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沁园春》的由来及其背后的故事
原创 | 吕恭

题记:在沁园重新回到主人手中的聚会上,沁水公主刘致向前来庆贺的人们,哀婉地讲述了沁园失而复得的经过,尤其是沁水公主最后的那句:“沁园的春天来到了……”这些被与会的文学爱好者记述并流传下来,为几百年后为《沁园春》这个词牌的形成打下了丰富的基础。
词产生于唐代,最初属民间创作。到中唐时期一些文人也开始创作词,经过五代到宋,词发展到极盛时期。因为词最初是为“曲子”(乐曲)填写的歌词,故称其为“曲子词”。唐代元稹《乐府古题序》 中说,“歌词歌调”是以“由乐而定词,非选词以配乐”。这就概括地说出了词的特点。正是因为是“由乐而定词”,歌词就要适应乐曲的变化,于是平仄的变化和句子的长短都与律诗不同,由原来的五七言律句变成了长短句,当然也有个别词牌如《浣溪沙》都是七言句的。
再说词牌,由于词调是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这些不同的乐曲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词牌,词牌据说最兴盛时有八百多个。后来由于词的乐曲逐渐失传,在今天已经无法确知了。但根据某一词牌的平仄、押韵以及这一词牌的多数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大致可以推知某些词调原来的声情。如《满江红》、《念奴娇》等大致是慷慨激昂的;而《木兰花慢》、《满庭芳》等大致是婉约的。但最终由于乐曲的失传,而仅仅留下了词牌。这样,词牌既与词的声情无关,又与词的内容也无关,所表示就仅仅是词的句式、平仄和用韵了。词还可根据分段的不同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不分段的叫单调,如《调笑令》、《江南忆》等;分两段的叫双调,也叫前后阙或上下阙,如《西江月》、《沁园春》、《菩萨蛮》等都是双调,而词牌以双调的最多。三叠的有《兰陵王》等……
说完了词及词牌的来历,现在我们来看词牌《沁园春》的由来,对《沁园春》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曾写过著名的《沁园春.雪》和《沁园沁.长沙》。但真正了解《沁园春》这个词牌由来和其后面故事的人并不很多,故在此做一点介绍。

公元58-75年,东汉明帝刘庄在位,他是东汉开国皇上刘秀的儿子,东汉朝代的第二位皇上,他的女儿沁水公主刘致不但长相俊美,还知书达理,文学造诣颇深,深得明帝喜爱。为表喜爱之情,明帝专门找人看过风水在洛阳其封地沁水北岸修建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园林,送给了心爱的女儿沁水公主,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 。(后来的词牌《沁园春》就来源于此,本文后面会专门介绍)这位沁水公主拿现在的话说也是一位文学女青年,自从她住进了沁园,便经常在这里举办家庭文学沙龙,那时都城洛阳的文学青年才俊和一批官二代中的文学爱好者,都能以在沁园和沁水公主一起聚会为荣,一伙儿文学青年在这里写诗作赋,很是风雅,好不快活,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文学发展,一时成为美谈。可惜后来好景不长,汉明帝死后汉章帝刘炟(da)即位,(公元76-88年),他立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曾孙女为皇后,窦皇后的哥哥窦宪被封为中郎将,弟弟窦笃也封了朝廷高官,窦宪在抗击北匈奴中又有战功。于是窦氏一族仗着窦皇后在洛阳无论官场民间都飞扬跋扈,无人敢惹,连朝中的王公大臣们也都要让他们三分。偶然一次路过,窦宪看上了沁园,就要强行以低价购买。沁水公主知道窦宪的凶恶和窦氏集团的实力,不敢和他相争,只好忍痛割爱,活活让窦宪把先皇汉明帝送给她心爱的沁园夺了去。一开始沁水公主惧怕窦宪的灼手势焰,又担心皇兄为难,硬是把这件屈辱的事情压住不说 ,后来时间一长,汉章帝终于知道了这件事。
妹妹受到这般欺负,而做下事的又是他的大舅哥,作为胞兄,汉章帝很窝火。但皇上就是皇上,要不然怎么叫天子呢?一天,汉章帝带着窦宪经过沁园,便故意问他这是谁的庄园如此漂亮?窦宪说不知道,并暗示随行的大臣们不许回答。汉章帝问随行大臣,不是吱吱唔唔,就是顾左右而言他。于是汉章帝终于暴怒大声呵斥:“好你个胆大妄为的窦宪,竟敢夺取我妹妹沁水公主的庄园,还不许别人告诉我。这和秦朝赵高蒙骗秦二世指鹿为马如出一辙!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以前先帝在的时候,命令阴党、阴博和邓叠三人相互监督纠察,所以诸多贵戚和百官没有谁敢犯法的!现在你连尊贵的公主庄园都敢强夺,更不要说普通百姓的财产了!”一番训斥 ,窦宪直冒冷汗。接着汉章帝咒骂窦宪:“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意思是我若要抛弃你窦宪,就像丢掉了一只失去母鸟的小孤鸟和腐臭的死老鼠一样。毫不吝惜!窦宪听了非常害怕,磕头求饶。窦皇后也毁衣(降低服饰等级以示自责)谢罪,向汉章帝苦苦哀求,一再为窦宪求情,汉章帝的怒火这才慢慢平息。命窦宪立即把沁园还给沁水公主,虽然汉章帝没有治窦宪的罪,但从此再也没有授予窦宪重要官职。

沁园就这样重新回到了沁水公主手中,自然又成为了沁水公主和她那拨文人雅士们的聚会之地。沁园回归后的第一次文友大聚会时,沁水公主哀婉含泪向来宾们诉说了沁园回归的过程,众人纷纷安慰、祝贺。最后沁水公主说了一句:“沁园的春天又来到了,本公主刘致欢迎各位朋友今后常来相聚。”不过这次聚会不单是文人们在一起庆贺、交流,吟诗,作赋,更有一些文人特别是几个文学愤青把沁园的失而复得作为写作素材,又是诗歌,又是骈体文、又是赋,还有懂得音律的再配上乐曲,搞得半个洛阳都城都知道了沁园的“前世今生”。当然大家也都知道窦宪这个人是个睚眦必报的主,最好不要招惹他。虽然写了这件事,但文笔还都比较隐晦,以免留下窦宪以后找事的借口。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尤其是沁水公主最后的那句“沁园的春天又来到了”,就这样被流传了下来,为几百年后,逐渐演变成一个词牌打下了丰富的基础,这就是词牌《沁园春》的由来。词牌《沁园春》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为双调,共114个字。上阙十三句,四平韵;下阙十二句,五平韵。细说起来 ,《沁园春》这个词牌的兴盛,还与宋代的豪放派代表苏轼有些关系,说苏轼是宋朝词家第一人也不为过。他作的《沁园春.孤馆灯青》这首词受到当时以及后来人们的大力追捧,该词的格律被誉为正体范例,后来的《沁园春》词牌作者也以此词格律为模板,作者极众。到了现代,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最出色之精品佳作,可谓叹为观止。
后来汉章帝在31岁时去世,他10岁的儿子汉和帝刘肇即位,(公元89-105年)窦皇后晋升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宪兄弟又一次掌权。尽管老毛病复发又作恶多端,但这次窦宪心有忌惮,又有人去看过风水,说沁园与他不和,便再也没有去打沁园的主意。到永元四年(公元92年),14岁的汉和帝与宦官中长侍郑众等密谋,捕杀了窦氏兄弟及其同党,窦宪自杀,窦太后被迫归还政权给和帝。这是历史上东汉皇上利用宦官对外戚的一次沉重打击。
关于沁园的最终结果,从东汉到三国、两晋、隋、唐、宋到元代,历史走过了1100多年,据传沁园曾多次更换过主人,最终在元代消失,是毁于战火还是其它原由不得而知。但曾经有过这座美丽的沁园和多才的沁水公主,特别是有关《沁园春》这个词牌的一系列古今佳作,则永久地被流传了下来,成为文史界的一段佳话故事,至今被一些爱好者所探讨、遐想并思念着……
槛外人 202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