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标签
首页
\
文学
\ 【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第1071期 质朴无虚 涵盖丰华(一)
【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第1071期 质朴无虚 涵盖丰华(一)
精华
热点
22-12-28 14:08
2726
阅读
关注
质朴无虚 涵盖丰华(一)
文/梦云绯(四川宜宾高县)
一一忆张艾华老师的印象点滴
一
12月份,是一个低靡的月份,千家万户受到疫情放开后的第一波冲击。羊了,咳嗽了,发烧了,浑身肌肉骨节酸痛了……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到熟悉的亲戚朋友,再到身边的家人同事,每日都深深感受到在高烧爆痛中经历炼狱的人们如凤凰涅槃,与病毒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为生命的倔强争得一息殊荣!但老人、孩子总是人们心中隐隐的痛和牵心的挂肠,他们在病毒面前无异于在鬼门关前打滚,几多劫难?几多生死?
天色灰蒙,冷风扑打着树木。每个人都有毒劫要渡,谁也无法替他们承担一点病痛的折磨。心情与苍灰的天一样阴郁,温度与窗外的风一样肃冷。
"叮咚。"忽见信息里出现这样一则消息:
"培育桃李一生尽瘁,
光辉竹帛永远流芳。
我校退休职工张艾华老师于今日(2022.12.26)13:05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愿天堂没有病痛,
愿张老师一路走好。"
盯着消息,久久不敢相信,心情无比哀痛。
受尽病痛折磨的张老师与世长辞了,他支撑了这么久,难道不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依恋和不舍?不知道张老师的离去是因为病魔实在拖不下去了,还是因为新冠病毒?比他健康的有基础病的老人尚且不易扛过,更何况是卧榻几年的张老师。
张艾华老师仅是一个乡村小镇的老师,除了小镇上的同乡人,还有他的亲人同学朋友,以及他大半生教过的学生弟子知道他以外,恐怕就不再为人所知了。就像我们所有的普通人一样,就是一棵普通大树上的一片普通的叶子,当自身的春华夏荣过后,便是秋天的黄萎,冬天的凋零,随风而逝,飘落于地,没入于泥,再无踪影。到了来年春天,该绿的还绿,该繁的还繁。
但与张艾华老师几十年的同事相处中,点点滴滴的记忆,却一一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这是一个此生都令我敬重的老师,他看着平平淡淡,但知识丰富,汉语文学功底深厚。虽然年纪偏大,但性格随和开朗,虽也有个性,但极与人为善,平时都是好脾气,不温不火。
第一次认识他是我刚来学校的第一天,那时候学校条件极差,没有住宿,只有到街上去租。学校领导叫我有什么要求就去找当时的后勤主任张艾华老师,而我刚来也不认识,也不知到哪里去找,就只有先上街去把房子租下来。
好不容易租到一间房,就赶忙又去买日用品。在正街上遇到几个人抬着一张新的木制单人架子床走过来,前面抬着床的一个中年男子对我喊道:"是罗谦老师吗?我们好找了几圈。"我抬头问道:"唉!你怎么知道是我?"那人拖着声懒笑道:"唉呀,就这么两条衔,每天就那么几个人,就你一张生面孔在这里跑去跑来,不是你是谁?″那人又说:"给你送床来了,你要的不?"我一拍脑门子:这么关键的东西我都没想到,还为那些次要点的用品忙慌了。我说:"需要需要,怎么不需要?太感谢了!"我问:"哪里还能买到这种床?"那人说:"到乡下木匠那里去买的,便宜又扎实。前面领导说了,要新来一个女老师,学校条件太差了,人家一个人在这里不容易,需要什么叫我尽量安排。就早买来放在我家里,现在跟你搬来。”
我这才知道他就是张艾华老师。但是他给我的最初印象跟老师还不怎么挂得上钩,主要是我以貌取人的原因吧?他上身穿的一件洗白了的皱皱的外套,下着一条松松垮垮的裤子,也是皱皱的,最主要是脚上的黄胶鞋,旧泛泛的总感觉还有点破。中等身材,不胖不瘦,脸还是白净,头发却像没怎么收拾。除了眼睛还是大大的有神,说话明明朗朗的条理明白。整个就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穿着很随意松垮的感觉。
但是那天我却非常感谢有他在,帮了我很多。首先是把床帮我搬去摆好;说没有灶头,他立即就不知去哪里搬了个灶头来;说还没有锅盆,他迅速就去端来。没有什么他就去拿来什么,速度快,效率高。本来我一个人恐怕还要一两天才能理得完的家什,他用小半天的时间就全部帮我搞定。最后我真心感谢他,想到开学学校后勤本来就一大堆的事,却耗费了这么多时间在我这些杂事上。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谢啥子哦!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有什么给我说一声就是!"说完就径直回学校了。
恰好我们又分在了一个年级教语文,我们那个年级当时一共有三个语文老师,他在整个年级(也可以说在整个学校)都算是年纪大点的。他知识丰富,我们新来的年轻老师经常有不懂的都去问他,他都是知无不言,从不保守,更不藏着掖着。他性格和善又开朗,教了几十年的书,从不打骂学生,可以说就连厉言厉色都没有,最多就是严肃点慢条斯理的批评说教几句。但是学生们却都很敬重喜欢他。他博古通今,文采不凡,又幽默风趣,喜欢调侃,所以他的课堂自成风格,颇有风趣,学生们都兴致盎然。
时间久了,他居然跟我们办公室的年轻人些相处融洽,没有一点代沟。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些都活泼开朗,又爽乐好玩,有时大家大一句小一句的开他的玩笑他也从不生气,还乐呵呵的。他是真心喜欢同事之间这种团结、轻松、谐乐的氛围。
后来听得更多的是关于他特别节俭和扣门(吝啬)的事。随着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万人都在用燃气煮饭烧水了,他还在到处找柴拾棍来烧土灶炉。一年四季他都不容易买件新衣服,亲戚兄弟给他的旧衣物裳,只要他能穿的都将就着穿。也难怪他平时总是给人一种松垮的感觉,就是因为衣物不合身吧?其实际上,他的妻子一直都在打理生意,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都是很不错的。
有一次,天气比较冷,见他居然拖着一双破了两个洞的胶鞋,我忍不住打趣道:"张老师,这是哪里捡的一双鞋子哟?这种天气你还想图凉快吗?天也,你是葛朗台吗?你就喜欢听那个铜钱存在钱罐里"哗哗哗"的声音好听吗?"张老师哈哈大笑道:"只要我觉得舒服就行。"我说:"你有钱嘛还是要多享受一下嘛。"张老师拖着声音懒懒的却是很认真的道:"我觉得我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在享受。"过后又道:"一会儿我还要到乡下去整我的果树,好鞋子穿烂了不可惜了?"
再后来我才真正知道,张老师对自己确实是过分节俭,但是与"扣门"是绝对沾不上边的!
一次学校的语文老师到县上去听课学习,学完后大家在一个饭馆里一起吃饭,吃完饭等开钱时,老板却指着张老师说他在前面已经开了。我有些不相信的看着他:"葛朗台"竟舍得花几十元钱?(在小镇上一、二十年前的几十元钱也不算是个小数)我在猜他是不是死撑面子,心里其实疼死了。没想到大家一起坐客车回去时,他又把大家的车费开了,车开动后,他又提出一口袋不知什么时候买的红通通的橘子叫大家吃,还懒懒的笑着说:"你们女老师坐车子不是喜欢吃点东西吗?免得有的晕车。"
本来以为他是偶尔在同事面前表现一下,后来几乎每次有他出去,不管是去县里还是市里学习,他都是这样。之前跟他交往的同事说,他在外边对同事是这样的,舍得的。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94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