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儿时松树林
文/王美珍
今年服装界流行“焦糖色”。在我看来,其实就是飘在地上的松针的颜色。瞧着满大街飘飘扬扬的“焦糖色”,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向童年的松树林。
小时候,我家门前就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也是这个季节,也是这样的冬日,暖暖的太阳照着。松树林里落满了松针。金黄金黄的,长长的钢针似得。我经常到树林里清扫收集松针,装进箩筐。迎着夕阳兴奋地背回家。母亲又有了柴火烧饭了。家里的烟囱就可以飘起像雾像云一样的炊烟。
农闲时节,父亲就带上锯子和砍刀,砍伐那些成年的松树。运回来浸泡在水里,再风干后,准备给房屋做梁柱,或给姐姐做挂衣柜。那时候,农家养了女儿,往往一满十岁,就开始给女儿筹备嫁妆了。母亲是给女儿赶做手工活,用五彩丝线给女儿绣枕套、门帘之类。做父亲的,就是给女儿准备打家具的木料了。我们家姐妹多,父亲每年秋冬都要去砍松树。那些松木家具,结实耐用,散发着天然的木质香味。直到现在,姐姐的松木衣柜,还完好无损。
读小学时,我印象最深的一首诗,是陈毅写的《青松》。迄今都记得,当我们大声吟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时,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那铿锵有力的声调。在绚烂的晨曦中,我们都成了傲霜斗雪的小松树,正沐着朝阳茁壮成长。
如今,我徜徉在异乡的松树林,看着那些刚劲挺拔的枝干和苍翠蓊郁的松叶,又想起儿时的松树林,想到还守候在老家的父母双亲。恍惚中,我看见他们已变成了两棵苍劲的老松,守着老去的村落,而落了一地的是他们的青葱岁月,以及对儿女的长青的期盼。
古桥幽思
这是一个透明的季节。蓝汪汪的天,白净净的云,慢悠悠的风,还有一个慢慢踱步的我。
野外闲逛,只见古桥横亘,长着苔藓的青石板路无限向前方延伸。这是徽州通往饶州府的必经之路。望着青石板中间深深的凹巢,仿佛听见红色木板独轮车咿呀咿呀响个不停,仿佛看见商贾游客熙来攘往,在古老的石板桥上穿梭来往……车马粼粼,古道幽幽,流水无声,松柏苍苍,古老的村庄有六百年历史。而今天这个村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姿容整洁。“东聆烟山虎啸,北听辰山龙吟,西沐凤山彩翼,南浴庙山佛风”,四面环山,山环水绕,风光旖旎,景色秀美。
这不是婺源,这是我的家乡。古色古香,炊烟袅袅,小桥流水人家。一条自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从家家户户门前流过,水岸人家因为有这清清之水,而灵动活跃起来。一座小桥,沟通两岸人家。阳光明媚,照耀万物,也在水面上反射出金光点点。水岸边种满各种花草,有月季花,有野辣椒花,有菊花,有凌霄花,有五角星花,有鸡冠花……深红浅绿,翩跹起舞,异彩纷呈。我不禁诗兴大发:珠缀江南映旭阳,小桥流水绕窗梁。幽幽藻荇浮诗意,跃跃鱼虾醉笛簧。粉嫩鹃花宜入画,金秋桂子正飘香。桃源常梦今其是,更胜武陵百倍强。
徜徉在水岸边,我挽着风的手,与花儿絮语。阳光透过树梢,洒下遍地碎金。水流潺潺,唱着田园牧歌。两只肥鹅,相互逗闹嬉戏。正是“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我的内心溢满宁谧的喜悦。
时光时光你慢点走啊,我还要再享受一下这宁静悠远一切……
作者简介:
王美珍。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散曲学会会员、江西省楹联学会会员、景德镇作协会员。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