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
浣溪沙
词牌由来: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唐时始用为词牌。浣,洗涤。沙,或作“纱”,故词牌又名《浣溪纱》《浣纱溪》。浣纱溪,一说为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太平御览》引晋孔晔《会稽记》:“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
此调别名甚多。五代后蜀张泌词有“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又称《小庭花》。北宋贺铸词作《减字浣溪沙》,又称《减字浣溪沙》。南宋韩淲词有“一曲西风醉木犀(樨),天香吹梦入瑶池”句,又称《醉木犀(樨)》;有“霜后黄花尚自开,老年情绪为何哉”句,又称《霜菊黄》;有“月角珠庭映伏犀,扶摇当上凤凰池。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又称《广寒枝》;有“风软湖光远荡磨,春衫初试薄香罗。踏青无计奈君何”句,又称《试香罗》;有“买得船儿去下湖,这些天气近来无。清和风里绿阴(荫)初”句,又称《清和风》;还有“睡鸭炉温吟散后,双鸳屏掩酒醒前。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又称《怨啼鹃》。
例词: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声律:
1.双调,四十二字,上下阕各三句。
2.押平声韵,上阕押“杯、台、回”三平韵,下阕押“来、徊”二平韵。
3.《钦定词谱》卷四以唐·韩偓词(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