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小学时光(一)
李维军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上小学是20世纪80年代。
到现在,我还一直认为自己在小学很傲骄。上学的第一天,我就自信地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或许我的自信也感染了老师,开学第一天,就让我就当了班长。
我们那时还没有学前班,一上学就是一年级。当时我们在家庙里上课,没有正式的教室,夏天在背阴的屋后,天冷就找向阳的地方上课。碰上天气下雨或下雪,我们就在家休息。学生都来自后场本村。后场村是个大村,所有姓李的人,都是一个老祖宗。我们在曾经供奉自己祖宗的家庙里上学,也不算对老祖宗不敬吧。如果真日后出了人才,也可算作“光宗耀祖”吧。
其他年级,他们都有家庙的房屋改成的教室,只有我们一年级没有。但我们有自己独特的露天教室,还可以“观日而动”或“逐日而移”。
老师也姓李,是本家的一位叔叔,是位三十多岁的和蔼的老师。当时的一年级有一个班,课本只有语文和数学,两科都由这一个老师教。
一直感觉课本里没有多少知识,很容易,这是我上小学一直的认知,别人是不是这样认为就不知道了。很多时候,完成作业四下观看,其他人都在为作业奋力拼搏,我就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没事干了,特别爽。老师有时转到我跟前,拿起我的作业本看,看完后还我,脸上常带着笑容。老师转身后,我就朝其他看过来的同学做鬼脸,我感觉很自豪,很傲骄。
下课后,同学们都爱围过来找我玩,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水或面汤让我喝。有的水瓶里还放进去生的花生豆,花生豆被水泡久了,沉了底,他们教我怎样仰头用舌头堵住瓶口,怎样等花生米落到瓶口时,把花生米和水灌到嘴里。他们还常常在中午上课前,把我带到他们家去玩。大家对我很好,仿佛我能轻松地完成作业,是大家的骄傲。
星期天的时候,他们会带我去后场村东北的大洼子里去捉小鱼,会带我去他们在麦秸垛挖出的秘密地道里玩,会带我去他们家棉田里去摘甜瓜,会带我去河沟旁挖洞烤红薯,会带我去他们家吃饭……遇到熟人,他们会主动向对方介绍我,所以半学期不到,全村的人基本都认识我了。
后场的人,用自己朴实善良的方式接纳、包容了我。我因在他们中间而感到很傲骄。

作者简介:李维军,山东茌平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过工人,教师。现居济南,自由择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