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封建社会统治思想
谈儒释道学说
文/杨熙荣
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兴衰存亡、消长沉浮,风云变换。从千古一帝秦始皇、法家一花独放,到两汉儒家为主,兼以黄老之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纷繁复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隋唐穿越着儒释道或明或暗的印迹。武则天痴迷佛事、一时香火旺盛。至今她的老家——乡汉中广元寺,善男信女,依然门庭若市,阿弥陀佛。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儒释道,在维系统治上交相辉映、此消彼长,互相补益,炎黄江山稳泰,中华昌盛。

透视历史长河、考究王朝更替,儒家、道家、佛家理论体系在中华民族发展渐进中,起到了不可替代、且关键性的作用。
历代的开国皇帝身边,都有一个道士作军师谋臣。周武王身边——姜子牙;汉代刘邦身边——张良;唐代李世民身边——徐懋功;宋代赵匡义身边——苗光义;元代成吉思汗身边——丘处机;明朝朱元璋身边——刘伯温。因为道家人士懂《易经》,风水奇门懂兵法,所以道家是帝王之术。

在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南怀瑾老先生看来,儒释道区别,用常见的社会现象加以比喻,深入浅出、形象传神、准确恰当,我们作为初学者不得不、心悦诚服,顶礼膜拜!

南怀瑾先生说:儒释道三家有何区别呢?佛家是杂货铺,佛家进入中国社会,百分之九十都被中国社会同化,啥都往里面装;儒家是粮店,粮店的的主食山珍海味——道德君子;道家是药店,人有病了要吃药。社会乱了,对症下药,就是道家。道家是乱世之学,乱者,治理乱世的学问。天下大乱靠道家、辅助明君一统天下。治理好了,道家人士讲功成名遂身退,他不跟帝王争江山,他回山修炼,步入江湖游侠;治理好了交给儒家,忠臣孝子治理国家。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安定社会秩序、规范刚常礼仪。

儒家让你拿得起,道家让你放得下,佛家让你看得开;佛家讲功,道家讲无,儒家讲静;儒家讲坐望,道家讲入静,佛家讲坐禅。三家修炼法门都是一致的,教人们向善做好事。

猛然想起戊戌志士谭嗣同一句名言: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华夏两千年之学,卜学也!按南怀瑾先生的解读,乃一家之言、失之偏颇。中国人的血液里,自然而然流淌着儒释道情怀,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在各个朝代、不同的社会现实下,儒家经纬统治,道家休养生息,佛家消弭平等悬殊。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矛盾,使尊婢有别、上下有序,平息社会杂音,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万不可对每一家思想,绝对化、对立起来。

从封建社会统治思想,谈儒释道学说,我们当“知往鉴来察今”,于历史嬗变中,了悟炎黄思想脉络体系,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浸润经典精华,服务中国梦的明天。在以法治国的总体思路下,添加道家、佛家有益于社会正能量的思想,弘扬正音祥曲,兼容并蓄,扬长避短,迎接靓丽美好的新未来。
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