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钗头凤
词牌由来:
钗头凤,原名《撷芳词》。清沈雄《古今词话》云,北宋徽宗政和年间,京师妓之姥曾嫁伶官。常入内教舞,传禁中《撷芳词》以教其妓。人皆爱其声,又爱其词。《撷芳词》因徽宗政和年间宫中有撷芳园得名。撷芳,即采摘芳草的意思。南宋程垓词又名《折红英》。
南宋陆游因无名氏词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句,改词牌名为《钗头凤》。据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证》,陆游约二十岁时与唐琬结婚,不久后,由于陆游母亲不喜欢这位儿媳,二人被迫离婚。陆游再娶王氏,唐琬改嫁赵士程。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春,陆游三十一岁时,与唐琬夫妇偶遇于浙江绍兴禹迹寺南的沈园,唐琬让赵士程送酒肴给陆游。陆游百感交集,乘醉在沈园壁间题《钗头凤》词。唐琬也和了一首,从此郁郁寡欢,不久抱恨而终。
陆游词改名《钗头凤》可能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与唐氏分离后,自己“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分离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倏然而逝。
该词调由于接连使用三言短句,构成繁音促节,因而适宜表达激越慷慨之情。
例词: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声律:
1.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十句。
2.押仄声韵,上下阕从第四句换韵,后三句用叠韵。上阕押“手、酒、柳,恶、薄、索,错、错、错”七仄韵二叠韵;下阕押“旧、瘦、透,落、阁、托,莫、莫、莫”七仄韵二叠韵。
3.《钦定词谱》卷十“撷芳词”以无名氏词(风摇动)为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