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尚延龄先生(散文)
★景峰
今天早晨,学友王爱来电话,问我电大是哪一年毕业?说他的师范老师尚延龄先生走了,要写一篇纪念文章用。放下电话,我不由想起了30年前与尚延龄先生在敦煌的一段"电大佳话"。
1985年5月,在我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前夕,酒泉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文学评论家尚延龄老师专程来敦煌,评定学员毕业论文等次。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我的论文竟被尚老师评为优秀等次,在学员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那次评审会在敦煌广播电台会议室进行。尚老师坐在正桌(主席台),我们答辩的学员坐在下面。尚老师看上去四十岁的模样,戴着眼镜,威严而又亲切,一副学者的风范。对前面几个学员的论文,尚老师都有提问,学员都有答辩,等次都是良好或及格。接下挨到我了,我将长达5000字的报告文学《希望之路一一记敦煌县"种菜状元"范登举》论文恭敬地呈上(手抄稿20多页),只见尚老师逐页认真翻阅,此刻,我也紧张地准备提问(答辩)的内容。终于,尚老师翻阅完了论文。他抬起头对我亲切地说:整体很好,符合报告文学的要求,层次清楚,文笔优美,主题鲜明,细节感人,通过主人公种菜致富,带动全县的典型事例,展现了当代农民的新风采。尚老师还说,"种菜状元"这个比喻好,古有文武状元,今有种菜状元,看来你不仅善于读书,而且善于联想。稍作停顿,尚老师说,你的论文可评优秀等次。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且没有提问就顺利地通过了……尤其是尚老师的评语,对我既是鞭策又是鼓励,我倍感荣幸!
当时,我在乡下五墩中学教书,与席仲和、傅有祥、孟红军等同仁每周二上午、周六下午,骑自行车去县城敦煌电大教学班听课,班主任是亢结绪老师(也是一位良师)。电大学习历时三度寒暑,正如有诗云:"迎风冒寒去,披星戴月归。三年电大行,万里取经回。"毕业前夕,为写好这篇毕业论文,我专程去苏家堡村,采访"种菜状元"范登举达10余次,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五易其稿(当时全部为手写),才完成了这篇论文。此稿还被县委宣传部索稿作宣传用。
这篇报告文学,奠定了我文学创作的基础和初衷:好的素材,才能出好的作品;好的素材,必须在火热的生活中挖掘;好的素材,必须用娴熟的手法来表现。令人遗憾的是,这篇报稿文学的定稿和草稿被电大教学班存档,我什么也没有留下。令人欣喜的是,我从事新闻工作后,曾重写了通讯《从种菜状元到全国劳模》并获奖,聊补心中之遗憾!
自从那次在敦煌与尚延龄先生会面后,再也没有遇到见面的机会。一次,在酒泉参加新闻培训班,我打听尚延龄先生近况,新闻朋友说已调河西学院了。
2023新年伊始,闻听尚延龄先生走了,我心里感到很悲痛和婉惜。虽然我们只有一面之交,但也令人铭记于心!
2023.1.4 晨,急就
作者简介:李茂锦,笔名景峰,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历任敦煌报社副总编,敦煌市委外宣办主任,敦煌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敦煌市作协主席等职,擅长古典诗词创作,精于各种文体,勤于笔耕,收获颇丰,诗歌、散文、小说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文笔朴美,雅俗共赏,为敦煌文化的践行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