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穿行在满目葱绿和繁花朵朵的盘山公路,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大美清水的丰望乡柏树村。

走下车子的一瞬间,首先就被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柏树村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环境清幽,干净整洁有序的文化长廊和村容村貌所吸引。更被文化墙上匠心独具,构思新颖别致的文字图片所沉醉。只见这些散发着淡淡乡愁的“依心春去梦里归,昨日情景今犹”“平淡无奇的乡村里,藏着最惬意的生活”“时光如昨日的曾经,不知承载了我们多少快乐”的美丽文字和柏树村前生今世,旧貌换新颜的图片呈现所震撼。这些清新质朴、富有诗情画意的温馨画面真是如沐春风、沁人心脾。通过这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直观画面和村子旧貌换新颜的沧桑巨变,让我们深切地感悟到在村党支部和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地共同打造下,这个美丽村庄不同寻常的过往和独特个性的风采。
在丰望乡柏树村松家沟流域黑木耳生产基地,看到一座座规模庞大,蔚然大观的木耳大棚,同行的文友无不惊讶和赞叹。松家沟流域黑木耳大棚基地建于2021年,由柏树村柏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承建引进并取得全面成功。同行的我们都是第一次领略和亲眼目睹规模如此庞大且数量如此之多的吊挂式木耳大棚。只见大棚内数不清的菌棒一排排、一行行悬挂空中,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虽然不巧,来时已过了木耳采摘期,但是依稀看到菌棒上还残留着一些新长出来的黑木耳。听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说,木耳一年可以采摘7次,一期10天左右。在原有的5座木耳生产棚和作务技术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新建吊挂式大棚25座,预计年吊挂160万棒,年产量20.8万公斤。
“小木耳大产业”,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丰望乡党委、政府将以新型黑木耳种植方式为契机,提高产业发展科技转化率,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力争将“苹果、花椒、木耳”发展成高科技、高产出、高收入的“三足鼎立”产业。

在雷神庙梁千亩苹果种植基地,徜徉在望不到尽头的果园中,看到果园里有些苹果还未采摘,树上红彤彤的苹果远远望去像一盏盏红红的灯笼,枝繁叶茂,晶莹剔透,硕果累累,流光溢彩。整个果园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丰收的景象。旁边树上还有一树一树圆润饱满套袋的红富士苹果高高悬挂于树枝,也将丰收在望。
行走在苹果大棚内,红彤彤的苹果堆积如山,整个大棚内呈现出一派果实累累喜贺丰收的景象。我不禁拿上村民分切好的一块苹果品尝,真是脆甜可口,唇齿留香。这一个个个头大,果形正,外表光滑细腻的苹果正在经许许多多的村妇之手按照品相、大小分拣、装箱和过秤。
如今,丰望乡的苹果已经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由于这里属半干旱山区,土壤肥沃,雨水适中,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因此生长出的苹果色、味、形及营养价值俱佳,且产出的苹果农药残留少,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当我们近距离走进养猪专业示范村——磨上咀千头养猪基地时,聆听着村党支部书记的介绍,生猪养殖作为丰望乡磨上咀的传统优势产业,近两年随着市场行情的不断上涨,得到了全面发展。全乡的生猪养殖已成为继苹果产业之后,又一项稳定、持续的增收产业,养殖方式也从之前的传统粗放、自繁自育向目前的自动化、精细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迈进,走出了一条地域优势强、产业链条比较完整的路子。而且还得知,园区化(生猪)周期是4个月,一年两茬,20斤的猪仔会长到200斤。且自动化程度、标准化程度比较高。
为了解决养殖分散户多、养殖规模小、粪便排污等问题入园,在付崖村废旧转场建成3000头生猪养殖基地,该养殖基地占地18亩,建成后圈舍5栋,是集“标准化猪舍、配电系统、供水系统、采暖系统、污水排放系统、防疫消毒系统、采购养殖设备”一体的养殖基地,既解决了环保问题,也实现了村内养殖户向村外迁移的改变。另一方面,他们还要挖掘周边的资源优势,走生态养猪和为果园提供家肥、开展技术推广等多元化发展路子。

在红湾村千亩万寿菊种植基地,我们不禁被漫山遍野、沁人心脾的橘红色的万寿菊花海所惊艳。听村书记说:这2415亩万寿菊是具体包抓到每名班子成员、科级干部,乡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身上,确保万寿菊产业高效发展。只见这里一片一片,一浪高过一浪的万寿菊花海此起彼伏,娇艳欲滴。一朵朵独自绽放的万寿菊,宛如一个个轻盈飘逸的女子在秋风中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目之所及处,真是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当我们近距离感受草川铺镇火石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时,远远地就被村里植被茂密,硕果累累的核桃树,以及一树一树的黄色花海和村落整体形制依山而建,因势赋形,农家庭院疏密有致的建筑格局所吸引。放眼望去,整个村子的花园围墙都是旧瓦利用,且利用旧房拆下来的旧瓦粉饰雕琢,构思新颖,独具匠心,完美演绎。真是清新典雅,古香古色,成为美丽乡村一条“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能够保留住民俗记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整个村子给人一种亲切质朴,具有浓浓的“回到家”的温馨感触。是的,“最亲不过故乡人,最浓不过故乡酒。”乡愁是一种情结,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无法割舍的一种情怀。
期间,我们还在花舞北山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基地、赵充国陵园、“中医·治未病”康养馆、农发公司花卉园等景点进行了实地采风和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交流和聆听新农村建设的美丽嬗变故事,一一见证了清水县“六大特色产业板块”迅速发展的喜人成果,领略了花舞北山田园综合体环境优美,规模庞大,视野开阔,布局合理,曲回幽静的旖旎风光。长长的栈道在绚丽多姿的花海中错落有致穿行,从山脚一路蜿蜒曲折到山顶。赏花的游人行走在花开满径的的花丛中,真可谓人在画中游。

当走进赵充国陵园,首先就被赵充国陵园气势恢宏,典雅肃穆、蔚然壮观的建筑格局和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陵园风貌所震撼。随后怀着无比虔诚之心和崇敬之情凭吊了在屯田政策上做出卓越贡献的汉后将军营平候赵充国。参观了碑林区现存的历代石刻碑廊和备受世人瞩目的,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鲁公姬造像碑。
移步异景至陵园一侧的4座神秘,且具有怀古之幽的宋金高浮砖雕彩绘墓,首先就被墓内至今保存完好的墓葬格局和异彩纷呈的砖雕彩绘所吸引。随着专业讲解人士的指引,看到该墓是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为2.5米,顶高4米,仿木结构砖雕彩绘阁形制。抬头环顾四周,墓室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遍布四周的砖雕。只见墓室顶部有的呈半圆形,有的呈圆锥形,有的呈多边形,整个墓室布局严谨,造型独特,工艺复杂,拼接严密,气势恢弘。而且砖雕题材内容丰富多彩,有各种花卉、飞禽走兽和人物等。
听专业人士介绍到:在挖掘的过程中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铜镜、黑釉瓷碗和灰陶罐等。这些宋墓,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艺术等价值。是研究宋金时期的民俗、宗教、建筑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晚上,华灯初上,随着车子行走在回家的归途中,透过车窗玻璃放眼望去,远处“轩辕故里 康养福地”——大美清水夜空中的人造星星繁星点点,璀璨无比。我的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是啊!这次的清水之行真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收获满满。大美清水这几年的发展变化真是日新月异。这里不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而且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的喜庆日子里,一幅共同构筑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及华丽嬗变的壮美画卷已然呈现在眼前。


刘亚丽:甘肃天水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大爱文学交流中心编委。酷爱文学,喜欢音乐、摄影,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百余篇,并有作品获奖,著有散文集《渭水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