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 简 介
张坚,男,汉族,笔名,阿兰(Q名:布衣过程)。1957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77年毕业于扶余县第三中学。曾经供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总公司吉林油田公司,现已经退休。
自1973年10 在《红色社员报》上发表了散文诗《读书有感》后,就努力要成
为一个文学青年。至今,已在各报刊上回发表了若干文字。并于1988年,进修于“鲁迅文学院”(有长篇小说《大风雪里的歌谣》在逐浪网上连载完毕)

纪实系列小说
《淡淡的喜欢 淡淡的伤感》之六
忧 郁 伤 感
作者:阿兰
那天,是四月下旬一个微雨的下午。
我一点都没慌张,就跟着我的那两位女同学,还有队上其他十几个女生一起,帮着小青,把她的东西装上了那辆四平中客上,看着小青,看上去显得有些沉重的上车了,才扬起手,和她道别着。
那车上,除去一个司机大叔,再就是小青了。就算是放上去不少小青的东西,那车里,依然显得空旷、宽敞。
司机大叔嘻呵呵的和我们摆手、发动中客。小青没有笑,看上去也没咋地,就和一般要去哪儿了一样一样的,微微颔首颦眉的,慢慢的举手,在胸前脸侧摇动着,就和是在拂去尘埃,和刚刚忙着出汗了,以及那还在漫天扬撒着的小雨珠般的。
我们都大声喊着:再见!再见!
但我们的喊声还是太低了,叫发动机声给盖住了,掩去了。
小青是真正的独生女,家里没有别个孩子了(据我的那俩同学说,她也是爸妈抱养的)。这次,是她爸爸走后门,把她调回到基地去工作了。
车走远了,拐弯出了我们的视线了。大家故意说些别个,散漫着的回宿舍去了。我也回到我现在的宿舍队部去了。
不知道为了点啥啥地啊,心里没别的,就是有点淡淡啥啥的。说不出来,也不知道咋说,更没人听我说去。
队部里出来进去的人很多,做啥的都有,找人的,问事的,来看“图书角”的,打电话的。我机械的回复,答话着。后来,不知道咋地了,再就没人来了,啥人都没来。
一个人独自待在有些许阴冷晦涩的队部里,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前,没有思想,没有活动,更没啥运动,就是个待着。思想上没别的,就是有点失落,有点伤感。
就和是自己喜欢的啥东西,对,对了,就像雨后的彩虹,自然而然的没了,消失了。尽管它还会再来,但它根本就不是原来的那个了。
我也些些沮丧、有点寂寞,还有些歉意、悔意。不,不是的,似乎还有些别的。但是啥那?我一点都不知道,也无法形容啊!
那个下午啊,真的好漫长、好漫长啊!
晚饭后,我的几个同学是先、后来到我的宿舍里,叫上我,我们一起去散步了。我们走出了队上大院,走出了我们驻地的那个小镇,一直走到大路上去了。
大地里,冬天的雪早就化尽了,黑土地赤裸的坦露着,一览无余着。只三北防护林,在料峭的春风里,抖动,颤动。田野里,显得空旷,寥落。不咋地了,我觉着自己的心里,也荒芜,落拓。
我们啥都说,就是没说小青,没说我。也没有说爱了、情了啥啥的啊。以及调离了,还有下午那样的,有个啥啥的,晴天里的细雨微雾。
不知道另外两个同学是啥前走到前边的大地里去了,似乎是在探看、研究啥去了。最小的那个女同学,就小声的问我说,四哥,你喜欢小青吗?我怔了一下,马上回说喜欢。但我也喜欢你们那!不是吗。
女同学笑了,悄悄的说了句:四哥你缺心眼儿啊。完后就笑上了。我挠了挠头,也跟着笑上了。
女同学又说,她给你留点东西,叫我捎给你。等待会儿空闲了,我给你送去。我就和知道样的,频频的点着头,也没说个啥啥的。
走了好大一圈,好大一阵子,我们回来了,回到队上,回到我的宿舍里来了。
这宿舍里,实际上就是我一个人在住。队长、副队长、指导员都有家室,白天没事都回家去,晚上就我值班了吧。原来还有个副队也住这里,这几天上勘探处里开个劳什子会去了,一直都没给人家回来。
那包是回来后我的女同学去宿舍里,替我取回的。但我没有先动它,我一接过就摸出里面的东西了。那里是一个笔记本硬壳的,还有几张纸。对了,那包实际上就是小青的黄军挎,我见过的,极其熟悉。
那硬壳的笔记本是我丢的,当时我就猜到是她给拿去了。但她是死活没承认,还起誓发愿的。我就信了她一回,可她还是骗了我的。但那些纸是啥那?我无从可知啊。
我现在没空看,我得捋顺捋顺我的心情了。是我喜欢她,但不能我喜欢的就都属于我了吧?也得她喜欢我吧?也得适合给我做个啥啥吧。能看出来她喜欢和我在一起,但是我那两个同学也和我待在一起啊。啊,咋就没想透那?啊。要说起来她可比我优秀,要个头有个头,要模样有模样。啊,我就是看着比人家有点文化水儿,连个文凭都是一样的,国家不承认的初中生。咋就还咋咋地了那!
要说我咋咋地,那连我都不信,简直就是说个别人不笑的笑话啊。要说个头,就算是行了,一米七多点,不算是残废。样子极其一般,看不出哪长的高明来,也看不出哪缺彩啊。嗨,不知道咋说了我都。
放下心情,我拿出一颗烟,点上了,看着窗外的院子里。院子里显得很整洁的,向来都没有这么规矩、干净。再没了人走动,做啥的了,就和知道是要放假了般的,显得有些落寞,孤单。
我就看着外面,就抽着烟,静静的想着。
我还记得我的同学说的,有点缺心眼。咋就没先说了那句话那。是啥话,还非得我说那?谁们知道,告诉告诉我啊?
---,---。
2008年秋上的一个夜里,我一个哥们从京城回老家来省亲了。那天,大家都多喝了不少的酒,酒后他没叫我走,留在油城最大的宾馆陪着他。
可能是喝多了酒的关系,我们两几乎都在胡说八道着。不咋地了,那哥们提及了小青。那哥们就说,我是不自己没自信,觉着自己不能给小青幸福生活,就没有和他说那句话呀!
小青从小队调走后,就是去了那哥们的单位,那前儿,那哥们还是单位里的头。久了,熟了,就知道小青和我一个单位来着。有次就问小青,小青当时就不在跟他说话了,直到后来好久,才又和他搭话的。
当时他就觉着有毛病,但还是没敢再问那。
今儿他又试探着想问问我,看是个啥啥的。我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就告诉他,不是他们想的那样的。那哥们笑着骂我,是不是喜欢全天下的女人啊?
我回答他说,我喜欢天下的人,愿他们不与我作对。愿意和他们都做朋友!
那以后,我再没有看见过小青,不过却常常听到她的消息。(完)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自媒体文学公众号《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