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心声
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璀璨文化的瑰宝。诗词之美在于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诗词是凝固的旋律、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诗人用情怀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诗词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对诗词的再创作的真情流露,是用心仔细品味作品后,通过字正腔圆的语调、抑扬顿挫的旋律、真挚饱满的感情、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和艺术美感,不仅能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能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云超天
初冬垂钓
张美玲
碧溪清浅覆薄冰,翘首枯芦钓客迎。
寒水空寥飞雁啭,长杆慢荡卧鱼惊。
纷霏落叶寻新雅,孤寂闲云觅故情。
但见斜阳归野岭,独怜暮霭可偕行。
大雪无雪
李育钢
夏思雨霁冬吟雪,大雪时常不见雪。
万里无云万里阳,千江有水千江月。
若牵玉马走银川,休赶铜驼登贺岳。
待等梅枝蓓蕾催,从风蝶粉迎春雀。
咏墨
张青
树枝浴火炼松烟,笔洒真情赋素绢。
冻壁十年描日月,寒窗几季变衣冠。
贵妃磨墨诗仙醉,力士脱靴天子观。
任尔临池千万意,初衷不改淡浓间。
石头与美玉
陈军
石头筑路带羞颜,妒忌琼瑶佩项前。
久忍黑牢愁满地,长熬苦海恨滔天。
糟糠化尽精华在,骨架磨穿血气圆。
浴火重生成美玉,生逢大难最光鲜。
暮色咏雪
赵学义
琼楼玉宇映苍天,雾霭氤氲万缕烟。
瞭望疏星依冷月,凝思碎玉作长毡。
千松林壑白纱裹,万片霜花红柳眠。
傲立梅枝披晚照,喜逢瑞雪兆丰年。
咏墨
刘成
一方黑锭艺园通,文化传承建大功。
欲把春风描画里,须将紫墨落笺中。
书坛酒醉龙蛇走,诗苑泉灵草木荣。
饱蘸激情涂梦想,人生璀璨耀星空。
贺航天史又一新的里程碑
边淑娟
九天游弋半年中,着陆回家亿众迎。
六位深空同聚首,三杰盛誉共回营。
尖端科技英雄创,远志襟怀伟业兴。
揽月追星从拓展,长期驻守踏新程。
赞环卫工人
王旭孝
北风吹落叶飘黄,环卫工人脚踏霜。
一把竹笤清市面,万包垃圾载车箱。
天寒不怨辛酸苦,地冻坚持志气强。
保障温馨吾当责,欣然美景沐朝阳。
雪梅
凌思桃
感叹寒梅开雪中,芳心暗动许春风。
枝头一朵含情笑,瑞蕊冰天画里红。
题图诗-暮色留吟
薛翠珍
暮色苍茫任减删,撩魂月影梦乡关。
唯期一叶轻舟渡,载我逍遥万里还。
柿子红
薛锋
秋尽百花残,思寻柿果餐。
秃枝承白露,老树挂红丸。
望去生津唾,收来入瓦盘。
灯笼何渐少,稚子举长杆。
赏秋寄怀
孙剑
彩绘深秋景,霞描碧玉天。
红枫迎远客,黄菊漫清川。
雁阵江南去,羊群塞北延。
风云曾往昔,不尽梦难圆。
卜算子•贺神舟14号胜利凯旋
张文豹
夜幕闪星光,漠野迎君早。豪俊三人故里还,落地传佳报。
环宇乐相传,赞美神舟好。接力航天伟业兴,鼎力尖端造。
沁园春·爆竹
刘成宏
天女抛花,蟒带飘摇,彰显峥嵘。凭高楼远眺,人如蚂蚁,低头近目,车似长鲸。 广厦巍巍,飞桥隐隐,咆哮苍龙游玉京。宇寰灿,喜千山炫彩,万树披星。
古今鞭炮何鸣。缘离去归来总寄情。祝娶贤嫁淑,绵延福泽,高堂寿诞,松柏康宁。门市开张,蟾宫折桂,驱疫消菌硫火赢。盼声彻,望虹霓彩雨,陪伴鲲程。
卜算子·咏梅
马利明
踏雪赏寒梅,白絮随风绕。傲骨凌霜蕊满枝,红嘴含冰俏。
俏丽胜佳人,欢喜琼花罩。素裹银装景色清,点缀江山妙。
破阵子·冬季防御战役演习咏记
李修伟
暴雪黑云压境,兰山铁阵连营。五百里烽烟进退,十六团钢甲纵横。疾风夜遣兵。
坑道雄藏锐剑,战壕威振长弓。霹雳奇袭砸寇垒,神火围歼灭霸凌。频传捷报声。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作者简历】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赏 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蒂,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主办:银川市诗词学会
总编:张美玲
主编:余丽萍 赵云超
副主编、编审:张青
本期作者:张美玲 李育钢 张青 陈军 赵学义 刘成 边淑娟 王旭孝 凌思桃 薛翠珍 薛锋 孙剑 张文豹 刘成宏 马利明 李修伟
本期朗诵:何雨 张宝莲 何玉华 丁建华 谢传明 陈银兰 张淑华
本期制作:张淑华
作品来源:选自银川市诗词学会《黄河诗词》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