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造纸厂迎来建成投产古稀之年,难以忘怀昔日之辉煌
作者/徐文新
东望白云黄鹤,情系高山流水,屹立于长江西岸的原湖北省汉阳造纸厂,弹指一揮间,跨过20000个日日夜夜,在兔年来临之际,迎来了自己的70华诞!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回忘过去,我们不得不感叹,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代汉纸人的辛劳辉煌,正如同涛涛东去的长江水啊,于怀难忘!
图 1 湖北汉阳造纸厂鸟瞰图
“武昌有武钢,汉阳有纸厂。”这句话是上世纪80年代武汉人对在汉金牌国企的定见。曾经灿烂辉煌的汉阳造纸厂可以说那时就是武汉的一张亮眼的名片,就是武汉的骄傲!所有的汉阳人几乎都以能进到汉阳纸厂工作为荣。当时,国家轻工部考察批准汉阳造纸厂成为国家二级企业的文件都已经在当年五月份下发到了湖北省轻工厅,就等着公布挂牌了,真可惜呀!1990年一场无情的大火抢先了一步,直接烧掉了汉纸厂近4万吨的造纸原料,自此将汉阳纸厂带入了衰落的悬崖坡道......
图2 湖北汉阳造纸厂大门
时过境迁,湖北武汉解放初年,在时任湖北省省委书记李先念的高度重视下,对笫一家省属国有企业予以高度重视。当时湖北最挣钱的轻工业龙头老大、造福武汉、湖北乃至中南几省的皎皎者,昔日雄风不再,但那些当年最有现代气派厂房车间,那些曾经激动人心的辉煌过往,仍然历历在目,令人记忆犹新。一代“纸城”养育三代人,“汉纸情怀”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它怎能被历史遗忘!作为汉纸人,我们依然感到自豪,感到骄傲!众多汉纸群友在网上如是说,令原在汉纸党委办公室工作的我感慨万端,不由自主提起笔,写点文字留个念想了却夙愿。
在撰写《汉阳造纸厂迎来建成投产古稀之年,难以忘怀昔日之辉煌》报道中,得到众多亲朋好友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我现所在的武汉壹号纪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编辑陈尚平的热情鼓励和文稿刊发。还有一位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晓明,他对汉阳造纸厂非常眷念,怀有深厚的难忘之情,因为,黄晓明的父亲黄涛若正是1952年由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汉阳造纸厂党委副书记(后任书记),是一位跨越了一个多世纪、一辈子充满传奇的战斗英雄。黄晓明教授对笔者撰写的文稿非常关注,百忙之中给予指导和审核。
图 3 谭立超厂长陪同轻工业部部长曾宪林来厂视察(前右一)照片剪辑
翻开红色封面的《汉阳造纸厂志》(1951——1991),一行行铅字,一幅幅照片,一个个熟悉的场景,映入眼帘。捧读着这部饱蘸拓荒气概、散发时代气息的志书时,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风便迎面扑来,书香亲切,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提供《汉阳造纸厂志》这本记载企业的百科全书的是笔者亲家母刘莲英,她曾是撰写人之一,说值得永久纪念,视厂志为宝典珍藏。
图 4 《汉阳造纸厂志》
盛世修志,旨在继住开来,《汉阳造纸厂志》是为建厂40周年而创作。本厂于1950年7月筹建,1953年7月建成投产,至1993年7月为正式投产40周年。其编纂工作从1991年11月20日厂部决定,至1993年6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自始自终受到湖北省、武汉市一轻工业局的关怀和指导。在厂党委和厂长的直接领导下,全厂各部门、基层单位大力支持,全厂有87名职工参与撰稿,有202名职工伸出热情双手,源源不断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厂志资料选编》选录无私奉献力量。《汉阳造纸厂志》涵括有《序言》、《凡例》、《后记》,全志以生产建设发展为主线,采取横排竖写的体例,分有汉纸厂概况、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生产和生产技术、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文化教育、生活福利、党群工作、劳动服务公司、人物、大事记共十一章节,文稿76万字,照片195幅,以类叙事,内容祥实。
图5 《汉阳造纸厂志》编撰工作组照片
在此,感谢前人辛勤耕耘,在汉纸厂这片热土地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遗产;感谢《汉阳造纸厂志》编纂委员会易敏学、余乐卿两位顾问;谭立超、刘忠鹤、张汉平、郑传汉等编委会委员;高作武、詹淄博、陈文恺、陈升宜、苗性存等编辑部工作人员及为本志提供第一手资人员的辛勤付出;感谢《湖北省志》总编室刘登轩、陈昕、司念堂,以及湖北省一轻工业志室喻中权、邓乔等上级领导、特邀专家的终审和赋能。
图6 省人民政府任命省委委员杨子明为公司经理兼党委书记,省财委办公室主任黄涛若为党委副书记(后任书记)赵天云任公司副经理(后任总经理)
据大事记文载,1950年初,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新建一个造纸厂,并开始勘察厂址,最后选定在当年荒无人烟,如今是汽车工业重镇中心区的汉阳沌口建厂。同年7月,湖北省城工部调赵天云任造纸公司(筹)经理、公司筹建处负责人。11月10日,经中南财经委员会批准,武汉市将武汉造纸厂划交湖北省造纸公司(汉纸厂前身)。移交后定名为湖北造纸公司汉阳分厂,在上海新订的5吨长网纸机一并拔入公司统筹建厂。1952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任命省委委员杨子明为公司经理兼党委书记,省财委办公室主任黄涛若为党委副书记(后任书记)赵天云任公司副经理(后任总经理),并由三人组成党组。1953年4月15日,湖北省工业厅厅长邱静山莅临工厂验收,检查试车情况后,专文报告湖北省人民政府李先念主席、财委和中南财委,要求与同年将汉纸厂产品产量纳入计划。7月1日,总投资815万元的汉阳造纸厂,建厂完成,正式投产。同月2日,公司隆重举行开工典礼,出席庆典活动的有中南地方工业局,中共湖北省委城工部、省财委、总工会等单位领导。
图7 1953年7月1日中共湖北省委城工部部长刘晋现场剪彩
《湖北日报》以“经过两年建设的本省第一个近代化的地方国营工厂转入正式生产”为题,发表了头条新闻。汉阳造纸厂建成投产后,倍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时任省市领导王任重、钱运录、赵宝江、吴官正等先先后前往汉阳造纸厂视察工作并赠送墨宝书法。
图8 时任领导 王任重、钱运录、赵宝江、邱静山、黄涛若等为汉纸赠送墨宝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历任厂长、厂党委的领导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带领汉纸人,克服困难,砥砺奋进,勤劳付出,劳动光荣。涌现出1956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的张启荣;1957年荣获武汉市第四届乙等劳动模范和湖北省工交系统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的季茂友;1978年被武汉市政府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3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的谭立超;1988年被湖北省、武汉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命名全国劳动模范的刘永福;还有被国家轻工部、省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管理先进生产(工作)者、工业学大庆、五好职工等荣誉称号的肖秀祥、柯先盛、简朴生、金寿兰、雷大鹏、曹建和、刘国跃、杨友珍、程寿庭、邹大雄、邓贤握、毛国辉、张怀安、敖梓材、冯立祚、王碧玉、唐开竞、田黑子、叶建贺、高作武、庞宝科、胡志刚。
图9 汉阳造纸厂先进模范人物剪辑
企业文化催人奋进,职工生活丰富多彩。那年代,誉称小社会的湖北省汉阳造纸厂,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厂里有专线火车、大轮船、发电厂、自制水厂、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幼儿园、大礼堂、俱乐部、闭路电视台、《汉纸周报》等生产生活文化服务等设施,一应俱全。虽然物质并不是很充足,职工也不是很富裕,但是社会风气良好,家家户户和睦相处,人人都有安全感,彼此之间像亲戚都很亲热,大家过着平安喜乐的日子!
图10 汉阳造纸厂荣获奖牌荣誉剪辑
清晨,广播喇叭响起,人们迎着朝阳,踏着欢快的乐曲,奔走在上班上学路上。夜幕降临,数千个家庭,一边愉快品尝美味佳肴,一边饶有兴趣收看闭路电视台新闻播报,看到有家人亲朋上电视镜头,全家乐不可支笑呵呵的;工会组织体育赛事接踵而来,亲友团啦啦队奔赴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到处助威喊加油!逢年过节更是热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电影、展览、放鞭炮、舞龙灯、踩高跷、划彩船等民俗活动,争奇斗艳,竞相展现,男女老少绽放笑容,拍手称赞!追忆往事,总有一种令人动容的纯真和质朴存在,倍感那时生活安稳,岁月静好!辉煌属于过去、光荣已成历史。兴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汉阳造纸厂,是中国历史八大造纸企业之一,辉煌了半个世纪。1996年纸厂仓库积压的产品总值因超过1亿元,再加上诸多其他由于鞭长莫及企业无法逾越的困难,迫使纸厂不得不全面停产。虽说这一切终于成为了历史,但汉纸人却将过往永远地铭记在心中
图11 汉阳造纸厂职工文化生活剪辑
前不久,曾在汉阳造纸厂中学从教13年的物理老师徐志立,一位热情善良,有家国情怀的文学爱好者,他原创时长近5分钟的沌口之音《古稀之年》——汉阳造纸厂投产七十周年(1953一2023)音画视频,上传到500人的“纸厂拆迁讨论群”里疯传,博得好评如潮!众群友点评,音画视频以叙事诗的表现手法,围绕汉纸生产各类纸品的原材料和用途,描绘纸城人热爱企业、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主人翁境界;以“水”的柔情,书“纸”的灵魂,闸述了纸城人的宽广胸怀,铸就了汉纸精神;以排山倒海的比喻,浓缩了汉阳造纸厂的辉煌与衰败;用最真挚的情感,书写了最动人的诗篇!
图12 汉阳造纸厂电厂、码头、生活区外景剪辑
即将迈入投产70周年的汉阳造纸厂,其汉纸老生活区棚户区已粘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公告。面临现状,徐志立老师和汉纸人一样心里五味杂陈。抚今怀昔,构思创作了汉纸厂《古稀之年》音画视频,旨在释放心中的爱与痛!朗诵者是69岁的韩秀芳老师,她197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退休前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师。韩秀芳老师诵读饱含深情,用声音表达汉纸人的心声,感人至深,无不令人动容,可歌可泣!
图13 原创《古稀之年》诗作者徐志立
《 古 稀 之 年 》
——汉阳造纸厂投产七十周年(1953一2023)
作者/徐志立
日落余晖映晚霞,
一抹夕阳美如画。
我站在长江边,
遥望我的家乡汉阳造纸厂,
2023年,
汉阳造纸厂将迎来她的七十周岁。
七十年,
她犹如人的一生,
从呱呱坠地到茁壮成长,
从顶天立地到日落西山,
汉纸历经磨难与辉煌,
其兴亡盛衰的滋味谁能懂?
因为汉纸,我们相识;
因为汉纸,我们相知;
因为汉纸,我们之间有了故事;
因为汉纸,我们之间有了牵挂。
汉纸人用无怨无悔的青春,
在悠悠岁月中,
谱写了一代造纸人可歌可泣的乐章!
那是因为:
芦苇在你手中成了书写纸,
树木在你手中变成铜版纸,
龙须草在你手中银雀开屏。
是你,让我有报刊阅读,认识大千世界。
是你,让我有书本学习,传授人类智慧。
是你,让我能挥毫泼墨,描绘壮丽山河。
是你,撑起了中国造纸工业的一柱脊梁。
怎能忘记,解放卡车,下汉口赶集市。
怎能忘记,天寒地冻,热水浴泡澡堂。
怎能忘记,三伏酷暑,暮色漫步矶头。
怎能忘记,灯光球场,围观篮球比赛。
怎能忘记,露天电影,一阵微风袭来。
怎能忘记,纸机拉包车,汽笛撕破长空。
那一阵阵机器的轰鸣声,
那一排排整齐的平房宿舍,
那一幕幕辛勤工作的场景,
那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
七十年后的今天,
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
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我又看见了,
一群又一群汉纸人挂满汗水的面孔,
我又听见了,
他们嘹亮的歌声,在长江边回荡!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徐文新 原在大型企业从事党务工作、政工師、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1号纪实MCN副主编、湖北省策划行业协会自媒体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艺术鉴赏网编辑部副主任、长江文学杂志(纸刊)编辑、中国马丽歌友会外联部部长。近年来,在人民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腾讯、百度、搜狐、网易、知乎、长江网、一点资讯、新华网、凤凰网、艺术鉴赏网、当代名流网、上海文艺网、今日湖北、都市头条、中国财经杂志等媒体刊发新闻报道、诗歌曲艺近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