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辅导
自从李静当了二年级一班的班长以后,全班的学习风气有了非常大的改观。“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在全班开展促进了学习好的更加努力,后进的同学奋力追赶,一种快乐学习,开放式学习,灵活性学习让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不仅仅促进了大家的学习热情,还促进了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一帮一,一对红”结对子的人选是班主任老师刘桂英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与个性亲自确定的,李静的帮辅对象就是李双,这可把李双高兴坏了。这也是她心里暗暗想的。李静是李双的同桌,又是要好的朋友。自从李双去李静家玩,到一起去挑菜,她们俩的亲密度更加深了一步。
说实际的,李双智商并不差,只是由于早期教育不到位,后期又没有人辅导,家庭中又没有一个识字人,父母李发财在家庭教育中没有给予李双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妈妈王玉花只会教育女儿“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父亲李发财只知道“男孩传宗接代,女孩女出外嫁”念书也是白搭钱。从父母的骨子里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鼓励李双好好学习。所以,平时吊儿郎当也没有人管。
如今,在李静的帮助和影响下,最起码李双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好了可以到城里工作,可以挣钱,可以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可以住不用去室外的茅房解手,可以坐公交车,可以不下田干活。所以愿意与李静结对子,好好学习,有希望离开这个鬼地方,离开河东。
在李静心里想,不论李双处于什么目的,愿意学习就是进步的开始,所以李静非常愿意帮助李双把学习赶上去。并且制定了帮辅计划,学校的正常活动不能耽误,而且还要兼顾家庭生活,李静需要照顾弟弟妹妹,李双也需要回家做一些家务,隔三差五还和李静一起去挑菜。
一直后进的同学,要想赶上去,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李双这样的后进生,要想把学习成绩赶上去,要做很多基础性的事情,那就要从一年级的汉语拼音补起。这样一来,李静对李双的辅导时间就要增加,为了不耽误其他家庭事情,李静把很多事情合并起来做。比如李双家有什么事情,李静就去帮忙,李静有时候出不去就让李双到家里来,总之在既不耽误各自事情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增加两个人在一起的机会。只要两个人在一起,补课的机会就多了很多。
家庭的文化程度不一样,学习的目的就不一样,一些生活习惯就不一样。比如:李静不论在哪儿读书,不论几年级,自己学过的课本、作业本都整整齐齐的保存着,随时都可以拿出来。而且对于李双这样的家庭,一年级用过的课本,作业本全部找不到踪影。
为了给李双补一年级的课,李静找出了自己一年级的课本,作业本为李双补课。李双看到李静的这些作业本,老师在作业本上用红笔打的那么多的100分,还有老师的评语,老师从心底由衷的佩服李静。想想自己曾经用过的作业本,不仅很少有100分,而且少胳膊短腿的字到处都是,作业本也是破破烂烂,要不没有了封皮,要不作业本里面被撕的半页半页的不成样子。作业本被撕的不是李双自己,而是她的父亲李发财。李发财是一个老烟民,家里经济状况比较差,只能靠自家种几颗烟叶,解决自家的抽烟问题。在家的时候,烟瘾上来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翻开李双的书包就要从里面找李双的作业本,在作业本里撕下一条,卷上烟叶,叼着卷好的旱烟卷,把嘴伸到灯竖子上的煤油灯的火苗上,巴嗒巴嗒的抽了起来。李双起初反对过,时间长了,习惯也就成自然了。正在使用的作业本是这样,可想已经写完的作业本在李发财面前更是理所应当的为他卷旱烟所用了。现在都二年级了,这样的家庭去哪儿还能找到一年级的课本和作业本啊。
李静为了更好的让李双记住汉语拼音的每一个字母,特意还教了李双一个汉语拼音歌,把这些汉语拼音变成可以记得住的排序歌:
a啊 b 波c次 d 的e额 f佛 g歌;
h河 i衣 j鸡 k开 l勒 m么 n柰;
I唉 p坡 q其 ,r日 s 思t特 ,
u于 v围 w哇 x 西y呀 z载。
李双自从李静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她进行猛补,李双也不感觉学习有那么大的压力了,反而感觉学习的非常有意义。因为李静从来都不会因为李双的笨而发火,都是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一次次的纠正,一次次的变换方式让李双听的明白,记得牢固。
一年级的课程很快就补完了。开始补二年级课程的时候,李双有些怀疑了,怀疑学的这些东西究竟在以后的生活中是不是真的能够用得到。在李双的记忆里,河东这么大的一个公社,除了看到李静家有那么多的书,其他家庭没有看到有书啊,而且村子里也看不到文化在生活中有什么决定性的作用啊。翻地、种地、割地,与文化没有什么关系啊!最多生产队年底分红有一个会计就够了,还能用得到我们学的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吗?公社的墙壁上写着一些标语大字,那也是有文化的男人们写的。对于女人而言,文化真的能够改变命运吗?李静一家都是有文化的人,为什么被下放到这贫穷的农村当农民呢?带着这些疑虑,李双的学习开始放慢了节拍。学习真的好难啊,进一步困难重重,退一步海阔天空。
看来,李静在李双身上的努力要白费了。大环境导致了文化的落后,父亲李发财一直认为女儿大了就是外人,是泼出去的水,念书需要花钱,耽误家里的活计,女孩子书念的多了,心就野了,到时候要彩礼恐怕都没有机会了。介于公社一次次的开展扫盲运动,李发财也不敢让李双辍学啊,只好明的支持,暗的反对。把李双的作业本卷了旱烟就是一种消极的反对。
至于李双的母亲王玉花,对李双的学习更不报任何想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嫁夫论,一直就是对女儿的最大期盼。自己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决不能再让女儿走自己的路,一定找一个有钱的城里人,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何况自己家的女儿长那么漂亮,那么水灵,还愁没人要。从古到今,都是男财(才)女貌,男人有钱才是关键,女人漂亮才是资本。再有文化,长成丑八怪也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环境,单靠一个小小的李静怎么能够左右的啊!

第九章: 年会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李静来到二年级一班已经一年半了,而且过去的二年级一班就要告别三年级一班了,全班的同学没有大的变动,但是全班的学习成绩提升了好多,学习成绩总分,名列全校第一名。全校在元旦前夕正在召开1965年河东小学的年会。年会非常隆重,主会场设置在学校的篮球场。河东小学一共有六排房子,每一排房子中间被一个过道隔开。第一排的房子中间是学校大门,沿着大门北上可以穿越五排房子,最后一排房子是学校教职员工的宿舍。最宽阔的是一排与二排之间的空地。过道东边的空地是一个简易的篮球场,篮球筐是一根木柱支撑着三块木板的简易篮板。土地面,每次重要篮球赛需要用白土在土地面上临时划界线。过道的西边是一个小广场,小广场有一个石头砌成的舞台。每次全校的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舞台正面的土墙上对称倾斜的设置了八面红旗,左四面,右四面,八面红旗中间的上方悬挂在毛主席像。土墙的最上方用彩色方块纸写着“河东公社小学1965年年会”的字样。舞台上摆放着一排课桌,课桌上禅着蓝色的帷布,桌面上摆放着很多奖状。舞台下方的最前排是高年级学生组成的仪仗队。仪仗队没有统一的服装,但是统一都系着鲜红的红领巾。并且要求每一名少先队员在年会的前一天必须洗干净自己的红领巾。仪仗队有两个大洋鼓,四个小洋鼓,十二面少年先锋队中队旗,一面大队旗。红色的队旗旗面上是黄色的五角星,五角星的后面是一个红色的火把图案。中队旗比大队旗要小,而且大队旗是长方形的,而中队旗与大队旗样式和图案是一样的,但是在旗摆处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缺口,象征缺的一角是鲜红的红领巾。五角星及火炬颜色同大队旗一样。在队旗的后面还有六名小号手。小号上挂着三角形的队旗图案。
大会正式开始的时候,校长和老师们已经在舞台的课桌后入座。校长宣布:“河东公社小学1965年年会现在开始!全体起立,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台下仪仗队奏响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全校师生一起高唱: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为着理想,勇敢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雄壮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响彻河东几千人的上空。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河东小学的重大活动,也是整个河东的重大活动。在今天的活动中,不仅仅是一个六年级毕业,其他年级升班的活动,也是六年级少先队员向队旗告别的活动。在今天的活动中将会有很多同学留下难忘的泪水。
在三年级一班的队列中,站在队列最前面的是李静、李双、李天胜、吴斌。因为李双和吴斌以及其他十二名三年级一班的同学将在今天正式加入少年先锋队。李静是李双的入队介绍人。李天胜是吴斌的入队介绍人。现在李静紧紧地牵着李双的手,等待着那庄严的宣誓。
对于李双来说,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她和李静从认识到现在即将加入少年先锋队,经历了很多的反反复复,从一个全班的最差生,到现在的中等生,李静在她身上费尽心机。今天,终于和其他好同学一样,要戴上鲜红的红领巾了,心里不知道该有多么的高兴。过去一直由于自己长的漂亮而自豪,同时也由于自己的自豪而孤独。李静的到来改变了李双的孤独感。如今也可以理直气壮的站在少先队员的行列里,不在让其他同学小看自己了。
在六年级少先队员对少年先锋队队旗告别仪式结束以后,就开始对全校这次新入队的新队员进行入队宣誓。入队戴红领巾仪式是按照班进行的。轮到三年级一班戴红领巾的时候,12对新老队员手拉手走上舞台最前面,老队员面向会场,新队员面向主席台的老师,同时也是面向毛主席。当老队员从老师的手中接过崭新的红领巾,转身面向新队员的时候,一个个稚嫩的小脸上不同程度的有激动的泪水滑过。
李静面前就是李双,李双看到李静双手端着崭新的红领巾,即将要把这鲜红的红领巾系在自己脖子上的时候,几颗豆大的泪珠迅速从眼眶滚落下来,滑过自己那本来就非常细嫩的脸颊,掉在土地上,阴湿了土地上的点滴泥土。这泪水中有苦也有甜,有愉快,也有烦恼,五百多个日日夜夜,凝结着两个人的点点滴滴,也包含着两个人浓厚的同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