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对疫情做出的巨大贡献,人民群众都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年大家把钟南山院士当成神一样崇拜。
但是疫情全面开放之后,钟南山院士受到不少群众的质疑。
还有自媒体博主喊话钟南山“算命先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几日钟南山院士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最近多地医院血库发布告急通知,“各种血型库存告急”
也就是说目前各大医院都缺血,各地血站也在发布紧急通告,建议大家进行无偿献血解救危难时刻。
其中包括钟南山院士,也在媒体采访时发布了一条无偿献血视频“钟南山院士建议群众无偿献血,解决血库告急的危机”
此时还在愤怒中的群众,纷纷在评论区吐槽这个86岁老人。
我们来看看网友都说了啥呢?
很多网友表示不想无偿献血了,一方面现在感染新冠病毒,身体情况比较虚弱。
一方面大家不再信任钟南山院士,因为近期他遭到很多人质疑。
也有很多网友说目前全家阳性,这种情况可以献血吗?
全国血库告急,钟南山作为一名医生发布视频,建议大家进行无偿献血,也只是走一下正规流程吧!现在各大医院也在发布这样子的建议。
为什么只有钟南山一个人被网友喷,各地医院的医生,也在发布建议群众无偿献血的视频啊!
因为钟南山的名声比较大,最近大家对他误解很多,所以网友将矛头指向了他,现在无论钟南山院士做什么,网友们都会敲击键盘攻击这一位老英雄。
86岁的钟南山院士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大家都揪着他不放呢?
有些网友甚至还说“不要让我看到他,现在心情不好”
还有网友说“你自己先献血吧!”
还有一些网友吐槽他“一整天给我们建议这个,建议那个,还不如想想办法救救我们”
除了普通网民的吐槽,网络上也有一些公众人物吐槽钟南山院士。
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公众人物说了啥?
一位叫沈佳欣的小演员质问钟南山院士?
一整天忙在镜头上发表言论,这三年时间研究出什么药了?
又研究出什么成果了?治好几个新冠重症患者呢?
沈佳欣还“嘲讽”钟南山“你在武汉呆过几天呢”
除了沈佳欣这个18线小演员以外,还有一位老演员也质疑钟南山。
香港演员黄秋生发文质疑钟南山,
话里话外都是不再信任钟南山,他认为钟南山现在没有可信度了。
还有网友要求钟南山直播道歉,大家认为他预测出现错误了。
也有部分网友表示理解他,专家也是一个人,预测疫情肯定会有错误的时候,大家需要冷静面对问题。
大家只看见现在疫情大爆发,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
大家只看到钟南山现在预测不准,却忘记他的成绩。
俗话说得好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非常难啊!
你曾经付出的所有成绩,全都因为一时间的错误毁于一旦,大家都不会再相信你。
我们还记得2003年的非典吧!
那一年钟南山院士也是冲在最前线,他和所有医护人员同进同出参加抗疫工作。
钟南山始终牢记一句话“作为医生我们在关键时刻的站出来,在危急关头我们需要豁出去,这是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
我认为钟南山院士遭到大家的质疑,应该有三个理由。
预测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但好像低估了它的毒性,此前专家说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疫情全面开放之前,很多专家说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高达90%左右。
以至于大家抱着感染肯定是无症状的心态
结果当我们真正感染之后,才发现新冠病毒的威力很大,持续的发高烧和咳嗽,大家认为感染新冠后有症状。
网友们就开始怀疑专家们的话。
疫情全面开放之前,有关部门没有做好提前工作,出现药物短缺的情况,群众内心的愤怒无处发泄,大家将矛头指向所谓的专家。
疫情全面开放之后,各地的药店出现了药物短缺的情况,还有黄牛将美林退烧药炒至上千元一瓶。
群众内心的气愤无处发泄,就医困难以及药物短缺,让大家感染新冠后不知所措,
从而大家将矛头指向专家,包括一向很有威严的钟南山,也成为大家泄愤的目标。
专家们互相指责,可信度越来越低。
网络上好几个所谓的专家,互相指责对方的建议。
这边专家刚刚说完“病毒性很低,感染新冠康复后没有遗症”
那边专家又开始说“感染新冠后,即便康复也有后遗症”
这边刚刚说完,那边又现场打脸,
导致群众开始不相信专家的预测,大家认为所谓的专家就是互相指责。
其实作为专业人士,他们都是有依据才发表意见的。
他们提出来的那些建议,我们都可以进行参考。
即便专家们的预测有所错误,这也属于正常的情况,大家应该多一些理解。
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正在感染新冠,大家气愤的心情也可以理解。
但我们不能喷“英雄”
这些对疫情贡献很大的英雄们,不是我们发泄愤怒的目标,他们值得我们尊重。
他们曾经做出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现在这样肆无忌惮批评他们,我们是不是太没有良心了?
现在处于疫情的高峰期,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包括小编本人也是,这半个月以来我身边的家人陆续感染新冠,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非常受罪。
但我们的医护人员更加辛苦,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奋斗在一线,许多医护人员感染新冠后依然坚持上班。
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每天超负荷工作。
有些人只会躺在家里破口大骂,敲着键盘大骂“我们的英雄”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命,我们不能只顾自己啊!
这种危险的时刻,大家都在感染新冠。
我们要相信现在的疫情政策,我们要相信医护人员,我们要相信钟南山院士,大家团结一致赶走新冠病毒。
被挤爆的火葬场,改变不了未来的方向
戳上方蓝字“她拾光”
事态的发展实在转变得太快了。
放开前,不管是专家还是老百姓,所有人公认的最大难题,是放开后的医疗挤兑。
可是转眼间放开已经有段时间了,各地的医院虽然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就诊潮,但并未出现大规模的挤兑,目前多数地区都还处于可控的局面。

只要足够留心,你会发现我们讨论的话题一直在变。
两个月前,大家议论的主要是:“再不放开就喝西北风了”,“几个月没开张又要交房租了”,“公司宣布倒闭了我该怎么办”等工作方面的话题。
大半个月前:“连花清瘟根本买不到”,“哪里能买来退烧药”,“孩子半夜高烧40度我该怎么办”。
到了现在,这些声音逐渐都消失了。
近期的新闻,我国的院士、清华北大的老教授、明星们的父母去世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
之前的冬天虽然也会有老人去世增多的现象,但像今年短时间内如此集中的状况从未有过。
就拿院士来说,去年12月份,一整个月去世的院士是两位。
去年全年,是28位。
而最近仅仅几天,就去世了十几位。
从他们去世的消息中,可以判断出老百姓中老人死亡的情况。
其实也不需要参照他们的消息判断,因为无论是微博、抖音等各大平台,还是朋友圈以及身边,各种老人去世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因为感染新冠,很多身体吃不消的老人都没能熬过这个春节。

伴随着老人去世数量的增加,很多地方的火葬场都开启了24小时连轴转的状态。
但就算连轴转,也满足不了激增的业务需求,有的地方甚至号都排到了下个月。
有网友分享了西安殡仪馆的现状:
“家里长辈去世后,火葬场灵车根本不够用,租用的救护车拉人。
殡仪馆办事大厅里人山人海,排了五十多具尸体等待火化,连空余的冰柜都没。”
北京的网友分享:“疫情下的八宝山震惊了我”。
“父亲去世后,殡仪馆人满为患,火化的队伍排到了1月16号,工作人员问其同不同意去天津火化...
甚至很多来排队火化的都是用私家车拉来的...”
知名大V胡锡进也讲述了这样的情况:
“一位朋友的大伯在医院去世后,连太平间都未进,经过复杂的关系,从ICU直接送到了火化点。”
胡锡进的内容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他的这位朋友所在的圈子可是顶级的圈子,周围都是老干部、老科学家,这样的圈子处理此事都如此麻烦,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2、他发文的时间是12月20号,如今又多天过去了,事态会发展到何种地步难以想象。
我所在的地方是河南的一个小县城,我的一位朋友在我们当地的火葬场工作,他说今年冬天送去的老人数量是往年的5倍以上,他们现在已经是在24小时不停业的倒班工作,但还是忙不过来,队伍排的很长。
如今,有很多人在埋怨国家的放开,其实不该这样。
事态发展至今,已不是国家想不想放开的问题,而是不得已必须放开。
封控是需要代价的,不是一句话说封就能继续封的。
首先,放开前乌鲁木齐已经连续封了三个月,但疫情并没有结束。
其次,很多地方的财政经过三年的消耗,已经捉襟见肘再经不起折腾。
再次,很多老百姓已经开始不配合,有10%的不配合,另外的90%都会跟着骚动,封城难度大大增加。
说的直白点,就是封城的效果越来越不好,而且也没有钱再坚持下去,被封的人也越来越有意见。
至于为何越来越多的人有意见,原因也是没钱。
三年的抗疫抽空的不只是国家,还有很多本就没什么积蓄的家庭,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一点点的被削弱,最后消耗殆尽。
这样的情况下,还怎么封?
能高呼着继续封下去的,一定是少数人,是在经济体系中占上风的20%少数群体。
问题出就出在参照物的不同。
因为剩余的80%早已处于山穷水尽的状态,但这20%的群体完全不理解,站在他们的层面,认为阳光明媚、一切安好,周围的人也都非常稳定。
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对立面的人一定是不能相互理解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当我们家里的老人生病时,刚送到医院的那一刻,几乎所有家庭都是抱着全力救治的态度。
但是渐渐的就陆续有人选择带着家人离场选择“保守治疗”。
大多数家庭都会让老人提前离场,只是离场的时间早晚不太一样,能在医院里不管治愈还是死亡都坚持到最后的,微乎其微。
究其原因,为何?就是钱的问题。
很现实,也很扎心。
钱包的富裕程度,决定了你父母离场的早晚。
放到封城问题上也一样,那些吵吵着放开的,并不是不怕病毒,而是他们明白,得了病毒不一定会死,但没钱是真过不下去了。
三年的抗疫中,出现了一个很关键又很矛盾的问题。
就是防疫的底线:“不能有人死亡。”
好像放开后,只要像欧美一样出现激增的死亡率,就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
果不其然。
现在放开了,看到了老人死亡数量的激增,很多人开始了谩骂,甚至讲出了“老人清除计划”、“节省退休金”等荒唐话。
但是你提先前坚持防控带来的好处,又会被人骂的狗血淋头。
前段时间我的一篇文章《今年的春节,是抗疫三年来最关键的时刻》中,提到了一组数据:
这三年来3亿人口的美国因新冠去世的人为110万,14亿人口的中国去世人数仅为3万。
按照比例换算,3年下来我们保住了近500万人的命。
就是这组数据,后台有太多的人骂我,说就算放开这些人也不会死,新冠就是大号感冒,在这堆数据吓谁呢...
不管怎么说,防控都不可能再进行下去了,我们做不到了,全世界更做不到。
地球是一个整体,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西方那些医疗资源比我们强很多的发达国家,最初也是想要通过防控的手段把病毒清退,但是最终还是走向了妥协。
就算他们不妥协,跟我们一样还在坚持,印度能坚持下去吗?
就算印度能坚持下去,非洲呢?
至于我们想象中的通过人为的手段把新冠病毒彻底清退,几乎不可能。
最后的结果只有共存,只是时间的问题。
只要走向共存,必定会有人死亡,无论你能不能接受的了,这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我们国家所能做的,也只是尽最大的能力,把各方面的损失降为最低,直到撑不下去为止。
既然走向了这个局面,我们就要试着勇敢接受,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去适应这种新常态。
其实放开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放开后,经济确实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
经济的变好,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各个小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回血。
只有经济越来越好,人的心态才会变好,才会以更充裕的状态去积极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只有经济越来越好,政府才会越来越有钱,才能更富有余力的去扩大公共建设,救助更多的人群。
经济,是一切希望的源泉。
放开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就看你怎样去理解它。
事已至此,于我们个人而言,抱怨真的没用。
我们能做的只有在确保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多赚钱,多为家里增砖添瓦,尽最大能力去照顾好老人孩子,积极地建设小家,让水流动起来。
用谭谈交通里富贵大爷的话,撑下去的“秘诀”只有三个字:“往前看”。
诗刊编辑
小草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