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
第三卷 风云突变的聊城
韩济生

第73回 坦克小战(二)
于是,韩行安排好四辆坦克,一个坦克堵着一个城门,鬼子出进都甭想了。然后,坦克营一个回马枪,又杀回到大平原上。车队一边行进中,韩行一边观察着战场上的情况。
坦克车在大平原上行进速度太快,胜负又很快定局,所以让汽车上的鬼子也始料不及。等他们想回莘县县城,城门已经关了,要想撤回聊城,又被771团死死地缠住,甭说消灭十军团的教导总队了,就连自己的逃命都成了问题。
771团虽然凶悍,但是要想打败汽车上的鬼子,那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鬼子坐的是汽车,前进后退自如。再就是鬼子从汽车上居高临下,发挥着优势的火力,他们一个班就有一挺歪把子机枪,一个小队就有一个掷弹筒班,班里三个掷弹筒一打,二百米之内就控制住了。
771团虽然武器不如他们,但作风顽强,勇于贯彻作术精神,双方一时打成了平局。
韩行在指挥车里,就下了命令:“各单位注意,各单位注意,以排为单位。对付敌人汽车的办法,那就是前头一辆堵住它的头,后头一辆堵住它的尾,中间两辆车把它往沙窝里赶,暄土地里赶,只要是把它们赶进去,这个仗就好打了。”
各车接到命令,心领神会,立刻以排为单位,实施起了韩行的战术。
汽车之所以能行驶,那也是有条件的,就是汽车轮子底下,最起码得有能承载他们的能力。也就是说,各种土公路、小路或者是前面轮子压过了,比较结实的土地,它们才能开。而这些大平原上,本来就是些农田,冬季的农田里,有些地里长的是麦苗,有些农田在晒地,也就是暂时没有种上庄稼,等待春天播种的一些闲地。闲地里就是一些暄土,或者沙土,汽车轮子一旦陷进去,那就甭想动弹了。
M2坦克车的履带,却不怕这些,宽宽的接触面,就是在沙土里,也是奔跑如飞。它们又是直线行驶,根本就没有土公路上的那些弯弯曲曲,所以很快就截住了这些汽车。前头截,后头堵,小鬼子一看没了办法,打又打不过,只能是逃。汽车往麦子地里开,车轮打滑,开也开不快。如果开进暄地里,那就是自寻死路了,后车轮一打滑,车轮是越转越快,就是不能往前走了。
如果没有坦克车的进攻,小鬼子完全可以凭借着汽车做为堡垒,叮当一阵子。可是一见坦克车这个庞然大物开了过来,立刻慌了神。坦克车上又是“轰——” “轰——”几炮,就是打不着的话,那也吓毁了,只能是弃车逃跑。
要是跑晚了的话,那就更惨了,坦克打汽车,稍微有点儿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那就和老虎扑小羊,狼吃小鸡一样,无奈啊,真是无奈啊!威力再大的武士,碰到了刀枪不入的M2坦克车,就是姜子牙在世,也没有办法了。
一旦小鬼子丢弃了汽车,靠两条腿逃跑,后面又是M2坦克的追杀,情势之悲催,读者肯定也想到了。陈赓向着M2坦克车跑来了,韩行也赶紧钻出了坦克,向着陈赓跑去。至于战场上的形势到底向何处发展,韩行也不管了,这就叫该撒手时就撒手,叫官兵们锻炼去吧!
陈赓是满脸通红,一方面是跑的,另一方面是激动的,他跑过来,对着韩行就捶了两拳,兴奋地说:“我说韩行啊,你是真行啊,今天我算开了眼界啦!仗还有这么打的。”
在陈赓面着,就是借韩行一百个胆子,也炽盛不起来。他赶紧毕恭毕敬地说:“陈旅长呀,我也就是一个学生,在你跟前,学着呗!”
陈赓又笑着拍了拍韩行的膀子说:“我看这些坦克挺好用的,那就送给我吧!”
韩行一听就急了,但是在陈赓面前,又不能说不服从,只好拐着弯地说:“送给你行是行啊,那我也就当陪送了,一块儿送给你。”
陈赓一听话里有刺,接着说:“看把你吓得,这么小气。要是把你也陪送给我,你那个张司令,非和我拼了老命不行。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啊,我们的步兵对付小鬼子的坦克,真的不行,而小鬼子的坦克对付你们的坦克,又真的不行。还有这些汽车,一个个的都趴在那里,成了废铁了。”
放眼望去,暄土地里,小鬼子的汽车真是一辆一辆的,开是开不走了,要是想开走,那非得用牵引车来拉不行。而我们的坦克兵也很机智,对这些没人管的汽车还开炮打它干什么,它就是我们的战利品了。
韩行对陈赓说道:“陈旅长,这些汽车我们也不要了,一块儿送给你了。”
陈赓笑着对韩行说:“我说韩行啊,你真会拿着活人送礼啊。这些汽车本来就是我们的,叫你这么一说,倒像是你送给我们的。干脆吧,这些汽车我们也不要了,要是要的话,你把这些坦克都送给我们吧!”
韩行吓得再也不敢说话了。
战斗很快结束,大部分小鬼子扔下汽车,向远处逃去。陈赓下了命令,穷寇莫追,赶紧打扫战场吧!
这一仗,韩行的坦克营击毁了敌人的轻型坦克28辆,自己的坦克营只有2辆坦克受了轻伤,回到厂里修理一下还能用。771团受了损失,那是在韩行的坦克营没到之前,被小鬼子的轻型坦克打的。
受损失最大的当属十集团军的教导大队了。这支没有武器的队伍,一百多人死在了鬼子的屠杀下,一张张稚嫩的脸,静静地躺在了黄土地上。血的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对于残暴的敌人,且不可存有任何侥幸的心理。
反过头来再说莘县。
韩行的坦克撤走后,日军的大部队也不能光留在莘县啊,于是大部队继续往南运动。县城里,只留下一个日军中队和刘仙洲的部队,组建了日军司令部和伪县政府,刘仙洲为伪县长。
刘仙洲,原名刘英伟,山东泰安西关人,从小就是一个泼皮无赖,经常聚众打架,抢人钱财,是泰安城里无人敢惹的一霸。长大成人,身材高大,又黑又胖,在租徕山聚众为匪,颇有势力,官兵几次围剿,却奈何不得,只得将其招安。刘仙洲先在省城当了警长,后因图谋上司职务,被解职,又到宁阳汶上一带拉杆,重操旧业。
七七事变,刘仙洲摇身一变,将其土匪队伍变成抗日救国军,自任团长。不久,便率部投敌,随日军四处扫荡,杀害中国同胞。刘仙洲阴险狡诈,善会看风使舵,笃信“有奶便是娘,有枪便是王”的流氓哲学,依靠日军的军事力量,迅速建立了莘县六个区的伪区部。
刘仙洲借日军扫荡之机,抓兵拉夫,加紧扩充其汉奸队伍,实施反动的日伪统治。刘仙洲还善于运用“老乡”“朋友”“哥们义气”笼络人心,收买部下,维持其小汉奸内部的关系。
吕世隆牺牲后,我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将其遗体装棺入殓,暂放大东城门内的一间屋里,准备在形势好转后,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没想到刘仙洲这么快就占领了莘县,刘仙洲占领莘县后,他的情报人员把这条消息告诉了刘仙洲,并建议,把吕世隆的遗体抛出去,狗啃猫叼,以发泄对共产党的仇恨。
刘仙洲想了想说:“人死不能复生,中国人的习惯,入土为安。不但不能抛出去,还要保护起来。不管他活着怎么样,死了,就叫他的灵魂得到安息吧!”
我地下人员,要将吕世隆的遗体护送到老家泰安,好让他和祖上人“团聚”。刘仙洲听说吕世隆的老家也是泰安,而追随刘仙洲来莘县的汉奸,多是泰安、宁阳、汶上人,吕世隆和自己也算是老乡。刘仙洲不但没有阻挠这个事,反而派兵护送着吕世隆的棺材送回泰安老家。
名义上是为死人,实际上这是给活人看的。刘仙洲的这番举动,得到了汉奸们的好感,他们认为刘仙洲“讲义气”、“够朋友”、“有老乡味儿”,从此更加努力地为刘仙洲卖命。但此举却给吕世隆的家人带来数不清的麻烦。家乡人对吕世隆的真实身份和在莘县的光辉业绩根本不清楚,只知道他是国民党委任的县长,又是由大汉奸刘仙洲护送棺材回来的,还能不是个坏人。
三十年后,王惠卿路过泰安,想回吕世隆的老家去,看看老战友的后代,日子过得到底怎么样?没想到,到了吕世隆的家里,看到吕世隆的老伴、儿子、孙子所处的环境,却让王惠卿大吃一惊。生活上的贫困,倒不算什么,刚刚改革开放后的农村,都是一样,土坯房,粘土垒的院墙,破板子门,木棂子窗户。但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歧视,吕世隆的家属,被长期作为反革命家属对待。
大家都知道,反革命家属那将意味着什么,不能入党,不能提干,不能参军,不能召工,上学也要受到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只要出生在吕世隆家,他这一辈子算是没有出头之日了。
作者简介:

韩济生,笔名:沃土、沃土456、 沃土789。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国际诗词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协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成员。《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17K签约作家、奇迹作品签约作家、喜马拉雅人气作家。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