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荆州江陵人。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5岁识字,7岁通六经,是江陵远近闻名的神童,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隆庆六年(1572年),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年方10岁 ,张居正为首辅。一切军政大事均由他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兴复百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在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平等西南叛乱,吏治上,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促成万历初年的天下大治局面。
后世称张居正一生,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为明朝续命60年。
1582年病逝,时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而伴君如伴虎,历史权臣善终者少,张居正死后,一直被压制的万历皇权爆发,逝世第四天遭到言官弹劾,而后被清算,抄家流放,削尽官秩,甚至开官鞭尸,直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
《明史》评价:“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hui,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梁启超评价他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点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一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历史远去,人世浮沉,正如《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老先生说:“世间已无张居正”!
史书中说张居正能用心智权术驾驭属下官员,人们多乐于为其尽力。流传下来的《驭人经》分为"驭吏"、"驭才"、"驭士"、"驭忠"、"驭奸"、"驭智"、"驭愚"、"驭心"等八卷。
所谓驭人,就是管理,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驾驭之道,让别人尽心尽力这篇驭人经虽然已经过去500多年,放到今日社会,依然有大作用,值得品读。
驭吏卷一
吏不治,上无德也。吏不驭,上无术也。
吏骄则斥之。吏狂则抑之。吏怠则警之。吏罪则罚之。
明规当守。暗规勿废焉。
君子无为。小人或成焉。
管理不好下属,那是道德形象立得不够;驾驭不好下属,就是没能力。下属骄傲自满,要叱责;狂妄无度,要抑制,工作怠慢,要警告;过失犯错,要责罚。领导带头遵守规章制度,而有些潜规则,也不需要全部废除。君子之法没用,可以用小人做法,这段话可能超过普通人认知,社会不是非黑即白,对君子讲原则,对小人讲方法。
驭才卷二
上驭才焉。下驭庸焉。
才不侍昏主。庸不从贤者。
驭才自明。驭庸自谦。
举之勿遗。用之勿苛也。
待之勿薄。罚之勿轻也
想做好领导不但要管能力比自己低的人,更要驾驭好优秀人才。有才能的人,不会追随平庸的领导者;而一个能力平庸的人,也跟不上领导者的步伐。对待有才能的人,要明察秋毫;对待平庸者,要谦虚有礼。掌握下属的优缺点,知人善用。不苛求完美,更不要博待对方,赏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