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归云
作者:梁春云
与林朝凤大姐相识,是在枝江作协QQ群里,她推介自己的诗歌、散文的同时,还热心为文友点赞,带给文友莫大的关怀和鼓舞。与大姐相逢,是在作协组织到百里洲福利院的一次采风活动,我们在枝江码头集合时,大姐已经早早地到达指定地点了,我在十多米开外就认出了她,叫了一声林大姐。她应声上前伸出双手来迎我说,终于见到春云妹了。我近距离定睛一看,她齐耳的短发中有丝丝银白,随江风悠悠飘起,很有韵味;脸上皮肤微皱,额头发亮,说话声如洪钟,走路步履沉稳;她穿白色小碎花上衣,外套着一件灰褐色春装。这一眼看上去很精神。我的天啦,这哪像70多岁的人啊。
因为是回到我们的家乡去采风,我们有点激动,互加了微信,得知大姐的微信名为“丹凤归云”,我不由得想起了【宋】柳永词《凤归云•向深秋》: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柳永以毕生精力作词,成为北宋著名的婉约派代表人物。大姐丹心一片,矢志不渝,以毕生精力作诗作文,手稿一叠叠、一本本,在多个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平台发表,我从中编辑了一些,拜读了一些。这些诗文记载着各色人生,顿悟出自己存在的意义,勾勒出时代的轮廓画像,让我倾慕和感动她的与众不同。
大姐总是以满满的激情投入生活。记得前年夏天,作协发出“招募创城志愿者”的通知后,大姐率先报名。正值酷热的天,大姐走街串巷,发宣传单,维护秩序,捡拾垃圾,乐此不疲。我远在南宁,担心大姐已76岁高龄,身体会吃不消,便微信叮嘱她多喝水,在树荫下休息会儿,别太累了。可大姐说,没事的,作协的文友不嫌弃我年纪大,我同他们在一起,感觉自己遇到了年轻的时光,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大姐的此番话语,让我记忆如昨,也让我感慨:岁月年轮,有四季更替,有叶落花残,但倘若有一颗年轻的心,暮阳也会有火烧云般的喷薄而出,会有池塘枯荷孕育的勃发生机,会有经风沐雨红椒的灿亮老辣,会有珠莹露白的沁润心脾……无形中大姐已然成为我心中的楷模。
大姐总是以虔诚的心境坚持创作。在经典文学网站里,我负责“每周一文的出题和作品汇总”,大姐总是一期不落地发稿,其中有她天不亮就在幽静的大堤上奔跑求学的励志故事;有她年迈的母亲,用一双小脚在崎岖的小路上颠簸着,为生病的她遍地求医的感人情景;有她父亲每年年底为乡亲们无偿写对联,而她在一旁研墨、镇纸的大爱和温暖;有她在老家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在农田勤奋耕耘的身影;有她同姐妹们一同赏景畅玩的画境;有她和文友深入农村、社区采风,有思考,有理性的佳作美篇……更让我感动的是,她要我教她学着操作电脑,直接进入网站发文,她是体贴我代她发文的辛苦啊!随后她学会了上网发文程序,在网上发表了几篇散文,得到了几位版主的高度赞誉,有的文章被设置为“高亮”和“优秀”进行推介,后来因为她的眼睛近视,网上字迹小,她感到眼睛严重不适而中断。
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应邀来到她的家中时,我发现她的客厅里的餐桌上、茶几上摆放了一叠叠的类似文件装订的东西,当时我忍不住去翻阅,竟然是她将自己手写的诗歌、散文在外打字复印成册的,已有五六本,这是她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的写照啊。
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随口问她,怎么不出版诗集或是散文集呢,至少可以留给子孙啊!她说出版费用太高了。我能理解她的心情。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发现她把“每周一词”的例词、格律说明及要求全都抄写了,也有厚厚的一沓沓,整齐地放置在餐桌上。这既是餐桌也是书桌。她说想按照经典文学网“每周一词”的要求试写后,发给我教正,以摸索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她还特别强调说,想学会写诗词。
我感谢大姐对我的信任,我一直在等待中,期待大姐把她写的诗词发给我欣赏。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大姐到宜昌某医院住院了。手术及治疗的过程是痛苦的,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身体的种种排异反应,在腰椎疼痛无法坐立,只能躺在床上时,还坚持在手机上看经典文学网上的“每周一词”……她说学不会写诗词,将成为终生遗憾!
大姐总是心存善念,热忱待人。她对我说,我们俩因写作结缘,我得到了你很多帮助,我时常心存感激……小妹这份情意深藏于心,没齿难忘……其实我为大姐没有做什么,即使做了一丁点儿的话,也是推崇她对文学执着追求的精神,欣赏她的人格魅力。可大姐却一次次地要感谢我,还经常提醒我在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要多多保重……我感到惭愧起来,真的从内心有点心疼大姐了。
当我在群里看到她分享转发文友的佳作美篇时,我的心里在莫名的滴血。因为她的手指已经变得异常僵硬,打字非常困难,而她依然有一颗火热的心,握住了刚强“巨笔”,一次次地在为文友发表佳作喝彩,为文友加油打气助威。这是何等高尚的品格和胸襟啊,我不禁感叹:千言万语道不尽,百首一生名犹存啊。
大姐不应有遗憾了!她已经用自己的一生,填写了一阕阕敬先贤,勉后辈的新词雅文,描绘了一幅幅伟业兴国山河瑰丽的星辉蓝图,抒发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的豪情壮志!
写到这里,我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天空中出现了一抹亮色,一扫连日来阴雨连绵给我带来的郁闷心情,于是,一首《亮色》涌上心头:
清早
天空有了亮色
洁白的云灰白的云
淡蓝的云
有的静养着
有的悠悠地踱步
有的交头接耳
忽地树梢上飘了亮色
墙面上镀了亮色
大地上铺了亮色
行人的脸上漾起了亮色
这是大姐给文学界带来的亮色
一会儿
有小鱼儿闯进了水晶宫
我伸出手,一把抓住了
她在风中摇曳的身姿
在一个快乐的清晨
我们放飞一群白鸽
初升朝阳的晨晖
照彻无数透明的心
……
韩愈有诗曰:“少年乐新知,哀暮思故友。”在冬意萦绕,冰凝田冻,渔舟清影千人见,雁阵声寒百鸟归之时,让我们沐浴朝晖,幽寻凤迹,聚珍丹心,琼浆归云吧……
作者简介
梁春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黑龙江省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百姓作家》杂志社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已出版散文集四部,散文集《迎微背幽》已付梓,担任散文集丛书《东栏弄雪》主编,担任多部书籍副主编和特约编委,有诗歌和评论在学习强国发表,有散文被列为《高考作文范文》,作品在若干刊物和平台发表,并在全国和国际文学大赛中获各种奖项。
曾任经典文学网散文学院副院长,获得经典文学网授予的2020年度“十佳精英版主”和“每周一文”金牌教练称号,获得经典文学网授予的2021年度“十佳精英作家”称号。
(图文供稿:梁春云)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