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蒙古族著名歌唱家拉苏荣先生
文/薛如刚
蒙古族著名歌唱家拉苏荣先生在2022年12月31日即将迈入新年的时候病逝了,对于广大的内蒙古人来说,主要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来说,这是很沉痛的,内蒙古七十多年里出现了好多歌唱家,拉苏荣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我不懂音乐,印象里拉苏荣唱歌的嘹亮和阔大,是当今那些出名的蒙古族歌手没法比的。声音阔大体现了胸腔功率大,这种自带音箱的歌唱,是任何演唱技巧无法超越的。
我第一次知道拉苏荣是在小学时代,那个时代,唱歌的人可不是遍地都是,喇叭里出名的都是狠角色,李双江在那个时代根本没人知道,但是拉苏荣很出名,喇叭里常听到他唱歌。
大约是1970年,有次我们到新华广场集会,那个时代新华广场经常集会,小学生都要排队过去。散场后我们沿着中山路往家走,在卫生厅原来的那个位置,我从马路边橱窗里看到了有拉苏荣的彩色照片,挺瘦的,长脸,不甚喜欢,不符合我的审美。
开始喜欢拉苏荣是八十年代的事儿,我长大了,能鉴赏美学。1980年春节,我在六师当兵,文工团到师部慰问演出,师部礼堂坐无虚席。先是金花演唱了歌,掌声一片。然后,出场的是拉苏荣,他唱完后,满场没几声鼓掌。这时,师副参谋长宫招富急的站起来面对全场高喊:一样的待遇,赶紧鼓掌!全场哗哗的掌声响起来了。
宫副参谋长说的很对,那拉苏荣和金花绝对是一样的待遇,甚至应该超越金花。可是部队就是部队,最受欢迎的是女演员。
后来,在呼市的舞台上就很难见到拉苏荣了,他去了北京民族歌舞剧院。内蒙古的演员,最高境界就是走出内蒙古,去到北京。拉苏荣走啦,德德玛走啦,腾格尔走啦,那个奇峰是不是也走啦,还有五十年代出名的作家玛拉沁夫,也去了北京中央民大,不过他离开内蒙古后,再也没见写出来啥出名作品。总之,出大名得去北京。
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越来越淡,原因是留不住人。到了北京后再唱蒙古族风格的歌,那就不是一回事儿。活跃在乌兰察布和呼市一带的小品演员武利平就是,他到央视演过一回小品,改说普通话,那就毫无精彩。
拉苏荣是穷孩子出身,自己很拼搏,加上伯乐培养,出名了。他还出名的一个地方,是后来娶了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建,见过几次报刊报道,挺和谐的一辈子。
放开疫情防控后,集中在12月份死了不少人,名人也不能例外,愿逝者安息吧!

作者简介
薛如刚,内蒙古党校资深正处级培训人,内蒙古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井冈山红色传承干部学院专职教授,内蒙古高级法院机关党校特聘教授,内蒙古图牧吉禁毒所 特聘朗诵教育专家。多年来在社会上传播党的路线方针,弘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35次带领学员赴井冈山考察培训。
热爱朗诵,用声音点亮心中的梦想,用声音释放诠释温暖与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