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的童少岁月(组诗)
暗夜,那一炷香(六)
文/杨西京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常香玉的父亲张茂堂是有名的豫剧西府调艺人,擅唱花旦,艺名张风仙。后因嗓子“倒仓”,在戏班拉场、捡场、打梆子、教艺。半辈子在黑暗社会奔波谋生,养成了他刚正义气、一身傲骨的立身禀性,“戏是苦虫,不打不成”的教艺理念。因而,他是香玉自小的严父严师。
父亲向她
一次次诉说着自己的学艺之路,
父亲向她
一次次倾情灌输:
“一个演员,要是眼里没戏,
就等于有眼无珠”。
踏上学戏的征途,
小香玉耐住寂寞,不怕吃苦。
每天晚上,父亲点燃一炷香,
让她拿在手中,聚神专注。
香头对准鼻尖,
眼珠把暗夜这一红点死死盯铸。
有时,让手中香头
在一条线上左右移动,恍恍惚惚;
有时,走个园场,让手中香头
忽高忽低,时有时无;
香头到哪里,
眼珠,必须死死咬住!
任烟熏得两眼
泪流如注;
任两手
抖得发怵;
任夜半,两腿站得发软,
昏昏欲吐;
眼,一刻不敢眨蒙,
神,半点不敢疏忽!
“斗眼”,“转眼”,“斜眼”,
小香玉苦练眼功,一步一步……
炷炷香火,
伴着一宿一宿;
炷炷香火,
伴着冬寒夏暑。
香火里,
小香玉练就了学艺的刚骨;
香火里,
成就了一代大师舞台上的神眼功夫!

#全网你最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