北宋末期,赵明诚任职淄川知州,李清照协助他完成了巨著《金石录》之大部;金时,淄川著名文人杨弘道仕途坎坷而诗名远播;元时,淄川活跃着著名曲作家、杂剧评论家贾仲明,一代书画大师赵孟頫为淄川写下了《重修先圣庙记》。在明朝弘治、嘉靖、万历和清朝康熙年间,淄川先圣庙都有重修,见证了官府对教育的重视,文教事业也同步崛起;明中后期和清前期,是淄川文教兴盛之期,许多学子科举有成,在京城及各地为官,更多文人学士著书立说、吟诗作赋,留下了无数优秀作品,特别是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龄,以一部《聊斋志异》而闻名天下,这部作品至今仍畅行不衰。这些文化印迹体现出淄川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成为淄川后辈文人追求文化的动力。以后将陆续向大家介绍。
第一章、淄川的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即东都洛阳丽正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宋代朱熹创立。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
淄川比较著名的书院是:鬼谷洞、郑公书院、翼经书院、般阳书院、灵泉精舍
(一)淄川最早的书院——鬼谷洞
鬼谷洞在黉山后的梓橦山,乡民俗称其为“后洞”。现在这里是国家三a级景区即“梓橦山风景区”。
鬼谷洞因鬼谷子而出名。鬼谷子,姓王名诩,别名禅,后人也称他王禅老祖。他是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是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又是兵法集大成者。他精通百家学问,因为隐居在鬼谷洞中,自称鬼谷先生。在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学术大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其著作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历代列为禁书。
鬼谷子在后洞著书讲学,他的最为著名的弟子是孙膑、庞涓、苏秦、张仪。这两对弟子后来互为对手,庞涓先出道,做了魏国大将军,孙膑去投奔他,本想让师弟提携提携,谁想庞涓嫉妒师兄的本领,诬告他谋反,被割掉膝盖,还又哄他写出《孙膑兵法》,后孙膑被人提醒,从而装疯被人救出,做了齐国的军师,“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孙膑两胜庞涓。在“马陵之战”中,庞涓被乱箭射死。后庞涓的尸身葬在河南,头葬在齐国今淄川地,至今,淄川城南还有将军头墓。
苏秦和张仪也是鬼谷子的著名弟子:苏秦推行合纵政策,使位于陕西秦国东部的六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从南到北联合起来对抗强秦,十五年天下太平,而其师弟张仪被秦国任用,实行连横政策,对东方六国分别联合,此后又各个击破,最后张仪以连横胜苏秦。人说“春秋无义战”,看来战国也是同样,这些有权谋的人物皆以实现个人成就、得到强权为目的,不知是否想到了天下的太平、百姓的安宁。
(二)郑公书院
黉山山阴是鬼谷洞,山阳就是郑公书院。郑公书院也称郑康成祠。供奉的是郑玄。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曾在黉山上注经讲学。据《三齐略记》(晋朝伏琛著)云:“郑玄刊注诗书,栖迟此山,上有古井,独生细草,叶似薤,俗谓‘郑公书带’。”明•嘉靖《淄川县志•祠祀》载:“汉儒郑康成关陕业经之后,避地于斯,以经学教菑(淄)士,因卜筑于山之麓,故今有晒书台,有鞭书草炳炳在,人传说,铭碣不及也。”黉山东麓山坡上有“演礼台”,乡老传说是当年郑公带领学生演习礼仪的地方,台北山坡下的村庄因此名为演礼庄。
关于郑公书院,历代《淄川县志》对它的称谓都不一致,或称“郑康成庙”、或称“郑康成祠”、或称“康成书院”,蒲松龄又称之为“梓潼庙”,可见郑康成祠、郑康成庙、梓潼庙、郑公书院实为一地。书院应当是建立在郑玄在世的东汉末年,郑玄去世后,儒生们继续在此办学的同时,建立了祠庙来纪念他,并且世世代代享受官方规定的祭祀。
(三)翼经书院
清•道光甲午年(1835),邹家村陈桾之子陈士兴、陈士隆兄弟捐资2000缗(也就是2000吊)、捐地200余亩在郑公书院原址建立学校,名“翼经书院”,当时学使何仙槎亲自题写校名“翼经书院”,中丞(当时山东巡抚)琦善曾亲赠匾额“好义可风”,当地百姓则称之为“义学”。代代接力,前后延续100余年,抗日战争期间,其房舍毁于战火。
(四)般阳书院
“般阳书院”。台湾出版的《山东省淄川县志》记:般阳书院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为当时淄川县令周统捐资创立,仅有讲堂三间及东西舍各三个。至乾隆十四年县令薛廷栋又振兴之;至乾隆二十二年县令陈汝聪增东西舍为十四个。因刘德培据城后拆毁县署,后知县余孟乔借用般阳书院为办公之地,遂改到圣庙东西庑两头的闲舍八间暂作学舍。后于西华门外北边路东买民房一所,修为书院,直到废除科举制,后来改为中西学堂(据说就在现在区政府的西边不远处)。
(五)灵泉精舍
灵泉精舍在淄川西部的青云寺。灵泉是一代大儒孙迺琨的号。孙迺琨,字仲玉,世称“灵泉先生”,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去世于1940年,今淄川区双杨镇董家庄人。十五岁中秀才,十七岁补廪生。后专攻程朱理学,29岁徒步跋涉两千余里远赴陕西关中拜理学大家贺瑞麟为师学习,曾六次入陕,四次主持陕西“正谊书院”。他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被视为贺瑞麟的高第弟子,有“贺门曾子”之称。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一代名儒孙迺琨》记载,1918年,孙迺琨的部分弟子及地方名流在青云寺明清读书堂旧址建起“灵泉精舍”,请孙迺琨在此担任主讲。孙迺琨在这里教书五年,传播理学文化,远近数百学子慕名前来求教,“众多文化名流一时荟萃,青云寺遂成为山东地区理学研讨中心。”
孙迺琨于宣统二年(1910)开始还在黉山后洞教书三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兴衰,关系着地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振兴,所以,我们也应该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
参考书目:《淄川县志汇编》
《文化淄川·第二章》蒲先和所撰《历史文化名山——黉山》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