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眼中那别样的秋
文/张小凡
我有些不喜欢秋。
一样的秋天,不一样的心境。漫步在秋天中,你看到的是饱满的莲蓬籽,我看到的却是那凋零的莲花瓣;你看到的是黄灿灿的玉米棒,我看到的却是枯萎的玉米杆;你看到的是晶莹剔透的葡萄粒,我看到的却是葡萄架下的残枝败叶。
不必说:“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也不必说:“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单单是:“一声梧叶一声秋,声声落地悲悯愁,”就让我感到无限的惆怅。
看惯了春天的萌动新生,夏天的蓬勃齐发,冬天的丰蕴厚藏,却莫名其妙地厌憎起秋来。因为有了秋,才有枯萎衰落的迹象。因此我越发不喜欢秋了,我不喜欢这枯败啊!我不喜欢这枯败!我想留住春与夏的美好,可抵不过四季的交替,时光的流转,岁月的轮回。我纵有万般不舍,却只能望秋兴叹了。这多事的秋!凄凉的秋!恼人的秋!是年秋天,命运跟我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上天或许是要考验我的意志力,让我住进了最危重的病房。每天麻木地盯着胳膊上三进三出的针管,看到镜子里丰华正茂的我那满头黑发一夜掉光,心里有说不出的绝望和凄凉。就像是有根针刺在了心尖上,心绪忽然间变了很多,变得喜乐不喜忧,听不得半点悲伤,就连一片黄叶落下也心存紧张。
人生不只会有花好月圆,秋天也不全都是硕果累累。历经了那场磨难后,我不仅变敏感脆弱还情绪低迷,后在亲人们的呵护与鼓励中,我慢慢地走出了那片阴霾的天空。心绪大有好转之下,看山山青,看水水绿;看花花艳,看树树茂。一切都是新生的,新生的事物,新生的模样。病魔摧残了我的身躯,却摧残不了我的意志力。感谢苦难,感谢挫折,让我对秋天有了别样的恩索。
九月的天气像孩儿脸说变就变。上一秒晴空高照,下一秒就秋风狂起,秋风肆虐着田野,一遍遍横扫着树上的叶子,我看到一片黄叶极不甘心被秋风摧残而下,或许它还眷恋着立于枝头的姿意盎然吧,罢了罢了,不与秋风较劲了,没有凋零哪有新生啊!
承生命之所重,举生命之所轻。我的人生像极了九月的天气,像过山车似的,从中午三十摄氏度的烈日炎炎,一下降到了十度左右的寒气逼人,那个丰华正茂青春靓丽的我突然身陷囹圄,天塌了,地陷了,于是我也就憎厌起秋来。在秋天里的抱怨、悔恨、消沉、崩溃都成为了特有的记忆。天气无常,世事更无常。如果一昧的自暴自弃,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我既然改变不了环境,就试着改变自己的心境,唯有保持好自己那颗纯洁的心,才会让自己变得更感恩、无畏、乐观、振作。心变勇敢了人变坚强了,就一定能迎来幸福的曙光。
愿在下个秋天到来之时,我能微笑地面对它,不再心怀怨恨。除了钟情于枯木也逢春的诗句外,也会钟情于秋水共长天的意境。到那时,我会给它一个深情的拥抱。拥抱它带给我的种种历练,拥抱它带给我涅槃重生的勇气和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张小凡 , 文学爱好者 。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人。东营市作家协会会员。

梁锐,笔名惜缘。字灿坤,号紫阳轩主——海龙先生。男,大专学历。出生于安徽合肥。国礼书画家。年度上榜诗人。非马特约诗人。呼兰作家协会会员。孔子诗歌协会会员。国家级书法艺术家。出版邮票到法国,荷兰,德国,奥地利。自幼临摹颜柳书法,获全国《东方红★伟人颂》书画大赛金奖。获全国《翰墨杯》书画大赛银奖。中国书画家《协会领军人物》一等奖。全国《羲之杯》书画大赛三等奖。全国《庐山杯》书画大赛银奖。全国《梦想杯》书画大赛金奖。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喜欢琴棋书画。获金牌诗人杰出称号。曾多次在《长丰报》,《散文诗》,《江花》,《民俗》,《鑫品传媒》,《新时代中国优秀诗词作家精品集》,《大众诗词天地》,《全球诗歌》,《田园风情》,《皇帝诗丛》,《文学 人生 杂谈》,《文友诗赋》,《夜视觉》,《作家地带》,《诗路文风》,《羽墨飘香》,《诗梦撷英》,《红烛诗刊》,《新世纪文学》,《天中文学》,《红瑞文学》,《新绪文学》,《红梅诗歌》,《滨州头条》,《北京头条》,《国际诗苑》,《华人文化》,《墨椽飘香》,《山东诗歌》,《中国诗歌精选》,《湖南幽兰诗社》,《书香怡苑》,《比投微榜》,《诗与远方》,《合肥头条》,《广州头条》,《新视界微刊》,《绵阳头条》,《潍坊头条》,《上海头条》,《艺术焦点》,《伏羲文学》,《诗歌好望角》,《中华福苑诗典》,《大风歌文学》,《蒲公英的浪漫》,《神州文学家园》,《孔子诗歌》,《南极光诗刊》,《亚洲作家时尚大典》,《世界名人诗刊》,《中国诗歌名家新编》,《名人头条》,《世界名人录》,《世界汉语文学大观》,《清风祥云社》,《新安少年》,《今日头条》,《华人头条》,《诗歌沙砾》,《香港中国报道》,《诗歌瞭望台》,《梓树墨竹》,《精品名家文学》,《兰亭诗画》,《萧乡文学》,《中华诗词大辞典》,《中国爱情诗刊》,《福苑诗歌传媒》,《郑州头条》,《诗词楼阁》,《现代诗歌》,《中华诗魂》,《文学百花苑》,《月下花语》,《翰苑文学》 ,《名人名家典藏》,《洛阳头条》等报刊平台发表过多篇作品并获金牌金笔诗人奖。作品入驻人民大会堂央视礼宾书。早期担任《江花》特约撰稿人,《中国诗歌开发部》特约编辑。现任《诗与远方》文学主编,《诗源桃花坞》文学总编,《海的眼睛》文学诗刊总编,《华夏草本》文学诗刊总编,北京黄宾虹书画院安徽分院副院长。 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