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过
李文建
阳,用来组词,脑袋里会蹦出,“太阳、阳光、阳刚……”长长的一串,无论如何与“未阳、阳阳、阳过、阳康”都搭不上边,谁成想这些词,在2022年最后十多天里骤然流行起来,横冲直撞,任性蛮横。
12月20日一早,我“阳”过上班,如此快地闯过新冠阳性的关隘,觉得有点庆幸。
17日中午,下班到家,刚满三岁的外孙看着动画片《西游记》,小女儿一旁照看,妻因头痛、发烧刚上床躺下。我的心不由得一沉,觉得事情不妙,立马打手机让大女儿抓紧将外孙接走。因为几天来公司虽然采取了发口罩和抗感冒药、熬中药喝等措施,中招新冠的同事还是时不时地冒出来,眼看着一壶水就要烧开。与11月底的全城静默不同,大家照常上班,静默、封控和隔离点隔离成了过去。对桌的同事出现新冠症状居家隔离了,自己嗓子干得冒烟,多喝水也不管用,恐怕也“中招”了。得益于日常锻炼,还能正常上班。锻炼身体如耕种土地,仰赖日常的汗水。道理简明,但能坚持的人却少。午饭已摆在桌上,抓个打包袋,装了点吃的,就将大女儿和小外孙“撵出”了家。不合情理,却实属无奈。三年来新冠病毒步步紧逼,终于到了刺刀见红的决战时刻。
新冠病毒已从门缝里挤进来,身体是开战的本钱,靠平常积攒,但对付病毒的门道,却需要临时抱佛脚,去网上溜溜。这才发现,12月7日以来,专家雨后春笋般在网上冒出来,拿着热腾腾的居家抗疫的花招,让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在常人看来,很多招数连专家自己恐怕也难办到,又何况芸芸众生,凡尘俗子?但事到临头,也只能宁可信其是不可信其非了。渐渐地也能看出个猫眼,这个叫奥密克戎的坏小子,实在也没有多大尿性,一般7天,就会偃旗息鼓,败下阵来。对付的办法正是一向不被人看好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症治疗。于是乎所有的感冒药摇身一变就成了抗击新冠的灵丹,被人将其在药店里洗劫一空,当成对付新冠的“杀手锏”。
临阵磨了一下午枪,晚上就与病毒接上了火。上了阵,才发现一下午看的东西竟然忘了个精光,用上的只有平日里积攒的一点老本。搜肠刮肚地想起,《易经》中有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话,想想新冠爆发于2019年冬季,之后每个冬天都会活动猖獗,由此断言:其性阴寒。《黄帝内经》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一说,于是就将“热之”确定为抗击病毒的战略。首先来了个“水漫金山”。葱、姜、蒜、萝卜加红糖一熬,热乎乎灌进肚,从头到脚汗出透,切断病毒援军路。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解表的主要方法不就是发汗吗?接着是“釜底开花”。电加热的洗脚盆45度热水把脚泡上半小时,全身血液群情激昂,一下子沸腾了,如高速上的车流,快速跑起来,为战斗在前线的白衣战士——淋巴细胞提供后勤补给。第三仗“决胜中原”,微波炉中盐袋子一热,中脘、关元、气海一烙,补足中气,为开战提供强大武器库。第四仗“十面埋伏”,小柴胡颗粒缓头痛、解发热、治咽干为先锋,附子里中丸补强后天之本的脾胃之气为统帅,桂附地黄丸补充先天之本的肾阳坐镇朝中,给病毒摆开阴阳八卦阵,只等其自投罗网。第五仗“静待花开”。正如所有生命的画卷都要以大自然为底色铺展,已尽人事,就平平静静地听从造化安排。种庄稼也是这理,人们该播种时播种,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但最后的收成,却是老天说了算。与病毒的这场战斗实在也是如此——尽人事,听天命。
真正的战斗在上床入睡后打响了,风平浪静,悄无声息,却是波澜壮阔,于无声处响惊雷。一觉醒来还不到子时,已是头痛欲裂,热如燔炭,疼痛的火苗在身体的各处纵情燃烧。人一会清醒,一会迷糊,忽忽悠悠,晕晕忽忽,云里雾里一般。“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一切都是物极必反。寅时肺经当令之后,汹涌高涨的痛苦的潮水开始缓缓退去,再次醒来已是清晨。一夜的狂风暴雨后,地面还有些潮湿、还有些断枝落叶,但天空已是碧蓝如洗,晴了。起床时头痛、发热、身疼虽然还在,但已不影响坐卧行走。我实在不敢相信三年来阴魂不散的病毒就此退却了?更为小心翼翼地侍候着自己的身体,时刻准备迎战病毒的卷土重来。等了一日,又等了一日,病毒最终没能卷土重来。

20日一早,我“阳”过上班了,但是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平日里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空荡荡的,有几辆车漂浮在上面,随时都有被黑色沥青路面掀起的巨浪吞没的危险。人们冬眠了?不少的商店关了门,开着的也罕有人迹。但大小门诊却人满为患,大冷的天还没有开门,就排起了长队。退烧药、止痛药、酒精、温度计等奇缺,药店成了摆设。新闻上药厂为保供加班加点,但远水哪能解得了近渴?班上近40人的部门,只有10人还能够坚持工作。
透过办公室的窗子望去,一切都被隆冬的严寒冻住了。天空雾霾氤氲,遮住了太阳,天地间灰蒙蒙,树木裸露着黝黑的肌肤,伫立在冰冷的大地上,嶙峋的枝丫向上张开,如张开手指的臂膀,叩问苍穹。几十年不遇的寒冬,冰封了每一寸河流,浸润大地每个细胞,抑或还有大地上的每一处城镇和乡村。但是,没有一个冬天不可以跨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你看,2023年的春天正朝着我们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