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古镇
作者:夏慧

今天上午我和裴哥驱车来到大汶口古镇,专程谒拜大汶口明石桥。
走进古镇停下车,沿石板路往南走,首先看到的是坐落在桥北的山西会馆,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山西会馆整体座西朝东,分南北两院,北为关帝庙,南为戏楼院。

该馆是清乾隆年间在关帝庙基础上扩建而成。明清时期,晋商遍布全国,大汶口镇也是商业重镇,“古石桥”又是大汶河的咽喉地段,作为会经商的山西人看好这个黄金地段,在此设置办事处,招待山西过往客商,或兑换银票,极大地方便了山西商人,在山西人经商的同时,也繁荣了大汶口镇的经济。因修庙、建戏楼全由山西商人出资,建成后作为山西同乡聚会和接待过往的山西官员、商贾、老乡之所而定名为“山西会馆”。

从山西会馆出来继续南行,大汶河像一条玉带围绕在泰山脚下,汇泰山山脉、蒙山支脉之水,自东向西流经莱芜、新泰、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宁阳、汶上、东平等地,又经东平湖流入黄河,奔向大海,全长200多公里。

大汶河上游的牟汶河、柴汶河、石汶河、泮汶河、瀛汶河等五条带“汶”字的河流,在汶口处交汇成大汶河,大汶口也因此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明石桥修建于明朝隆庆年间,故称“明石桥”。

这座明石桥北起岱岳区大汶口镇南门,南至宁阳县磁窑镇茶棚村,全桥65孔,桥面由360多块大型花岗岩组成,整座石桥由数百个巨大的铁锔子固定着。这里是古人跨越大汶河这一天然屏障最容易的地方,也是南北古驿道的必经之路。这座“明石桥”,是整个大汶河上唯一的一座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石桥,也是至今保存完好且能正常使用的一座古石桥。

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不少来自泰城周边的居民前来游玩。
远离城市的喧闹和噪杂,来到这里还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
游完明石桥,我们一路驱车往西,沿公路到达王家院水库。

据水文站的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作为典型的北方内陆城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泰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连续的枯水年致使泰城主要水源地水资源储备严重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持续加剧,城乡供水捉襟见肘。兴建水源工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雨洪资源,王家院水库成为泰城新的“储水站”。

一汪碧水,沁人心脾,水面时不时有白鹭驻足盘旋,腾空而飞,穿梭其间。现在,王家院水库已开始蓄水,蓄水之后,可形成3000亩的蓄水面积100亩的松林小岛,并与6公里的大汶河湿地有机融合,形成水库景观公园、汶河湿地公园,让水库成为泰城南大门一座集雨水利用、供水调水、旅游观光的公园式水库综合体,成为大汶河沿岸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教师:夏慧,爱好写作,酷爱运动,工作的每一天都默默践行着心中不变的誓言——以教师为职业,教育为事业,是学生和家长的知心朋友。所写的文章曾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是泰安市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泰山区优秀班主任。
投稿加编辑微信:zxq13910331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