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诞于1840年,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五帝,于1959年以120岁高龄在云居山真如寺安详示寂。113岁时自挽联:“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近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虚云老和尚。他一生经历传奇,堪称一部活的中国佛教近代史。我们特别整理一组虚云老和尚罕见照片,一起缅怀虚云老和尚的传奇人生。
1、1950年9月11日,虚云老和尚摄于云门寺。
2、虚云老和尚曾多次造访上海,尤其是1952年,113岁高龄的虚云老和尚应邀来沪,在上海玉佛禅寺主持为期49天的水陆法会,法会期间上千人皈依,与上海结下深厚因缘。图为1952年,上海佛教净业社欢迎虚云老和尚莅临开示。
3、1952年,虚云老和尚与来果禅师、法云法师(左一)、佛源法师(右一)等在上海凤阳路侯在里崇德会合影。
4、1952年,澳洲、缅甸、加拿大、印尼、日本、土耳其、越南、泰国、锡兰等各国佛教代表参加亚太和平会,图为虚云老和尚与圆瑛老法师及各国佛教代表在北京出席“亚太和平”座谈会。
5、1953年8月7日,虚云老和尚与演成(右一)、宽度(右二)、无可(左一)、戒全(左二)等法师于庐山大林寺合影。
6、1953年初夏,虚云老和尚从上海赴北京参加中佛协成立大会,时值佛教盛日“浴佛节”,于广济寺主法。
7、1955年,虚云老和尚116岁,是年春建云居堂宇,冬季云居开戒,前来求具者前后有五百余人。图为1955年,虚云老和尚摄于云居山真如禅寺。
8、虚云老和尚一生护国护教,历坐十五个道场,修葺大小道场数百所。图为1955年,116岁高龄的虚云老和尚带领僧众自建瓦窑、烧制砖瓦,重建真如禅寺。
9、1955年,虚云老和尚与信众于云居山茅蓬前合影。虚老所住之茅蓬现已改为虚云纪念堂,由一诚长老于1990年修建。
10、禅门有四大佛事:上殿(课诵)、过堂(用斋)、坐香(禅坐)、出坡(劳作)。在传戒过堂时,要教授戒子过堂之规矩。图为1955年12月25日,虚云老和尚于云居山真如禅寺冬戒期间,为新戒子持钵诵供养咒。
11、虚云老和尚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载。图为1957年秋,118岁高龄的虚云老和尚于云居山真如禅寺天王殿前留影。
12、1957年夏,虚云老和尚与云居山真如禅寺佛学研究舍全体师生合影,第一排左三为一诚长老、第三排右一为传印长老。
13、禅源于印度而盛于中国,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升精神文明,上海众居士发起“百年虚云”图片公益展,以缅怀虚老、传扬禅学、净化社会人心。图为1957年,虚云老和尚118岁时,与大众法师摄于云居山,右一为绍云法师。
14、1957年12月25日,虚云老和尚于云居山真如禅寺冬戒期间上殿说法。
15、1957年,虚云老和尚118岁寿诞时,与云居山真如禅寺全体僧众合影留念。
16、1957年秋,虚云老和尚与法子性福、海灯两位法师于云居山佛印桥谈心石畔合影。
17、1959年,虚云老和尚圆寂前三个月摄于云居山真如禅寺。
18、虚云老和尚一生,以苦修为道契,同时也深研经教,四处讲学,为近现代佛教培养了许多著名高僧。图为1957年秋,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与部分法徒法孙合影,后左一为性福法师,后右一为海灯法师。
19、虚云法师108岁时与徒弟徒孙合影。
20、1953年9月8日,虚云在九江能仁寺与信众合影留念。
21、虚云法师珍贵的做法事图。
22、1955年12月25日,虚云法师传戒后合影。
23、虚云老和尚108岁寿诞合影
24、虚云老和尚七十多岁时法相(摄于1910至1912年之间)
25、虚云老和尚道行高深莫测,一生充满传奇。图为1926年虚云老和尚在昆明云栖寺春戒期间,殿前枯梅及园中青菜尽放莲花,中有化佛,四众叹为稀有。
26、虚云老和尚慈悲无量,异类有情,多有感化,于南华寺传戒时老虎皈依,又为白狐授三皈五法等。图为1936年虚云老和尚在南华寺春戒期间为白狐授三皈依。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27、1938年4月8日,虚云老和尚与本焕法师于南华寺合影。
28、1942年11月14日,虚云老和尚于桂林月牙山与道安法师合影。
29、虚云老和尚坐禅法像。1947年摄于曹溪南华寺千佛罗汉大戒后。
30、1946年秋,虚云老和尚与意昭法师合影于潮州开元寺。
31、1947年摄于广州邹鲁公馆花园。
32、1947年,虚云老和尚在香港与觉光法师(前左一)等合影。
33、1948年,虚云老和尚在云门寺新起大殿之地上趺坐照。
34、1948年冬,虚云老和尚与美国阿难陀·詹宁士女士合影于南华寺,右为宣化法师。
35、1952年9月,虚云老和尚佛源法师合影于武昌三佛寺。
36、1952年,北京居士林恭请虚云老和尚传授三归五戒,摄影留念于广济寺。
37、云居山僧众在虚云老和尚的带领下,大力开展生产自给。(摄于1955年12月25日)
38、1955年12月25日,云居山冬戒期间虚云老和尚上殿说法。(虚老左后方持钵的侍者为净慧法师)
39、1956年,摄于云居山真如禅寺大殿前。
40、1957年,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真如禅寺与信众合影。
41、1959年,虚云老和尚120岁时留影于云居山真如禅寺草地上。
42、云居山真如禅寺虚公塔院。
43、云居山虚云老和尚舍利塔。
44、虚老的袈裟。
45、虚老的百衲衣。
46、虚老的僧鞋。
47、虚老的毯子。
1944年春,虚老住持云门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时候,为劝勉常住僧众虔诚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以消灾厄,记得有一晚,老人开示道:
菩萨们!你们不远千山万水,吃尽不少苦头,才能来到这里!大家无非是慕了我一个虚名,以为我有什么三头六臂,超过常人和了不起的道行。其实说来,我是感觉到非常惭愧,除了比各位在佛门中多混了几十年的饭吃,痴长数十岁之外,讲到修持德行,真如俗语说的“泥菩萨渡河,自身亦难保”,不信诸位今日到此之后,便知道见面不如闻名啊!
现在,既然来到这里,除了大家尽自己一份力,来兴建祖庭,搬石运砖,担泥砍柴种种劳作的苦功外,可算是毫无利益。然而,各位这样发心,来建设祖师道场,又是全出乎自动,没有丝毫勉强,各人心甘意愿,由此,可见诸位已经真正发了十足的菩萨道心啊!
眼见人人日中劳作辛苦,全无怨言,所以虚云亦就不好意思躲懒偷安,亦只好咬紧牙根、拖着老病,来陪伴大家一下,讲些闲话,虽无大益,总可以“一番提起一番新”。
这里本来是宗门下五大派中云门祖师的道场。有几位菩萨,曾住高旻寺很久的老参上座,要求我将每日早、午、晚念佛的三炷香,改为静坐参话头。这本来是很合乎本寺宗旨的。不过在我的意见是:一、因禅堂还未建好,在佛殿上静坐,很不适宜。二、因目下日寇侵华,所占地区,残杀同胞,抢夺民财,强奸妇女,祸民殃民,弄到我国遍地干戈,杀害无辜,民不聊生,动乱纷纷,鸡犬不宁。
我们身为佛门弟子,眼见自己国家被日寇侵扰,应该尽吾人一分爱国救民的责任,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故此,虽在建筑期间,亦抽出早、午、晚三个时间,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集合大众虔诚恳切心,仗佛菩萨慈光加被,威神护持,祈祷国泰民安,干戈早息,外敌早除,使全国同胞安居乐业,清平盛世早日实现。
因为观世音菩萨具大悲心,有求必应,所谓“寻声唯救苦,无刹不现身”,又云“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值此国难当前,吾人为了救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使我国民离苦得乐,表现菩萨之大无畏精神,所以我才改作三炷香称念菩萨洪名,冀求大悲菩萨,使全体人民早离刀兵之劫难,同享太平之岁月。我想,只要大众发真实心,必获感应,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决非谬言。
讲到这里,略为停息一下,引述自身经历,由称念观世音菩萨得蒙加被脱险的事实来作证明。他说:回忆民国初年,在云南省重兴鸡足山时,有一次,从缅甸请了一尊该地出品的白玉石的卧佛,长达八尺,横面二、三尺,大约在千余斤以上。当时滇缅交通很不便,卧佛运到滇境,必要经过野人山,路程大约一、二星期,始能抵达鸡山。单是野人山便要五日。
不得已,便在山下,由地保介绍,雇了一十六名壮年男人,签订合约,订明在起程前,先付一半钱,准备十六人一路之伙食费用。卧佛送到山上寺中,才将余下的款项全部付清。这十六人,分作二帮:八人扛卧佛在前行,另八人担备过野人山中五日的食粮。前面八人扛卧佛累了,便由后随担米粮的八人替上。这样,十六人一路互相替换,才不致延误行程。
当卧佛在经过野人山行程的第三日中午时分,正是野人山的半途中站,距离二边的人村都各一半的当儿,一十六个壮汉,不约而同的都将身扛玉佛、肩担粮食,各放地上,但是手中却都紧握一条在扛佛和换肩时所用的木叉,十六个人分站路旁两边,竟把老人围在中间。
这时三十二只眼睛,亦向老人瞪视不瞬,人人面现杀气,个个眼露凶光。当此情景之下,老人心中早已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在此当儿,总算他们先礼后兵,其中一个恶汉,代表同伴发言,粗声恶气地说:“老师公呀,我们扛不起卧佛了,因为过重,又给你骗了我们,使我们很无合算。除非再加工资,否则,我们不扛,另请别人吧。”
老人一见情势不对,敌众我寡,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早知他们有此一着,故此面上不露一点惊惶之色,反之,微带笑容的和他们理论,心中却非常志诚恳切地默念观世音菩萨洪名,眼观四方,想尽速设法解救眼前杀身之祸。忽见自己身旁有一块大石,心想:若能把此大石举起,定能解救当前生死关头的厄运了。
于是心中比前更加镇静,口中却对他们说:“各位大哥!刚才说工资太少,要求加薪,才肯扛去。现在我要问你们一句:为何你们在最初未曾签订合同时,不加仔细考虑?当时如果认为不够,不肯签字,要加工资多少,我亦可斟酌商量。纵然你们不扛,我还可以另雇他人。现今路程已行了一半,而且已来到这野人山的半路,前无人家,后无村庄,说这种话,未免不合情理。
试想,叫我到那里去雇人哩?”老人一边和他们讲理由,一面便弯下腰,伸出双手,去将路旁的大石捧起。当用手捧石之时,心中亦在默默祈祷地说:“观世音菩萨,求你老人家,大发慈悲,快来救救弟子的难。”
一面又对放在地下的卧佛亦祝祈:“佛呀!你老人家,快些显应。不然这班凶汉不但要害弟子的命,谋抢常住的钱财,连你老人家的遗像,亦被他们抛弃在这野人山中,任由风吹日晒,露打雨淋了!”
说亦奇怪,就在这千钧一发、性命危在刹那的时光,竟然毫不费力的将这比卧佛还要重上三、四倍的巨石,全块离地的捧起。这样一来,可把这些恶如毒蛇猛兽的凶汉,吓得惊惶恐怖起来。眼见老人手捧大石,面不红、气不喘、心定神闲,毫不用力似的站在当地,谈论自若。
他们出世以来,何曾见过手举千斤的大力士?何况还比千斤加上三、四倍重,像一张圆石桌的大巨石!而且捧的人,如同举起一张木制圆桌似的轻松自在。这一惊,实在非同小可。此一顷间,那里还想到谋财害命?简直把他们吓到“魂飞天外,魄散九霄”,一个个呆若木鸡,目瞪口呆,几乎晕倒过去。
这时老人庆幸自己能不费吹灰之力,双手举起巨石,又见凶汉们的颓衰现相,心中暗自好笑。为了降伏他们,面上故意现出生气的样子,手捧巨石,站在原地,大声地说:“你们这些东西,真是可恶之极!以为我这次一定在缅甸随身带了不少钱钞金币,所以才会心怀不轨,意图来到这野人山的中途下手。在你们以为我一个和尚,纵然有飞天本领,隐地仙术,在此动手来抢劫我,亦令我唤天不应,入地无门,任由你们谋财害命,强抢硬夺,甚至把我碎尸万段,煮成肉酱,还不够你们这班恶人做餐点心。所以胆敢藉口扛不起,才好俟机行事。殊不知,我在路上跟随你们行时,早已观察到你们有此行动,是以我早已有备,才不致给你们暗算,枉死山中。现今我倒要问你们:究竟是卧佛重呢?还是我现今捧在手中的大石重呢?照我看来,卧佛最重不会超过千二百斤吧!那么,这块大石少说已超过卧佛三倍以上了。我且问你们一句,你们现在决定主意之后,快快答复我。若是嫌太重、扛不起的话,你们就循来路回去。我不稀奇你们这些宝贝,玉佛我用肩头便可负回寺去。如果仍照原议,那么,马上动身,不应在此耽误时间。倘若你们谁还心存不轨,要想谋财害命,老老实实对你们说:还无人有此资格!莫说托起这块大石,就能把卧佛举高,亦无此力。现今我警告你们:谁敢起心害我,我眼中一看便知,到时,我便不客气地请他尝尝这块大石的滋味,看他还想做人不想。如果你们要命、想做人,而不想做枉死鬼的话,那就老老实实地把卧佛扛去吧!若然大家爱财、不要命,那很简单,这块大石便是送你们去出世做鬼的好恩物!特此申明,到时莫说老和尚大开杀戒。”
十六凶汉,眼见计划落空,又听恐吓之言,不自觉的人人面上由红转青,由青转白,好似大病一场似的,全无血色;个个不由自主地双膝齐向老人跪下,木叉落地有声,双手合掌颤动,口呼:“老师公,救命!”
叩头如捣蒜,齐向老和尚求饶,并称:“弟子愚昧无智,刚才我们不过是和你老人家开玩笑哩!请师公开恩赦罪。我们以后绝不敢了。保证照原约不加薪资,将玉佛送到贵寺。倘若再有同样事情发生,任凭你来处罚。”
老人见把这场生死系于弹指的危难度过,自然不像俗人,以图报复,只好一笑置之。同时,将捧在手上的大石放下,然后以和颜悦色的态度,对他们说:“既然你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那么,现在时间亦不早了,快快起程,再赶一程。”
十六大汉,经过此次教训后,一路上再无歹念,只好乖乖地把佛像送上祝圣寺,领了原先合约所欠的另一半工资,下山而去。
老人在回述这段惊险事时,最后补充的说:“菩萨们!那时如不是观世音菩萨灵感加被,我早已改头换面去做人了,哪会今天还在这里同众一堂哩!由于我一路心中不间断地默念观世音菩萨,所以在急难降临之时,自然得蒙菩萨加被,有惊无险,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普门品》中说:‘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诸位菩萨,我们中国一句俗谚说:‘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足。’这是没有用的。修行人应当念兹在兹,心中常有密行功夫,才是我人真实得到受用的。试想,我当时若不是佛菩萨威神加被,我哪里有此功力,能把三、四千斤的巨石捧起!这冥冥中,全仗佛菩萨慈光加被,是以才能举重若轻,脱离这次险难。讲的都是空话,大家还是一心念佛吧!”
摘自怀西法师《回忆师尊二三事——为纪念虚公老人上生兜率二周年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