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海著《黄河传》连载29
《黄河传》
张中海 著

第七章 黄土高坡 (陕西)(四)
光未然、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1938年底,壶口瀑布下走来一群着装打扮不同于当地老乡也不同于流民的年轻人,他们有的身背琵琶,有的哼着小曲,这就是当时青年诗人张光年带领的“上海救亡演剧三队”,在从晋中赶往延安的路上,特地先来壶口看看瀑布。
张光年到延安一个多月,还沉浸在壶口瀑布所给他的震撼中,遇到刚从武汉来到延安“上海救亡演剧二队”的老友冼星海,忍不住一遍一遍地描述瀑布和船夫纤夫不屈的脊梁。2月26日晚,演剧三队请冼星海共度除夕时,张光年朗诵了他被冼星海一催再催刚刚完成的400多行《黄河》诗:
风在吼,
驴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
……
全场掌声未落,坐在窑洞门边位置的冼星海就“忽”向前一步,把歌词抓到手里,激动地说:“好,就是它了!我有把握把它写好!”
以上“驴”字并不是笔误,是诗作原词,那时队伍和支援这支队伍的农民,最多役使的也只能是驴。以后兵强马壮了,才把看似不雅却非常实用的驴换成了马。
就这样,冼星海、光未然(张光年)、壶口瀑布三者相遇所撞击产生的火花,注定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作为遗腹子的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广东番禺渔家。6岁前,大海的涛声和渔家歌谣是他的启蒙,外公的竹箫是他的玩具。6岁后,母亲黄苏英孤身一人带他去了新加坡,又以帮佣打工送他上当地最好的全日制小学。
1918年,校长林耀祥又保送他进广州岭南大学附中。1927年,冼星海考入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的国立音乐学院。
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后的1929年,身无分文的冼星海,谋得远洋货轮锅炉工差使得以到巴黎。先到欧洲的马思聪先生施以援手,把督馆帮佣、浴室杂役糊口的冼星海,推荐给曾教过自己的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先生。一次晚9点还在饭馆里端盘子的他突发晕眩,摔到地上,摔了餐馆的盘子,也摔了自己的饭碗。当他举目无助而拖一把小提琴到街上乞讨时,“一个有钱的中国留学生把我的碟子摔碎,掌我的颊,说我丢中国人的丑!我当时不能反抗,含着泪,悲愤得说不出话来。”
冬天的巴黎寒风嘶吼,独身住在七楼上的冼星海没有棉被,夜不能寐,一口气写下三重奏《风》。
风啊,你不要叫喊!
云啊,你不要躲闪!
黄河啊,你不要呜咽……
—这种种经历,无疑都成为他以后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让世人无不悸动的中国风—巴黎音乐学院教授保罗·杜卡斯破例收下这个学生。
考试那天,门卫把他挡在门外,因为这个应试者和“高级作曲班”学生所应具有的行头太不相称了。争执之际,教授走过来揽着他的肩膀,送他进考场。他的完美发挥赢得了主考老师的赞赏,获得了考生最高奖赏。按学院惯例,主考教授请获奖的冼星海在诸多物质奖励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他脱口而出两个字:“饭票!”便哽咽无语了……
1935年春,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毕业。此时,母亲尚在上海帮佣。对母亲的思念使他不能自已,秋天回到上海。两年后,日寇侵华全面展开,已写下《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等救亡歌曲的冼星海在上海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1937年10月3日到达当时的抗战中心武汉,投身十万人参加的长江火炬歌咏大游行。“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一年时间,他写下《在太行山上》等62首歌曲。这年9月,冼星海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和新婚不久的爱妻钱韵玲以旅行结婚名义,扮作侨商,乘坐华侨捐赠的汽车到达延安。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土枪洋枪,
挥动大刀长矛,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共赴救亡的演剧二队和演剧三队相遇,冼星海和张光年相遇,因为一条大河的澎湃和华夏古国处处都汹涌的救亡抗日洪流,终于使冼星海创造一部中西合璧民族大合唱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冼星海年除夕拿到张光年的黄河诗后,又一遍遍地请张光年和他的战友们再向他描述黄河的壮观和河渡的惊险,请他们哼唱船工号子,模仿船工纤夫的动作。在鲁艺窑洞土炕一张小桌上,正在感冒发烧的冼星海全部身心已投入这条大河里去。
啊,黄河……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
六天六夜,困了,他就喝一口豆粉冲水的土咖啡;饿了,吞一撮白糖。
乐感与激情一如扑下壶口的瀑布,一泻千里……演剧队指挥邬析零回忆:
“3 月 31 日,我从冼星海手中拿到《 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清稿。那是用白粉莲纸抄写的,由冼星海夫妇手工装订成册,小于16开本,册边整齐如刀切。打开看,字迹清晰秀丽,通本一字不涂,一字不改……”
4月13日,即将重返前线的演剧三队和鲁艺音乐系师生试演,虽然乐队只有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使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由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以造效果……但是到场的1000多位观众无不听得热血沸腾。
1941年6月,赴莫斯科为电影《延安与八路军》的后期制作接近尾声的冼星海取道蒙古回国受阻,他早已毁坏的身体日渐不支,经李立三帮助,1945年5月被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抢救。10月3日,年仅40岁的音乐家生命戛然而止……而此时,《黄河大合唱》正由黄土高原深处传向神州各地,不管是在前线还是后方,大洋这边还是那边,都成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喧天鼙鼓。
黄土窑洞里的甲申三百年祭
黄河流进1945年的夏天,在黄河流过的高原,高原窑洞,因为知心朋友的相聚,相聚地开心对谈,而使窑洞的灯火也比平时明亮了许多,气氛比暑热的天气还要热烈一些。但不觉闷热,甚至还多了一些只有秋高气爽才有的通透和畅快。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毛泽东和民盟创始人黄炎培有关政权如何跳出“兴也勃焉,亡也忽焉”“周期律”的窑洞对。
作为国民党参政会要员的黄炎培一行远从重庆奔赴延安访问,他从高原深处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
一年前的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说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像以为天下太平了的一样”,最后致兵败身亡。目的在借李自成的失败,向中国当时执政者或未来的执政者建言。特别是借对义军举人李岩作用的分析,表达了对知识分子作用的建议。毛泽东看了此文后,指示《解放日报》转载,还印成单行本作为整风文件,让全党学习讨论。次年7月,便有了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进行的著名的“ 窑洞对”,针对黄炎培提出中共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追问,他给出清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就是民主。”不言而喻,这些理论上的总结与理念的形成,都与毛泽东从《甲申三百年祭》获得的启发不无关系。
《甲申三百年祭》主角是李自成。我对李自成的最先认识,竟也还是与正在徜徉的大河有关,大河的龙门有关。
天寒地冻,大河滔滔,十万义军急欲从龙门之下渡河直捣明王朝的老巢,偏偏大河不给面子。第一天,派去看有没有结冰的探子回报,河无结冰。第二天又是同样。心焦难耐的闯王一夜间竟愁白了头!
最后是黄河艄公和船夫用船架起浮桥,才让义军渡了河。多少年过去,小学课本印象模糊了,但“迎闯王,不纳粮”却记住了。
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李继迁村,也称李家站,因该村原来是西夏李继迁兵站。这个无定河边的西夏李家后裔从小耍枪弄棒,特别是他因王朝精兵简政从银川驿卒位置被裁减,不再有铁饭碗后,就注定要闹出些什么动静。
先是因欠债而杀债主,接着又杀红杏出墙的妻子,1629年也就是崇祯二年,李自成溯黄河而上投军甘肃甘州,却因欠饷,兵卒哗变,杀死曾提拔过他的参将。那还有什么去处?只能跑进深山聚众,算是再一次从军,只是不是官军而是义军。1633年,李自成率千余众东渡黄河,投奔当时正风起云涌、他的舅父高迎祥所率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支。
还是支流。仅无定河两岸揭竿而起的义军,除去李自成、高迎祥,还有同样是米脂人也同样拥有十几万人马的张献忠。
无定河流至米脂,再有二百里就入黄河,而就在无定河飘忽不定也还是矢志不移地汇入黄河前,此间又有多少支流同时汇入进来?而任何一条支流又有哪一条敢说自己一往无前!
1637年,在黄河小北干流重镇潼关,李自成遭官军伏击,兵败后只率刘宗敏等 17 人遁入豫陕交界的商洛深山。这应是先由“ 闯将”后又“ 闯王”的李自成起事之后的奇耻大辱。但愈挫愈勇的闯王还是在六年之后雪耻。1643年10月,在攻克洛阳并在襄阳称“新顺王”后,他攻破明军大兵把守的潼关,直取西北重镇西安,并在次年西安称帝,国号“大顺”。
1644年1月,李自成开始东征。二月初二,在河边的沙涡口造船3000只,又一次东渡黄河,这次东渡已今非昔比。3月9日晨,明兵部尚书张缙主动打开正阳门,迎闯王部将刘宗敏入京。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领,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入内殿。此时,崇祯帝带太监前往煤山瞭望情势,返回乾清宫时,众官已不见一个。崇祯帝先杀死妻女后登景山自缢,至此,统治276年的明王朝寿终正寝。这就是郭沫若提出的甲申之变的前半截故事。
甲申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出征吴三桂,兵败山海关,返回北京。第三天,闯王在紫禁城武英殿登基称帝,次日即火烧城池出逃西安,本想以老家做作根据地割据一方,没想到,因爱妾陈圆圆被义军所夺而被激怒明将吴三桂降清,与来势凶猛的清军一路追杀。还是潼关,几年前他在这突破明军把守,今天,他据以立足陕西西北的天险,又在清军红衣大炮的轰击下不堪一击。激战十三天后,潼关失守,李自成经蓝田、商州,走武关,退襄阳,东进不得又西南而去,后在湖北九宫山下被两个农民所杀。
1986年6月底,作为和李自成同一阶级出身的我,借九宫山诗会之际,专门前往闯王遇难处作了凭吊。
闯王成功首先是天灾相助,陕西大旱、中原大旱,无食可餐的饥民给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造反队伍;二是农民起义军中知识分子举人李岩所给他制定的均贫富方略的魔力。正如史书所载:“1640年闯王入河南后,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在这么一个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面前,同样是贫苦农民出身的朱明王朝又怎能逃得大限已到的“周期律”?此时不亡,更待何时!
李自成初入北京还是清醒,且对手下义军有严格的法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但愿望归愿望,它最后之所以成为一厢情愿,是因为它革命成功之后没有设计出制约自己队伍的规范制度,人性中的各种欲望不仅没有章程给予适当的束缚管理,反而更加肆无忌惮。有关杀无赦的命令墨迹未干,李自成先已封宫女窦美仪为妃,接着,吴三桂爱妾、京城名媛陈圆圆被刘宗敏抢至自己帐内。无论后还是妃,总得有足够的脂粉和霓裳,这一切又离不开钱,就拿旧朝官僚和有钱人开刀。
“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再多不多,少不嫌少。
钱是心头肉。前朝专制政体下的官,早已成为要钱不要命的角,他们攒了一辈子的雪花银,即便崇祯帝面临义军压境动员他们捐出一点点他们一点点也不捐,今天怎么凭空给匪寇?
为此,刘宗敏专门制作了5000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三万、两万或两千,“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义军高官可以从明朝官僚中拷掠,手下喽啰呢?只能自谋生路了。以后谈迁《枣林杂俎》称,这一时间就拷死1600人,“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抢掠民财者也”,是为“追饷”。
《 明史》评价“ 不贪财利,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的农民起义领袖,通过投身时代洪流,完成了从一个农民、驿卒到皇帝的角色转换,虽然他的皇帝梦从西安“大顺”算起也不过持续了百日,从武英殿登基与逃离北京也仅仅一天,就被同样起于山野间的满人推翻,像他推翻的朱明王朝也同样推翻以暴力夺取天下的元王朝一样,这种仅以暴力夺取政权而对旧政毫无批判、毫无新制度设计的所谓革命,无论于平民百姓还是新生统治阶级,又有何益?李自成虽然再一次回答了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天问,但是,这与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甲申三百年祭》的深意相去又是何等之远!
黄河滚滚东流造就了一片又一片新大陆,是因为它泥沙的浑厚,而泥沙又多来自如无定河千百支流对黄土高原的洗劫。河决河徙摧枯拉朽非人力所为,也非人力所能阻挡,大河亘古运行宇宙间,或者淤积或者改道或者一泻千里,她之冲刷,她之淤淀,都成为日后农耕之养分,它搬运黄土高原泥沙所形成的淤积,都成为黄河子孙世世代代享用不尽的息壤。

个人简介:张中海,50后,山东临朐人,业余诗作者。落生时挨饿,上学时停课,没毕业继业。70年代以农为业,诗为余;80年代以教为业,诗仍余;90年代以商为业,余不见。后业终,余存。余孽。
上世纪80年代有诗集《泥土的诗》、《现代田园诗》、《田园的忧郁》三种;2015年后有《混迹与自白》、《雁哨》两种。另有短篇小说《青春墓志铭》《一片光明》、传记文学《一个空战老兵的非凡人生》《黄河传》多种。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