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圣家族(中篇小说连载之十二)
十二、家有万贯,带毛的也算
作者:杨浩然.偶然
这年的仲秋节与国庆节只隔一天,两假并放自然多出了不少时间。于是,天南地北的儿孙们呼啦啦全回来了。杜正龙一高兴,便决定带全家回一趟崮洼。并提前给二弟杜正彪打了个电话,嘱咐他一定把卫生搞好,怕已经是大学生了的孙子乖乖和外孙乐乐不适应。
其实,不用他提醒,正彪早就把卫生打扫好了。他也有一群儿孙要回家,不收拾的干净一点儿咋行?
乖乖和乐乐一听说回崮洼,高兴地跳了起来,一边跳,一边喊“爷爷、姥爷万岁”!
说起来,这俩孩子长这么大,还真没回过几趟崮洼。偶尔回去趟,也是来去匆匆,连顿饭都顾不上吃。这次,他想让全家来一个大团圆。
这些年,家乡变化很大,路越修越宽,弯越来越少,宽阔的马路两旁,桧柏高耸、冬青平展,路边则是一望无际的果园,行驶在瓜果飘香的季节,心里特舒坦。
猪场紧挨马路,周边也植有桧柏和冬青,院子里更是收拾的井井有条,八月菊正在怒放,凉棚上挂满了豆角、丝瓜,好一副田园乡村画!只见乖乖、乐乐和一群弟弟妹妹们这儿瞅瞅,那儿看看,相互用手机拍了不少照片。
由于正彪提前在院子里喷了不少香水,加上满院的瓜果香,以及羊肉锅里冒出的浓浓香味儿,一下把猪臭味儿全撵跑了。
羊肉锅支在南墙根下,亲家肖凤山正在那儿剔骨切肉,而女人们则在厨房里炒鸡、炖鱼、包饺子。
院子中间的八仙桌旁,正龙、正彪、队长、守业和他妹夫等在喝茶聊天。
正彪说:“大哥,这猪肉一涨价,吃得缺实少了,采购站最近也不大来拉猪了,这茬猪出栏还真成了问题,照这样下去,我看今年得赔。”
“那就存,存起来年底卖。现在养猪的少了,过年谁家不割个十斤八斤的肉?”守业说。
“倒也是,但猪一发全身子、上完膘,就光吃不长了。”正彪说“过年还有四个月呢?哪有那么多地方存?”
“那就杀,杀了存肉。”守业说“我问过明白人,建个小型冷库也就几十万块钱,建成后既解决了咱们的问题,还可以收其他养殖户的猪嘛。”
“是这么个理儿,可建冷库得有地皮呀?”正彪说。
“这好办,在场院建就是。”队长一听守业要建冷库,高兴坏了,上级天天要求招商引资上项目呢,便一口答应了。
事实上,现在已管队长叫村主任了,但崮洼人不习惯,仍称他队长。
在农村,村官最难当。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村官就更难当了,地分到各家各户后,谁也不听村官嚷嚷了,提留、集资难收,计划生育难搞,招商引资任重道远,年轻人都往城里蹿……年龄不饶人啊,队长曾不止一次的向镇里申请退休,可找了几个接班人,干不几天就跑。没办法,队长便只好独唱“夕阳红”了。要不是猪场能养活这么多妇女的话,恐怕连这些女人都留不住!可一旦建起冷库,肯定用人多,杀猪扒狗的活儿离不了男人,找个接班的就容易多了。
队长的想法儿虽然粗鲁,但确实是这么个理儿,他的真诚感动了守业:“好,就在场院建。”
正在南墙根切肉的肖凤山听了,大声附和道:“好啊,这些年都种果树,哪有种地瓜的了,一个月才收几千斤瓜干,我正打算改行呢。”
话音刚落,满满一大盆羊肉就上桌了,肖霞和叶子也笑盈盈地将厨房的鸡鸭鱼肉端了出来,守业说:“这么多菜啊,让职工们一起来吃呗。”
正彪说:“不急,咱爷们先吃,孩子们都上山捸蚂蚱去了,不定何时才下山,待会儿,让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吃。”
正说间,孩子们呼啦啦回来了,守业冲乖乖乐乐说:“去,叫叔叔阿姨们一起吃。”
杜正龙见儿子如此分咐很感动,突然想起了老族长,便问队长:“老族长近来可好?”
队长说:“好,耳聪目明的,可惜走不动喽。”
“是啊,都一百零二岁了,还能走得动吗?”正龙一边感叹,一边对身旁的正彪说“二弟,去把咱祖传的大海碗拿来,这第一碗肉啊,咱哥俩亲自给老爷子送去。”
秋天的风十分柔和,散发着浓浓的瓜果香。羊汤的味道更浓,溢满了整个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