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张保国老师
文/刘志敏
(原创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3-01-14 发表于河南)

刘志敏老师导读:张保国老师为作者的《青灯有味》写下的留言:
(左一为张保国老师)
昨天,应文友张保国老师之约,我到县城去接受他给我免费写的春联。
认识张保国老师时间不长,但感觉我们像是有几十年的交情!
作为文友,我们最初是通过微信相识的。回翻微信聊天记录,我们互加为好友,开始于2022年5月13日,距今也仅仅八个月的时间。第一次聊天,他给我发出了如下的介绍性文字:张保国,宜阻县香鹿山镇柏树沟村人,1954年生。1985年12月2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从事教育工作,2014年1月退休。曾先后任教师、总务主任、初中校长。退休后加入香鹿山镇志愿者书画院。爱好文学,常在灵秀师苑风、乡土文学白杨礼赞、家在山河间、张家口头条等公众平台上阅读、点评文章。加入贵平台的目的是学习、提高、增长知识,丰富自已,为平台鼓与呼。
看到这样的介绍,似两根导线连接,我产生了过电的感觉。张老师大我十三岁,我们的交往也算忘年交了。因为职业相同的缘故,我们“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近,虽是初交,可相谈却十分投机,我们聊文学,说过往,谈生活,议社会……
和张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相识不到两个月后的7月6日。这次张老师跨洛河、翻锦屏山,远道从香鹿山镇来白杨镇观摩白杨夕阳红合唱团的成立演出。这是一个夏季的夜晚。在节目演出的间隙,应合唱团团长李召武老师的邀情,张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即兴讲话,他说自己是慕名而来,他盛赞了白杨的历史厚重,向合唱团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初次交往,让我感觉到,张老师真是个性情中人,厚道诚恳!在参观李召武老师另外执教的白杨乒乓球俱乐部时,他执意拿出现金捐献,以示对白杨文体事业的支持!
张老师也多次投稿“乡土文学白杨礼赞”微信公众平台,用文字倾诉对白杨的赞美之情。也正如他在自我介绍里所言,用文字为当今白杨的建设和发展鼓与呼。他还到白杨参加了白杨写作学会“圆梦新时代,白杨有你更精彩”的征文启动仪式。为组织稿件,他三番五次手机联系采访对象,只是因为受访人个人的原因,组稿中途退出。为此事,张老师曾多次提及,并深表遗憾。为弥补这个缺憾,在以后的日子里,张老师几乎每天都会为平台所发的文章写下评论性的文字。点评或画龙点晴,寥寥数语;或全面周到,洋洋洒洒,三二百字!
我和张老师常为双方感兴趣的书籍和敬重的人而倾诉衷肠。我们曾不止一次谈论在宜阳口碑甚好的退休老领导单穰和她的《心路》一书。我们为单县长这样的人民公仆点大大的赞。对照老人家,我们也常检讨自己,格局太小,站位太低。郭书宣、谷百川两位老师也是我们很敬重且经常聊到的人。我们为郭老师的两本大书《迟到的旅行》和《无愁的青龙口》而震撼,我们为谷老师接地气的文章、生花的文笔而折服!

张保国老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作为香鹿山书画院的会员,他的书画作品经常出现在公众面前。我从他送与我的书籍和书画作品中,感受到了他深厚的学养和人格修养。
张老师是一个热心公益真事业的人。据我所知,短短的几个月里,他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为不同的事件而捐款。疫情发生时,他不只在香鹿山为抗疫捐款,他还为白杨镇的抗疫委托我代为捐款。每年腊月过半,张老师都会参加县内各地组织的义写春联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持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但张老师从无怨言,每年都乐此不疲,积极参与这一活动。

张老师是一个感恩知足的人。他曾向我谈及他的身世,母亲早亡,胞兄胞姐助其长大,手足情义,溢于言表。作为早先的民办教师,他坚定自己的初心,固守穷困,为人师表。退休后,为区区三千多元的退休工资而心满意足,深感国家政策的英明伟大。
昨天是腊月二十,我不只接受了张老师数十幅的对联作品,还接受了张老师两瓶美酒的真诚馈赠。作为崇尚文化的人,这两样东西,在我心里,该算是最高的馈赠了。
张保国老师,人如其名,胸中有家国,内心有情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