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是用来吃的
不是用来囤的
作者:饶晓辉

现在的新闻网络,抖音平台以及微信群里, 看到或听到的消息,都是“咩咩”羊声一片,还且阳的人数还在持续增加,大有“人皆阳之不罢休”的趋势。在这样的特殊形势下,就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发生,那就是药品不够用,特别是退热药品,成了稀缺资源。为何?就是前期防疫新政十条放开后,有人疯狂囤药所致。这在平时连想都不敢想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因为需求量剧增,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也导致一些黑心药品供应商,哄抬药价,发国难财。全国各地皆有,笔者居住的小小县城也不例外,有些黑心诊所,一粒布洛芬竟卖5块钱。
其实,囤药和囤菜的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以防万一,择急需之时而用。这可能是一种人的天性,本无可厚非。但是,菜和药的性质不一样,菜是吃得丰富不丰富的问题,药就直接关系到人的病后感受,甚至生命健康。再者而言,菜囤多点,日后还可以食用,而药呢!谁也不希望自己日后还常常用到吧!况且,药品还有一个保质期限,时间过得久了,就只能“逾期作废”了。这损不足以奉有余,是错误的思维,应该是相反,损有余而补不足。

当下,全中国人都在陆续经历一场对自身免疫系统挑战的时候,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在我记忆中从来都没有过。特殊时期就需要有特殊手段。缺药产生的根源,要么是供给跟不上,要么就是分配失衡。有人大量囤药,自然有人就缺药,自动调节失灵,这就需要人为干预,更需要那只“看得见的手”。诚然,这种干预也是暂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更大群体民众的健康利益。
我很庆幸,也感谢我的免疫系统们,每天都在与新冠病毒做“殊死搏杀”,才使我能在“羊圈”外生活。但说到底,药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