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想,一个让人觉得遥远又慎重的词语。很多时候,它在人们的反复斟酌中小心翼翼地出现,但有时候,它的出现好似十分随意,就像少儿科幻作家杨鹏,在一年级阅读时找到了自己毕生的梦想——当一名科幻作家或者童话作家。
不过,不管梦想以何种方式出现,想要让其在自己的生命中持续闪耀,那就必须为之付出努力。当科幻像一束光照进杨鹏的生命中时,他竭尽全力勇敢去追,付出几十年努力去坚持。那肆意挥舞过的科幻魔法棒,终成就一位“幻想大王”,那一遍遍认真书写过的科幻梦,终熠熠生辉。
本期,让我们走近“幻想大王”杨鹏,一起漫游在他那充满未知、希望、勇敢、努力、坚持的科幻梦中。

哆啦:您的笔名叫“雪孩”,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呢?
杨鹏:我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叫《雪孩子》,它讲的是一个小雪人为救一个小男孩付出生命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动。另外,我虽然出生在南方,但我从小就喜欢雪,所以取了这么一个笔名。
哆啦:您觉得科幻创作的奇妙之处在哪儿?
杨鹏:科幻创作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把我引向一个与当下的生活相比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世界”,而这个“不可能存在的世界”通过某种貌似科学和有逻辑的解释,又变得十分有可能存在或者可能发生。科幻和童话一样,有着十分奇特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或者看到未来美好的希望(比如至今尚未实现的发明),或者获得某种警示(比如由于人类的某种行为导致的后果),或者获得不一样的、非同寻常的体验(比如时间旅行、星际旅行、平行世界等)……而这一切,从非科幻小说中,是不可能得到的。
哆啦:写作、当作家是您从小的梦想吗?您为这个梦想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杨鹏:我为这个梦想付出了半生的努力。我从小学一年级读到《铁臂阿童木》《星球大战》《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科幻漫画、连环画和童书开始,就喜欢上了科幻小说,并立志当一名科幻作家或者童话作家。为了这个梦想,我在小学和中学阶段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给儿童杂志投稿,从初中开始写科幻小说,上大学后,我开始发表作品,以平均每天数千字的速度创作作品,整整30年没有间断过。
哆啦:您在写一个故事前,会做哪些准备呢?
杨鹏:我会收集大量的素材,并列出详细的大纲。我列的大纲经常会被自己推翻,有的故事的大纲,甚至会被推翻五六次,它们的字数加起来,比正文的字数要多很多。
哆啦:您觉得保护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的意义是什么?
杨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上天给予我们每个人的珍贵馈赠,但随着我们长大,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因此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保护好想象力。一个人想象力的多寡,往往会对他成年后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他未来的幸福度。
哆啦:您有很多写作妙招,能给读者们支几招吗?
杨鹏:我比较喜欢用“组合法”寻找灵感,用“推理法”推演故事情节。所谓“组合法”,就是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幻想的逻辑,让它们变得合理。比如“聪明”和“吃饭”是两件完全不搭界的事情,人不可能因为吃饭就变得聪明,但如果将这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并通过想象使之成立,则一个奇妙的灵感——“聪明饭”就形成了。我们再使用“推理法”,像福尔摩斯破案似的,去推演其中的情节。
我们不妨问自己一些这样的问题:1.聪明饭是怎么来的?2.聪明饭的颜色、气味、形状、味道等与普通的饭有什么区别?或者一样?3.人吃了聪明饭,在哪些方面会变聪明?4.动物,比如一头猪吃了聪明饭,也会变聪明吗?5.聪明饭吃多了会有什么副作用……如此层层推理下去,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就在脑海中形成了。
哆啦:请您节选一段您写的故事,让读者们来个续写接力吧。
杨鹏:我写过一个短篇童话,叫《耳朵出逃》,讲的是由于城市里的噪声太大,耳朵像小鸟一样从我们头顶飞过,逃到安静的森林里去了,人们因此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后来人们用动听的笛声将耳朵召唤了回来。在故事的结尾,人类的眼睛也在策划出逃,读者们可以“眼睛出逃”为创意,续写后面的故事。
哆啦:《外星小绿人》很快要和读者们见面了,请您当推荐官,向小读者们推荐一下它吧。
杨鹏:《外星小绿人》收入了我的一些短篇童话和科幻故事,比如《告别地球》《呼唤生命》《魔法小桌子》等,以及一部中篇科幻小说《超时空大战》,短篇作品通过一些精巧的、结局出人意料的故事,表达了我对未来、生命和哲学的思考,《超时空大战》则是一篇以“小孩子救大世界”为主题,重在张扬想象力,情节曲折紧张,与孩子们的生活比较贴近的科幻故事。

(封面以上市为准)
本文刊登在《意林·少年版》2023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