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苑蜂蝶飞,流霞壑谷回 689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青苑蜂蝶杂飞
流霞壑谷荡回
旧梦新酒一醉
堪言往事可追
半世恍然梦里
心澄宛若孩提
智士知我忧其
非者谓我何思
云中隐隐仙乐
天山鸾凤来仪
曲终余音绕谷
冥冥万法归极

济南既为山城,也是泉城,北面黄龙蜿蜒曲过,湖光山色空蒙丽奇,南有泰山支脉绵延于此,七二十泉喷薄而出,名士骚人不绝如缕,故而形成了壮丽磅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大观。我宅踞宝地,佛山东麓,三面林环,峰绕峦掩,东方燕子山,西方千佛山,南方便是佛慧山,我称之南山,东西南三山盘锦叠障,万般风光尽收眼底。

今日兴来,暮游佛慧山,虽是天到黄昏之时,但南山之景皆沐入翠绿之中。佛慧山因何得名,我尚不知。为何今日写佛慧山游,我也不知,十几年惯此风景,今日落笔文之,纯属缘情已至。佛慧山,在济南众山之中并无名气,五峰山,灵岩寺,英雄山,华山,千佛山,等等,群峰争英,众山争名,而佛慧山几乎难列名山之中。
此时已是夕阳空坠,夜色漫来。早有茶余饭后之客,徐徐登山。佛慧山之景观,分为两处,一曰开元寺旧址,一曰大佛头。记得第一次登佛慧山,还是学生时代,只记得没有石阶,羊肠小道艰难而上,转眼三十年过去了。从昔日风华正茂,到今朝老气横秋,风霜雨雪,一路走来,几十载难言之泪,尽洒其中。
佛慧山脚,有一段幽谷,长约一公里,两面林深草密,飞虫扑面。远远的,已闻山中禅房茶室传来的淡淡佛乐声。幽而不悲,哀而不伤。据说,清代文人陈德征总写过《佛慧山游记》。据说,当代文化大师季羡林也写过《游佛慧山记》,可惜我只闻只言片语,未见其文全貌。走过幽谷,登阶约五分钟,即到开元寺旧址。开元寺,早已在民国战火中不复存在。祼露在山石的佛像依然香火丰延。峭岩之上,佛雕无数,或大或小,或深或浅,佛身金黄,大多褪色,但庄严肃穆的姿态,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周匝而望,峭壁之上,松竹傲立,藤萝垂挂,夜风习习,甚为森黝。放目望城,远处高楼大厦,倒是飞灯流霓,一片灿烂。

坐在古寺前的石板上,无思无念,也算小憩片刻。我轻轻闭上眼睛,静闻林鸟对同伴发出的嘤嘤呼唤。这片嘈嘈的世界正在隐去。自然、清静、无为的天空正泛出星星之灼。石壁上雕塑的千年古佛,庄严肃穆,凝眸尘烟。此时夜色已深,但游人不绝,山间小道灯火明灭,阑珊之处,林鹊方息,蛩鸣四起。风已带寒,身感不胜。一方水风,一方山土,非我之地,游毕当离。此时,晚客正稀,不再继游大佛头,我当归矣。佛慧山,郁郁墨韵,人乘暮来,复乘夜归。孤鹜落渚,平沙落雁,随我者,飞虫不减,立我者,彩虹高架,功我者,文客云集,也许人在高处早已习惯了这抹寒风,非是佛慧山游才应此感之多。兀自下得山来,一路松风携寒,人至山下,又见车水马龙,但回首向来萧瑟之处,也无风雨亦无晴了。


【三木秉凤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