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湖声处
文/李仙正
“嘎嘎嘎……嘎嘎嘎”……冬天早上,大约五点半许。突然,不知哪儿冒出久违的声音。一阵阵“鹅语”不时入耳,仿佛有股强大的力量,强迫结束了休眠状态,把我从睡梦中催醒。很快,我微微地睁开眼睛,慢慢地复苏了身子,思绪变得活跃。也许,可以使沉寂了一夜的仰天湖山庄,倾入生命活力,充满生活气息,开始了新的一天。
凭直觉,这“鹅语”肯定从楼下的湖里传出来。虽然温暖的被窝,给出了最好的赖床理由,但我还是动动身子,翻个身,伸个腿,抓上手机,看看时间。并不得不竖起耳朵,听着听着,触景生情,百感交集。闻之鹅叫声,一下子觉得既习惯而新鲜,又熟悉而陌生。回忆起儿时,家里偶然养过一只灰鹅,我打青草喂过鹅,也抱过鹅,算是与鹅打过交过了。可这些年,除了在餐桌上偶尔尝过鹅肉外,平时看不到鹅的身影,在田野间自由走动,听不到鹅在说话。
起床后,我轻轻地打开房门,踱出房间,独自站在阳台上,鸟瞰仰天湖。只见大雾笼罩,天空下着雨,能见度低得可怜,估计只有二三十米。我不知道,表情苍白的天色,是动容、还是伤情?老天的脸上还挂满泪珠,形成一条条长长的雨丝,透着白色无味的光线,带着一个个微小的水分子,从天上团团厚重的乌云,偷偷地飘落下来,穿过风,越过云,默默地滋润着大地。
原来,带着浪漫风情的江南烟雨,以朦朦胧胧才是真的姿态,与大地如此稠密亲切,让人有些意想不到,括目相看。天地间,根本看不清、分不出,哪个是天?哪个是地?哪个是雨?哪个是雾?天那么高,地那么矮;雨那么重,雾那么轻。可感受仰天湖,天地相连,水天一色,湖山相融。那是多了几分朴素凄美,少了几分冷漠;多了几分自然质感,少了几分人为……
潮湿的天气,却潮湿不了赏湖的心情。我静静地透过浓浓的雾水,定定神,左看右看,东张西望,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惟有惊讶地问着自己,咋回事呀?短短一夜之间,满心满眼的一片白茫茫,早已渲染了视觉,宛如仙境,在灵魂深处找到了诗意的那种朦胧,延长了远方想象的那种空间。是啊,整整一个仰天湖,怎么像长了双腿似的,无声无息地走开了,说消失就消失了呢?明明湖里有一群活拨可爱的小白鹅,不时还能听到几声“嘎嘎嘎”的叫喊,为何却不见踪影,难道小白鹅竟是“天外飞仙”?湖岸上几棵疑似“红树林”的水杉,怎么平白无故地被彻底雾化了呢?浓墨重彩的影子,彻底让大树变成巨幅水墨画卷,在烟雨朦胧中徐徐晃动。
于湖声处,动感画面,动态世界。当深度体验民宿,身临阳台的站点时,循着“鹅语”声处,即便是无声的深山小湖,同样不知不觉进入胜有声状态。容我再观察,再思考,再遐想,发现与平时有着太多惊人的相似,又有着太多惊人的差异,不论看到的视觉、想到的直觉,还是听见的错觉、梦见的幻觉,一种从未有过的全新意境,油然而生,让人称奇让人惊叹,分明感受到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却赋予了另一种形式生命的意义,按照自然规律,一一摆出运动的姿态。隐约中,雾在呼吸,湖在呼吸,鹅在呼吸;雾在灵动,湖在灵动,鹅在灵动……
渐渐地,仿佛一切都在呼吸着,一切都在灵动着。这时,我才慢慢恢复了记忆,一个个细节,一幕幕画面,浮现在脑海,一下子复活了,想起采风的情景。昨天傍晚,我随《东海文学》那帮文字玩家们,邂逅仰天湖,入住休闲山庄,感受精品民宿。还有地地道道的本土特色农家菜,摆满了一桌,开始品尝起水螺蛳、紫莳药、竹笋干、胖头鱼、有机蔬菜、放养鸭子、猪肉饭等。而豪爽的罗总,亮出了“镇馆之宝”,引荐山庄独特的“五粮液”佳酿。呵呵,这下更使我们食欲大增,酒门洞开,大家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席间,有位民间文艺“大师”,趁着几分醉意来补白,亢奋得作诗吟词,以此助兴,活跃气氛,尽享欢乐时光,把“美酒+佳肴”的色香味,久久留于舌尖,回味无穷。
仰天湖,位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单位、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东瓯古国建都古城遗址所在地的温岭市大溪千年古镇境内,镶嵌在太湖山西北侧的半山腰、海拔高度约400米处的穹窿中央,归属于当地一家国营苗圃场管辖的地盘。并在天然“天坑”、一片水温冬暖夏凉、常年积水不干的沼泽地上,就地挖湖蓄水,形成面积2000多平方米、水深3米的人工湖。由于穹窿处惊现朝天湖,则故称为“仰天湖”。据地质学家考证,这里原是火山口,泉水从地下涌出,成就了天然喷泉……
颇有渊源的仰天湖,装满清澈的山泉水,将燃烧的岁月融入江南一角,真乃“山人自有妙计”,显得更加的神秘、传奇、古朴。有诗为证:“古国东瓯多圣贤,君轻民贵代相传。纵然生作帝王胄,衣食犹须仰天上。”而民间也有不少流传,其中就有:“当时,据说朱元璋领兵8000人马,被困于太湖山上,因缺水难熬,便开始四处寻找水源,并发现半山腰一处洼地,有山泉冒出,于是挖塘取水。后来,即为现在的仰天湖的前身。”
现如今,流传归流传,毋须去考究,我们管不了那么多,但存在湖边的那口用石板立砌、六角形的“洪武井”,相对性地佐证了与年号洪武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不无关系……可眼前的仰天湖,尽管旅游的开发、民宿的经营,有些“小打小闹”,没有湖南椰州的仰天湖古色风景,也不具备宁波的仰天湖山庄经营规模。但能将大自然的彩色,“天、地、人、湖”无缝衔接,人文与自然多种元素巧妙融合,浓缩成生命活力的精华,尽显精细、精巧、精美。那种与生俱来的优雅气度,那种温柔似水的格调姿色,那种小巧玲珑的精致情调,还不够让人忘掉一切吗?假如站在简易湖东侧的观景亭,晴看日出,雨览白线,雾观仙境。再透过远眺的视野,风光旖旎,一览无遗,能看浩瀚的东海,也可见辉煌的“太平灯火”(现指温岭市,原为太平县)。
细雨无声,寒风无语。原本以为,藏在山里的仰天湖,显得更为寂静,但我的想法是错的,只要地球无时无刻地转动,仰天湖就是运动的。只要有风、有雨、有水的存在,湖就喻示着生命活力的精华。其实,自从我第一眼看到起,早已认定仰天湖这一独特的个性,是个充满生机活力、生命动力的湖。就是这么一个因“活”而延续,因“动”而精彩的湖,自然拥有别样的情怀,装点着迷人的光泽,诱人的魅力。
当一脚踏进“湖门”时,右边那块静卧的硕大石头上,“生命在于运动”的几个红色大字,再先映入眼帘,引人瞩目。意味着万古千秋的延续性,生命传承象征的展示。一到仰天湖,我们就被那种运动的魔力所传感,好像不时被人在催着、推着、拉着,让你心不由己,不由自主地动起来,赶快动起来。就连组织此次采风活动的江总,都承认了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在耳边呼唤你似的,脚就开始不听使唤,毫无目的地动起来,竟然环湖绕行了四五圈。
夕阳下,晚霞的余晖映满湖面,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五彩缤纷的格调,变幻无穷的云海,似乎飞舞的蝶,活动在水面上的小精灵;又似乎流动的画,飘荡在湖里的奇妙风景。这样的一幕,悄然走进人们的心田,润泽着湖水的色彩。我们只好紧紧抓住太阳发出最后的光和热,在湖岸上忙碌开来,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取景,用手机拍个不停,让晚霞多彩的光芒扬在脸上,赏湖的表情就多了开心的微笑,观景的心情就有了阳光、欢乐、愉悦。
可仰天湖的声音,即便是听觉失灵,但心灵能听见。当运动的云彩自由飘荡,绽放绚烂风景,平静的湖水就多了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当山风徐徐拂来,湖面受到惊扰,被人欺负,立刻皱起眉头,显得万般无奈;当一只只小白鹅游来游去,无数次把湖面划开一道道深深的口子,犹如一叶小舟扬起风帆,因运动而驶向生命的远方,整天搅动着湖水……
于湖声处,离凡尘最远,与心灵最近。让我们拥抱大自然,亲近仰天湖,尽享快意人生。
作者简介:
李仙正,中国散文家协会、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随笔、杂文评论散见《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法院报》、《杂文报》、《当代散文》、《中国散文家》、《中国地名》、《人民公安》、《海外文摘·文学版》、《文学月报》、《浙江日报》、《东方剑》等报刊,先后有50余篇获第五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出版散文集一部。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