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石的传说
杨登福/甘肃

在古浪县金三角广场,屹立着一块重达960吨的巨石 (也有说是369吨),这块巨石原先是在古浪峡的铁柜山下, 兰新线在未改造之前就从它的身旁穿过,乘坐火车汽车经过 就会看到它巍峨的身影,因石身上刻有“甘州石”几个鲜红 的大字,所以我们都习惯叫它甘州石,还育婴石、催生石、 支山石几种叫法。

关于甘州石的传说有许多版本。
小时候听奶奶讲,远古时候,古浪一带风沙肆虐,洪水 滔天,虽然铁柜山下蕴藏着巨大的金银珠宝,但是苦于山体 巨大,无法开采,老百姓只能守着金饭碗受穷,看着勤劳善 良的古浪黎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玉皇大帝动了恻隐 之心,于是就安排一个神仙下凡来拯救苍生。
这位神仙化作道士,四处化缘,一天,他来到甘州(今 张掖),见一户人家的大门口放着一块石头,祥云环绕,灵 光四射,掐指一算,原来是当年女娲补天时落下的一块石 头,于是老道就走进这户人家,这家人与佛有缘,有一个孩 子在古浪的香林寺出家修行,老道听后若有所思,吃过简单 的茶点,老道继续上路了。

经过艰苦跋涉,老道终于来到了古浪的东山,推开一家 人的柴门,假装是久未谋面的远方舅舅来访,这家人喜出望 外,女主人说:“我说么夜了黑了(昨天晚上)灯花(油灯捻子烧过的灰烬)那么多,早上起来喜巧子(喜鹊)又叫的那 么欢,原来是舅舅要来呀”,孩子们听说舅舅来了,兴高采 烈地边跳边唱;“打箩箩,揉面面,舅舅来了擀面面,擀白 面,舍不得,擀黑面,舅舅笑话哩,杀公鸡,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母鸡下蛋哩"听着小孩的儿歌,老道感受到了古浪 人的敦厚老实与淳朴善良,更加坚定了他的使命。
男主人则拱手作揖把“舅舅”让在了上座,然后张罗着要 杀鸡,这是一只芦花大公鸡,说是天生就长着一只爪子,刚从 蛋壳里面孵出来就器宇轩昂,神采飞扬,老道一眼就认出了 这是昴日星官下凡来帮助他的。
眼看吉时已到,老道一挥拂尘,一时间电闪雷鸣,飞沙 走石,那只芦花大公鸡一飞冲天,飞临铁柜山,用巨大的爪 子抓起铁柜山,这时天气忽然变的风和日丽,数万道金光从 山底下照射出来,人们清楚的看到山里有无数个石磨在飞速 的旋转,黄灿灿的金豆子沿着磨盘泉涌而出,慢慢的向山外 溢出来。
与此同时,甘州也是天昏地暗,火石电光,那块石头腾 空而起,直扑铁柜山而来。
原来这只鸡叫“抓山鸡”,那块石头叫“支山石”,按照玉 皇大帝的旨意,“抓山鸡”负责把铁柜山抓起来,“支山石”则 把铁柜山支起来,这样,铁柜山下取之不尽的金豆就会源源不断的造福古浪百姓了。

不一会,支山石就飞临古浪县城,正在香林寺修行的那 人一看,惊讶的大呼:“这怎么是我家门口的那块石头呀”, 一语道破天机,支山石立马失去了法力,重重的落在铁柜山 的脚下,眼看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抓山鸡使出浑身的气 力抓紧铁柜山不让落下去,只可惜支山石再也不能移动半步 了,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爪子一松,铁柜山轰然落地,金 银珠宝又被深深地埋在了山下,只有几颗金豆散落外边,化 作石灰石和水泥石,抓山鸡则落到陇南变成了鸡峰山。老道 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潸然泪下,无奈的悄然离去了。

甘州石在古浪峡静静地安卧了数万年,目睹了古浪的沧 桑巨变。
2010年9月20日,古浪县人民斥巨资将它搬移至县城的 金三角,过去它虽然没有支起铁柜山,但是现在却支起了古 浪人民时来运转的殷切希望。
如今,甘州石已变成了古浪的一张宣传名片,传播着古 浪的人文历史,展示着新时代古浪的风采,让世界知道古 浪,了解古浪,记住古浪。这是它新的使命。


作者简介:杨登福,甘肃省古浪县定宁乡晓光村上地湾人,现居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任职于巴彦淖尔市商富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幼爱好文学,工作之余喜欢读读写写,作品散见于中国乡村、都市头条、大靖明月、书香怡苑、天马竞辉、陇上风情等平台,百度收录。电话15047051689,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