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圣家族(中篇小说连载之十)
作者:杨浩然.偶然
十、为城市梳妆出彩
酒厂厂区西边有俩大院,前院是职工宿舍,后院是一片空地。
当年,厂长杜正虎只所以将它圈起来,一是为了酒厂周正,二是为了晾晒酒糟。
那会儿,养殖业不发达,买酒糟的了了无几,扔了又觉得可惜,所以圈起这块地后,先是在前面建了几排宿舍,然后将后半部分用水泥一抹就成酒糟晾晒场了。地场大,酒糟难闻又难看,就拉起了院墙。
前院的职工宿舍是四排三层小楼,墙体是青石垒的,楼顶是水泥预制板,每户三十来平,别看面积小,但在当年则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那会儿,能被安排到酒厂工作是一大荣耀,不仅有楼住,工资高,媳妇也好找。好多干部家属只所以把户口档案落到酒厂,为的就是住楼、拿高工资,且兼顾下一代。
改革开放之初,酒厂作为国营单位,被大多数人所看中,好多干部家属住进城里后,挑来挑去最终都把工作关系落到了酒厂。
可房改过后,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这些干部家属的档案关系便远走高飞了。剩下的女职工倒很温顺,作为酒厂职工能参入国家房改,本来就是一种荣耀,无能的丈夫本来就无能,谁敢跟老婆叫板?即使嫁了个靠山,依山而居就是了,水绕山转吗?心安理得,根本不在乎三、五十平的丑陋小屋。
相比之下,男职工可就惨了。陪伴终生的若是个无能之辈或贤妻良母还好说,若摊上个母夜叉或单位条件好一些的女人非掰扯一番不可,有的要求其夫随妇,有的干脆办了离婚手续。女人能顶半边天,单身女人也是人,谁敢不分房?当然,大部分女人分到房后又像温顺的猫一般钻回了原来的窝儿,但也有个别的弄假成了真,一跳上别的高枝儿就把原来的窝丢之脑后了。大街上,时常会发现个别老野雀呵护着一只小百灵在钢筋铁骨间穿梭,把正龙和守业父子气得直骂。但骂也白骂,人家追求的是一个更加宽敞明亮的窝儿,本身就没错。
面对现实,杜氏父子曾进行过一番探讨。
守业问:“老爸,您不是说家鸡打的团团转吗?我怎么觉得现在的家鸡都变野了?!”
“也怪鸡司令。”正龙把吸进去的烟吐出来后道:“若想让鸡多生蛋,你得给它米吃。吃饱后的鸡之所以生蛋,是为了抱窝吗?”
“不就早抱天晚抱天的事吗?干嘛这么急?”
“饱汉不知饿汉急呀?”正龙又摁上一袋烟抽了一口,吐出的烟雾笼罩了他的头脸:“咱从山里来,自然体会不到他们在城里的窝憋,我当年就是受不了窝憋才离开的。”
“看来呀,解决住房问题的确是迫在眉睫了。”
“是啊,咱也得与时俱进啊。”正龙说“乡村在变,城市也在发展,前几年要求盖沿街房,后来要求摞三层,去年不就要求盖五层了吗?”
“何止五层啊?”守业说“有的都盖六层了,只不过一层叫储藏室,六层叫五层罢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正龙说“现在城区不是寸土寸金了吗?就是逼你多盖几层。”
“昨天县里开会强调了,”守业说“为了节约土地,今后盖房一律七层以上,必须按电梯;为了防震抗震,一律将楼板改为混凝土浇注。”
“这就对了,人命关天啊?”正龙问“你打算盖几层?”
“盖就盖高的。”守业说“省的又被别人盖过了。”
楼房要求拔高后,单位盖房的积极性被大大削弱了,而房地产商们则纷纷在古城唱起了主角,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似乎一夜之间就把酒厂围在中间,使其变成了不和谐音符。
这下新上任的县长不乐意了,立即找守业谈了一次话,要么将后院空地让出,要么就为它梳妆打扮,而且限期完成。
按说,酒厂职工收入全城最高,应该住新房、换大房。守业之所以号召全厂职工大干快上,其目的就是快速积累资本,尽早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可上级不等,职工也不想等。政府要的是面子,职工都想住新房。
恰在这时,妹妹叶子从省城打来了电话,要借两万块钱预付购房款。
给叶子转完钱后,守业的脑瓜子立刻活跃起来了,心里话:既然叶子单位收预付款为职工建房,我何不一试呢?于是便把办公室的刘主任喊了过来:“厂里打算盖职工大厦,你落实一下,有多少配合的。”
刘主任说:“大家关心的是户型大小,房价高低。只要户型大、价格低,一准都配合。”
“你觉得多少合适?”
“目前,市场供应的商品房大多八九十平,每平八百左右,只要低于这个价就成。”
“那就盖一百二十平的,每平六百,厂里一分不挣。”
守业之所以一口喊出六百一平是有根据的,昨天他曾找县一建的类总问过,只要不低于每平六百,即使盖低层也不亏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去的话,收是收不回来的,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全体职工一个不落的全报了名,而且每家都掏了两万预付款。
正所谓财大气粗,当刘主任和财务科人员将数字呈到他面前时,守业的底气一下蹿升了不少,只见他大手一挥,冲刘主任道:“明天开建,建全城最高的!”
很快,四栋二十层的职工大厦在市中心拔地而起,特别显眼的是,每栋楼上的避雷针直插云天,且一明一灭的闪着电光,一下成了小城的亮点。
财运到炒股票,想赚钱搞房产。虽然杜守业以最低价格将楼盘卖给了职工,但还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偿到甜头后,杜守业马不停蹄,立即让好友——县一建老总类书文帮他注册了房地产开发公司,没几天就把闲置起来的老职工宿舍扒了。
新设计的职工宿舍楼由四排变成了两排四栋,跟后院的一模一样,都是每户120平,属于大户型,又在市中心,所以地基一打好就出现了排队抢购潮,有的甚至要两套呢?
人一旦走了狗屎运,挡都挡不住。新楼房很快交付,财务科一扒拉,足足赚了两千多万哪!
赚足了钱不说,还受到了县里的表彰呢?因为他为城市的梳妆打扮出了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