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圣家族(中篇小说连载)
作者:杨浩然.偶然
四、危难之时显身手
天比绝人之路,就在正龙和队长为猪场用工犯愁的时候,村里一下回来了十几个高中毕业生,队长的儿子松山和正龙家的一双儿女酒怪、叶子也在其中。队长灵机一动,立即组织他们开了个会,没费吹灰之力就把高中毕业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虽然是学生,但学大寨的活可没少干,恢复高考前,哪天不到队上干半天?刚拼完一场考,考上考不上还是未知数,一起到猪,有共同语言,也不至于孤单。很快,猪场的死气沉沉就被这群高中毕业生打破了。在学校,他们个个学会了唱流行歌曲,美妙的歌声盖过了猪叫,飞出猪场,飘荡在了希望的田野上。
然而,好景不长。暑假结束后,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这群高中生们就不安分了。松山和正龙从学校一领回成绩单,大伙都蔫了。第二天,一个来上班的也没有了,猪场重新回归死寂。
说来,这帮学生也着实可怜,上小学、初中时天天义务劳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正喊得起劲呢?高考恢复了。当时,酒怪和松山刚升入高中,而酒怪的妹妹叶子和其他同学才上初二,可第二年为响应上级“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号召,二者却阴差阳错的被撵进了一个班,并通过考试筛选出一部分尖子生在公社联中成立了“高考突击班”,经过一年对初中知识的复习、复习、再复习步入了考场。可卷子纸一发下来,全傻眼了。考卷上70%的是高中题,初中命题只占30%。酒怪和松山虽上过一年高中,但三册、四册书根本没学,一年来专攻初中知识,学过的早就忘的差不多了;而其他从初中抽来的学生更惨,他们连高中书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高考的失利对这帮学子打击很大,大部分不甘心又重新回学复读去了,唯独酒怪、松山和肖霞三人下定了决心与高考一刀两断。
一连几天,酒怪躺在被窝里蒙头大睡,什么也不干,饭也懒得吃,他娘急了,端着碗泪汪汪的劝,不劝还好,一劝酒怪就烦,爬起来就跑到松山家去了。
俩小子头碰头关在屋里嘀咕了一天一夜,次日一早搭上供销社去城里送棉花的车去了县城。
俩人一从城里回到村口,就各自回家缠麻各自的娘去了,而且张口就要五百块,不给就软缠硬磨,再不给就以死相逼,大人们没法儿,只能依了他们。
钱一到手,俩小子便在队里闲置的场院上摆起龙门阵来了,先是贴出两张“收购瓜干”的告示,然后用队上的大喇叭头子吆喝上了:“老少爷门们,从今天起咱村有瓜干收购点啦,比供销社贵二分,有卖瓜干的嘛?卖给谁也是卖,多卖点钱称盐咸,多卖些钱割肉香啊!”
这一吆喝不要紧,还真有不少来卖的,并很快收了两千多斤,傍晚的时候,松山悄悄回家打了个电话,收瓜干的头开着大车就来拉走了,俩人一算计精挣四十多块呢!
杜正龙听到儿子初战靠捷的消息后,陷入了沉思:是啊,现在经济市场化了,连儿子都敢跟公家抢食吃了,自己也应开辟一块新天地,再在猪场熬,也熬不出啥名堂,万一出点纰漏,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恰在此时,队长来了。一进门就迫不及待的冲正龙嚷道:“刚从乡里开会回来,才进村就听说俩小子鼓捣出事儿来啦?正好乡里号召山林和猪场也要搞承包,别人包我还真不放心,怎么样,敢不敢承包?”
“叔,你说怎么个包法吧?”正龙还没回过神来呢,儿子却抢先一步问了起来。
队长看了眼酒怪,又把目光移向正龙道:“一、猪作价给你,出栏后还集体;二、一年内免承包费,第二年开始每年上缴一千块。”
“我看行。”酒怪抢道。
正龙剜了儿子一眼,正色道:“你懂什么,没有集体作后盾,你拿什么喂猪?”
儿子把嘴一撇说:“如今地都分了,谁拿粮给你喂猪?做梦去吧!”
话虽冲,却在理儿,正龙没接话,倒是儿子又发话了:“猪既然作价给咱了,咱就有权卖,卖几头就够买饲料的,再卖几头就够雇人来喂猪。”
队长拍了拍酒怪的肩膀,然后冲正龙道:“就是这么个理儿,你们爷们好好商量一下,商量好了给我个话。”说完转身走了。
送走队长,正龙又一次陷入了沉思,这些日子他为没人没粮喂猪伤透了脑筋,刚才儿子的一番话还真提醒了他,是啊,卖几头猪不就什么问题也解决了吗?再说,现在城乡通汽车了,个体运输户也不少,买一车瓜干送到酒厂,能拉回五车酒糟哩,只要开工资,还愁找不到喂猪的?
这么一想,他心里亮堂了,迈入大门的一只脚不由自主地又抽了回来,跟在队长屁股后面就去把合同签了。
队长知道除了正龙,没人敢包猪场,但还是例行公事在大喇叭里吆喝了一通,并让媳妇炒了盘香椿鸡蛋,外加一盘花生米,哥俩喝起了小酒。一瓶白干见底了,仍没人来包猪场,队长便摸起摇把子电话,接通了食品采购站,当晚卖了五头肥猪。次日一早,猪场门口就贴出招工广告了。
饲养员问题得到解决后,正龙让酒怪和松山帮他代收了两千斤瓜干雇个拖拉机就进城了。去时两千斤瓜干压不住车,拖拉机斗子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直蹦高,可回来时上万斤酒糟袋摞得跟小山似地,压得拖拉机温顺多了。
这次进城,还有一个意外收获:酒厂答应直接收购酒怪和松山的瓜干了,绕过大贩子直送,每斤多卖三分钱呢!不仅俩孩子为他送来了感激的目光,队长对他更是另眼相看了。
猪这东西好伺候,只要有人喂,能吃饱吃好,上膘很快。特别是吃了酒糟拌的饲料后,一个个像醉汉似地呼呼大睡,它们就这样吃了睡,睡了吃,没多久上百头肥猪就出栏了。正赶上毛猪涨价,一下多卖了不少。
恰巧,上级号召抓致富典型,培养致富带头人。于是,“万元户”的桂冠一下就扣到杜正龙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