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仁梯汪广仁》连载第2集】

掌劈“小魔王”
鲁 岱 汪琪铃
【主题曲】(歌词)
赤水河 (踏莎行)
汪水天池,溢流飞展,长龙绕岭穿山县。惊仙瀑布虺休游,奇闻美酒馋河满。
广出英雄,新星又现。仁声义举铃琪闪。巅峰导引育梁才,江山赤水恒流远。
【汪深荣的家门口】
众人都在一个心眼儿的盼望汪深荣飞快的归来。
有几个年老的人站在汪深荣的家门口说话。
老人1:“汪深荣好样的。他不仅当过乡团委书记、镇中心学校校长、公社书记、区委宣传部长、书记,还是一位著名中医师!”
老人2:“深荣也懂西医。解放几年后,他就被县人民医院请去坐诊了。还是医院书记兼院长哩。了不起!”
老人3:“嗨,最了不起的是人们都叫他‘华佗再世'呢!”
老人4:“我知道。有一回,县医院接受了一名王姓女病人,50岁,她说自己发热一周了。可她又说,求诊了好几家医院,都不见效。后来,汪深荣说她是太阳经病,中风表虚症。开了4付药吃下去,病人就好了。结果人家送给他一块‘济世活人’的牌匾!”
老人3:“这些都是真的。可现在的问题是他能不能治好他的儿子为国?”
老人2:“关键是孩子已经死了,埋了。哪有将死人治活的道理?”
老人1:“这个也说不定。”
“喂,汪书记回了。”不知是谁喊这么一句。
老人4:“我们让开。孩子的爸爸回了,让他赶快去救活儿子!”
站在门口的几个老人都自觉地退在了一边。
【汪深荣的家】
汪深荣刚进家门,就急忙地在屋里找人:“人呢?广仁在哪里?儿子谁抱去了?是不是丢在了医院?快!随我到医院。”
周希伦昏睡在床上,说着糊涂话:“快!我们到医院去看看,是不是他们还在抢救?昏死过去的人,怎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醒过来?候我去看看,他们是不是误诊了?”说着,周希伦就要爬起来。
旁边的一个妇女战战兢兢的向汪深荣说了一句:“孩子已经死了,入土了。”
汪深荣:“入土了?什么时候?”
妇女:“已经埋下去一个多时辰了。”
汪深荣:“混蛋!”这下子可真的把个汪深荣给弄疯了。他狂叫起来:“混蛋!昏死过去的人,可以几天不死!怎么拿去掩埋了?大混蛋!”
妇女从喉咙里轻轻的挪出一点儿声音:“现在怎么办呢?”
一个胆大的中年男子:“人都埋入土里了,两个多小时了,哪能还有不死的?”
汪深荣:“不!人没有死,一定没有死!”汪深荣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吼叫:“快!快去把人挖起来,挖起来!”说完,他似乎乱了套,没了主张:“不!去刨。呵,不,刨的时候,千万不要伤着孩子的身体。孩子没有死,没有死的!”
【场面】
屋里面有几个人是这长沙公社上的街坊邻居,他们也被惊着了,便一块儿的动身,拿了还是两个小时之前埋葬孩子的原样工具,快步如飞的冲到后山腰,直往小坟冢奔去。二话没说,他们一呼啦的挖开坟墓,刨出木箱,并小心翼翼的抱回来。
【抢救小孩】
见丈夫说话,周希伦一骨碌的从床上爬起来,抹一把泪水,还撸起衣角擦干了流在嘴边的涕泪。
汪深荣进入到里间的一室小房,收捡开一张桌子和一张空床,权作临时的抢救室。还将自己随身带回来的一个背包放在桌子上,取出来包内的小医疗器械与药物等。一切准备停当。
外挖坟刨木箱的人以最快的速度,将掩埋小广仁身体的小木箱子取回来,送到了汪深荣的手里,还拿了锉、锤等工具,帮忙打开了木箱子的盖子。
汪深荣一见,孩子还安然无恙的躺在木箱子里。一丝无名的惬意涌进了深荣的心头,以致脸上显现出半边儿笑容。他小心翼翼的将孩子抱了起来,平躺在床上,并用被褥将小儿盖好。然后,让周希伦弄来一盆温适的水。汪深荣这才有条不紊的将孩子的衣服完全脱掉。在周希伦的帮助下,他给孩子洗了一个温水澡。其间,还给孩子点叩了几个救命的穴位,如人中、合谷、内关、神阙、劳宫、涌泉等。接着,就让孩子穿上一套暖和的新衣服。
汪深荣将自己从县医院带回来的最新先进的进口的亦是最新使用的可以复苏心肺的特效药物肾上腺素,按照儿童用量精准的给孩子的臀部注射了一针。紧接着,汪深荣又用自己带回来的半支东北野生人参,取了一个支块,再配上几味秘药,让希伦煎汤。
约20分钟之后,汪深荣就取了汤药,用小汤匙给孩子喂食。当然,孩子还没有醒过来,不会吞咽,可汪深荣就在孩子的项部、胸部、背部和腹部,取用了几个穴位,用指头轻轻的连续叩打,药汤就慢慢的流进了食道内、胃内。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汪深荣又给孩子重复注射了一针肾上腺素,又进行了一次上述穴位的按摩。
一切按照医疗程序完成用药与处理之后,汪深荣就让周希伦带着孩子睡觉,并叮嘱让孩子平躺着依偎在他母亲的身体上,汲允温度或增加温适感。
大约再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听到了“哇”的一声哭叫——小广仁苏醒过来了!
静候在临时“病房”之外的人们都惊喜欢呼。
汪深荣不让人们进屋子里去惊扰孩子,说:“不要惊扰了孩子,请你们都到街道上去。”屋里面的所有闲人都悄悄的出屋外了。
汪深荣自己也出来了,他对着人们深深的一个鞠躬,便开口讲话了:“感谢上苍给小广仁第二次生命!感谢大家的关爱和帮忙!孩子虽然说昏醒过来了,可身体极度虚弱,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调养与护理,才能完全康复。因此,诚望亲友与街坊邻居们继续多多关照。谢谢大家了!”汪深荣又一次向大家鞠躬。
【自由说话】
此时此刻,所有的几十人都将目光齐刷刷的投向了这一位伟大的爸爸,伟大的健康守护神。
群众1:“神了,神了!汪深荣医师神了!一个死孩子,居然被他救活了!”
群众2:“这孩子装进了木箱,埋进了土里,已经两个多小时了,还能医活,这真是神话,神话!”
群众3:“汪深荣,是华佗了!呵,不,是汪华佗!”
群众4:“嗨,我们的汪医师,比赤水河里的虺神还要虺神!死娃子救活了,惊世骇俗!”
七嘴八舌的声音,嘈杂得让人听不清楚。
【特景】
此时此刻,赤水河内的水,掀浪翻花,撞击河岸。马尿岸,即梯子岸,风涌林涛,一波一波的与河水共鸣:“呜呜呜——哗啦啦!”同时,一曲歌声《神医汪深荣》亦与山水共鸣:
茫茫医道高深远,有谁能够顺顺儿的仙?汪深荣!医独显,万医方、救补身残。德技无双国史传,是华佗或张仲景再现?
【静画面】
汪广仁被救活之后,周希伦精心喂养。喂粥荡,喂鸡蛋,喂青莱。领着广仁在街上游玩,在河边嬉戏,教广仁识字、读《三字经》、读古诗等。
8岁时,小广仁背着书包入学了!
【长沙小学】
汪广仁就读于赤水县长沙区中心小学,即长沙小学。
无声镜头:
秋景。汪广仁走进长沙小学,给街边老人打招呼,路人指指点点。
汪广仁坐在教室内听课,李玉红老师教学语文。
春景,汪广仁握笔写字,大姐汪光林一旁辅导。
汪广仁放学回家,外婆笑脸相迎。
【特景】
无声镜头:
全国性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爆发。
全国学校罢课。长沙小学停课。
汪广仁在家里一个人读书、写字,妈妈辅导。
汪广仁离开长沙小学。汪广仁望着长沙小学依依不舍。
汪广仁跟随大哥汪广忠一起被下放到长沙区石笋公社新建大队天堂坪生产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汪广仁的大哥在小麦地上锄草。
汪广仁的大哥领着汪广仁进入石佛寺民校。
【石佛寺民校】
汪广仁背着书包走进小学二年级教室。时间是1971年秋。
汪广仁坐在教室内听老师讲课。
语文老师是一名老学究,叫做袁富沂。他正在讲课:“我们今天学习课本第二课,伟大的歌曲《东方红》。”
学生们认真的听课。
袁富沂:“《红方红》的歌词,由陕西农民李有源创作。李有源出身贫农家庭,无力读书。13岁时,在他的外婆家学过《百家姓》《千字文》和《三字经》。但是,他能创作出一首如此伟大的唱遍全中国的歌词来,这是李有源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课堂上,学生们鸦鹊无声,都一个个的竖着耳朵听老师的讲课。
袁老师继续讲道:“李有源就是一位最伟大的词作家。他创作出了一首伟大的歌词《东方红》。你们呀,都得向他学习,将来也能创作出伟大的文章来!”
课堂上,小广仁忍不住要跟老师说话了。于是,他很礼貌的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跟您说一句话吗?”
袁富沂:“不行。课还没有讲完。”
汪广仁:“就说一句嘛。”
袁富沂:“一句也不行。”
汪广仁:“老师,您讲的不正确。”
袁富沂:“啊?”这下子可让这位老师给怔住了。他立即停止了讲课,质问:“我讲的不正确?哪儿不正确?别胡说!”
汪广仁:“我没有胡说。”
袁富沂:“好,那你就说吧。我讲的哪儿不正确?”
汪广仁:“李有源除了是一位词作家,还算作一个最幸运的人。”
袁富沂:“乱弹琴!”
“老师。”小广仁当仁不让,不慌不忙的说:“李有源模仿了当时的晋西北民歌《芝麻油》的曲调,再改编成《东方红》歌曲的第一段,还不完整,其余的两段都是后来的人给补编上的。”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汪广仁:“我妈妈早就告诉我了。我都记得。”
袁老师一想,抬起手来搔了搔头侧的太阳穴,慢乎乎的说:“也真是这样的。这首歌曲真正采用李有源的原词也只有‘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谋生存,呼儿咳吆,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后面的内容都是经过许多著名词作家陆续添补上的。”
汪广仁:“这才是正确的!”
老学究终于伸出了拇指,说:“汪广仁,好样的!”
【旁白】
1972年,国家实行了“复课闹革命”,各地区开始恢复“文革”前的学校,而且还增加了一些新学校。民校退出了历史舞台,石佛寺民校也随之解散。汪广仁被送进了长沙区石笋公社的石笋小学,就读小学三年级。
【石笋小学】
上午,学校已经上课了。汪广仁背着书包悄悄的进教室。
语文老师王永素:“汪广仁,今天你又迟到了。”
汪广仁:“老师,对不起,候我幺婆煎药去了。”
老师:“你每天都喝药吗?”
汪广仁:“没喝药的日子很少。”
老师:“呵,对了。我就听到了班里有人喊你药罐罐。”
汪广仁:“是的,老师。”
老师:“那这样吧,往后还是以治病为主,我看你的身体一直都不好。”
汪广仁:“谢谢老师!”
【习武】
一个午饭后,汪广仁被学校里的一个名叫侯文福的体育老师招呼到寝室里,对他说:“你只要跟着我每天早晨起来练习武术,要不了好长时间,你就会甩掉药罐子!”“谢谢老师!”汪广仁立即回答:“以后我跟着你练习武术。”“你先回去告知家人。”“嗯。”
当晚,汪广仁取得了幺公、幺婆、大哥的同意。(静画面)
第二天早晨,汪广仁上学很早,他来到侯文福老师的寝室。
候文福老师领着汪广仁在校园内的一处背阴处,开始练习武术了。
侯文福:“我教你‘铁砂掌’工夫,你必须认真学练。”
汪广仁:“老师,我一定会学好的。”
侯老师:“好!铁砂掌,是我家祖传的武功秘诀。我的父辈、祖辈都是川黔滇地区的武林高手,更是铁砂掌武术的正派领袖。所以,只要你学习认真,会很快学会的。”
汪广仁双腿一并,呈立正姿势,铿锵一句:“保证学会!师傅老师,一切听你的!”
侯老师:“告诉你,先了解基本理论。”
汪广仁:“请师傅讲。”汪广仁呈现出一副很可爱的样子,但又坚挺严肃。
侯老师:“铁砂掌,是利用铁砂来把我们的手掌的骨质练得坚实如铁,皮肉纤维充血膨胀。因此,铁砂掌是一套掌功而不是掌法。”
汪广仁:“老师,我记住了。”
侯老师:“练习铁砂掌掌功,必须先用粗布袋装铁砂,然后用劈、拍、戳、斫等手法击打,完事了再用专门的洗手药洗手养护双手并防止破伤风就可以了。”
汪广仁:“知道了,师傅。”
侯师傅:“开始的半个月里,先用大豆与绿豆代替铁砂练习。要求每天练四五十分钟。半个月之后,用铁砂练。”
汪广仁:“老师,我看到了,今天你带来的不是铁砂,是大豆与绿豆混合物。”
侯老师:“是的,现在开始练习。”
汪广仁:“好!”
侯文福教练汪广仁在装有大豆与绿豆的袋子上面练铁砂掌。
【静画面】
早晨,汪广仁独自在房后圆石坝练铁砂掌。
在学校内花园练功。
在家里走廊练习铁砂掌。
如此两个多月下来,其基本上能拍断架空的小砖头了。
【散打练习•静画面】
侯老师教导汪广仁的一些散打工夫。这种功夫包括:步法、拳法、腿法、摔法、防守法等。
汪广仁都学得认真、精细,使他渐渐地赢得了对抗性、体育性、强身性之三大收益。
汪广仁从此有了一身拳脚本领。同时,身体素质也一天天的强起来,成为学校里头的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的“砂掌铁生”!
【场面】
汪广仁在他自己的卧室里,用毛笔书写字幅。
字幅:学可出人,武须屈身。
汪广仁将字幅张贴在卧室里,与睡床对面的墙壁上。字体行书,美观坚挺。
张贴好之后,汪广仁站在字幅前面,看着字幅自读:“学可出人,武须屈身。”
【放学的路上】
换个一年,又是一日。天气晴好。
汪广仁下午放学回家,快要到一个叫做“石盘上”的岔路口,就远远的见到岔路口处站了一大堆人,熙熙攘攘,乱作一团。
汪广仁轻轻的一句:“不好!有人打架闹事了。会伤着人的!”于是,他变走为跑,“咚咚咚”的向人群冲过去。
原来,是几个花园石板路少年殴打猴嘴田埂路学生。从人数来看,猴嘴田埂路有十多名学生,那少年只有4个人,个头都差不多。汪广仁一看,那4个人气势汹汹,还握着棍棒之类凶具。汪广仁赶到现场时,石笋小学已有2个人的腿部被打,痛得直哭。还有5个人已经跪在地上求饶。可是,那4个人仍然不肯放过这十几人。其中一个块头稍大一点的人正在怒吼:“你们都给我跪下!如有哪一个再不听话,就打断你的腿。”那个挨棍子的人就是因为不愿意跪下而遭打的。还有好几个人没有下跪。只见那4个人中的稍大块头少年,又要举棍子打人了,汪广仁便质问:“你为什么要他们下跪?”“不听话。”那人回答:“老子昨天已跟他们讲了,让他们每一个人带一个鸡蛋给我。今天只有3个人带来了。”那人还朝旁边的伙伴手中拿着的鸡蛋说:“你看,他手里只有3个鸡蛋,所以我们就让他们3个人回去了。这14个人什么也没有拿,你说该不该跪,该不该打?”转即,汪广仁问了那个哭泣的人:“是不是这样的?”那人点了点头,没有答话。这时,汪广仁就问那个手握棍子的稍大块头的人:“你们为什么要他们拿鸡蛋给你们?”“孝敬呗。”“孝敬?”汪广仁逼问:“你是他们的什么人?父亲还是爷爷?”那人理屈了,便说:“这不关你的事。你不要管。”“没有道理的事,我就是要问,要管!”“你识相着点。”那个稍大块头的少年似乎有些来火了,加大嗓门吼叫:“老子做事,从来就没有人敢问,更没有人敢管!”“你这是第二次称‘老子’了。”“第二次?老子就是老子!”“啪!”那人正得意,汪广仁一个巴掌下去,对方的脸上立即火辣辣的,还有几个指印。然而,这下子可不得了。那人照着汪广仁的头部顺手一棍子过来,势要劈人两半!汪广仁轻轻的一出手,那根棍子到汪广仁的手里来了。他又顺力一扔,棍子已飞出几十米。然而,那人见了没有击中人,反而丢了棍棒,剩余的一只手迅即一拳,照着汪广仁的胸部猛击过来。汪广仁顺势一掌,那人已像狗一样,“哎哟”一声,痛得匍匐在地下了。“快!上。”那人一个口令,其余的3个人,一涌而上,直冲汪广仁拳击。同时,地上的那人也迅速的爬起来,4个人围打汪广仁。可是,汪广仁站着还不想移动,两只手,左一拳,右一掌,4个人就这么着的都倒在地上了。汪广仁踏上一只脚,让4个人动弹不得!于是问:“还想不想打?”“不打了,不打了。哎哟,哎哟!”那个稍大块头的人由于被压在最底下,更是痛得撕开喉咙叫饶:“师傅,我叫你师傅。哎哟!我们不打了,师傅,你就放我们起来吧,我拜你为师傅。你们叫,都快叫师傅。”真的,4个人一统儿的都叫嚷:“师傅,师傅!”
【“小魔王”服输了】
汪广仁:“说,你们是哪里人?一个一个的说。不说就踩死你!”
少年1:“我家住石笋公社花园大队花园生产队,我爸是长沙区政府干部。”
少年2:“我也是区委干部的儿子。”
少年3:“师傅,我也是。”
大块头少年:“我爸是长沙区党委秘书黄及光,今年升了官,是区委委员了,很少回乡下。”
汪广仁:“呵,原来你们都是赤水县长沙区政府领导的孩子。嘿嘿,干部的儿子更不能做坏事!”
大块头少年:“师傅,你松松脚,让我们起来,我不当司令了。你就做司令吧。”
汪广仁:“放你们起来可以,以后不准许你们再做坏事了。听到了吗?”
4个少年异口同声:“听到了,听到了!师傅,呵,不,司令,司令!”
汪广仁松开了脚力。
4个少年都爬起来了。
汪广仁:“告诉你们,我现在就是你们的司令,做什么事情,都要向我报告一声。回去。”
4个少年:“是,是。”
4个少年齐齐的向汪广仁鞠了一个躬,合口说:“师傅,我们回去了。”
“嗯。”4个人已经起步转身了,可是,汪广仁喊了一声:“等一等。”
4个人少年转过身来,齐齐的又鞠躬一次,说:“请师傅吩咐。”
汪广仁:“过几天,我们就要成立一个儿童组织,叫做小魔王乐乐队,大块头任乐乐队的副司令。正司令嘛,就是我汪广仁。小魔王乐乐队做什么呢?那就是专门为群众做好事。首先,不准任何孩子破坏群众庄稼。再就是不准打架骂人。都听到了吗?”
4个少年:“听到了,司令。”
“好。”旁边所有的学生都一齐喊话:“好。”“好好!”“汪广仁司令好!”
【押尾曲】(歌词)《汪广仁》
一支笔呀出于赤水长沙,一砚墨水掀起波涌天涯。文曲星,济世新篇垒牍,自控悬疑太多的创新如神话。赤水河上的仁梯立地挺拔,风采岁月一德耀彩霞。汪广仁,中国教育一奇葩一灯塔。
一杆笔墨澎湃天下,智圣人灵丰富了诸子百家。汪子德育,拓新文明时代,教育家思想家已蓬勃无瑕。赤水河上的仁梯执仁挺拔,风采世界一德安中华。汪广仁,人文中国一奇葩一灯塔。

【第一作者简介】
鲁岱,原名鲁仲强,男,1955年8月21日出生,湖北省大冶市人,退休教师。曾经做过4年医生,任教过初级中学13年、高级中学10年。有生物和实验两门学科小文凭。自学过高等院校的数学、物理、语文、化学、医学等课程,还喜欢哲学、天文、历史、写作等学科知识。为人笃实,诚信善良,好学向上。虽然知识浅薄,底蕴俗软,但敢于学界争峰!在文章发表方面,理科论文居多。现时文科作品主要是新、旧体诗歌,散文,剧本,长篇小说等。已经出版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诗歌《太阳韵》;一部38集当代神幻剧本《太阳韵》已送审国家广电局;一部约78万字的乡村振兴小说《黎明诗韵》已完稿;一部约23万字的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由此改编的38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仁梯汪广仁》已与汪琪铃合作封笔;一部120余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已完成2卷,可分卷出版;春晚押尾曲《难说再见》,2023年群星春晚已录用。现任《至德文化》执行主编,《采风中国》于2022年6月号公益宣传了本人。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笑容迎陌客,哀笔画强人。看淡人情事,文圆史上珍。通联→邮编:435125;地址: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大鲁村;手机:13477739786。


【林静转自《汪广仁教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