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标签
首页
\
文学
\ 【东崂音画】不可忘却的历史遗园—国殇墓园‖作者 敬 伟 德 ‖视频由作者提供
【东崂音画】不可忘却的历史遗园—国殇墓园‖作者 敬 伟 德 ‖视频由作者提供
精华
热点
22-12-24 18:54
18990
阅读
关注
【东崂音画】
不可忘却的历史遗园
—国殇墓园
作者 敬 伟 德
过几年,我总是要去滇西走走,只想去看看那些在艰苦卓绝的滇西抗日战争中,长眠在滇西“野人山”、松山、腾冲等地丛林中的滇西抗战烈士。虽然不能一一看望,但是,我总是会时时想起他们----
到滇西,我总是要去腾冲国殇墓园。
国殇墓园位于云南腾冲市城西南处的来凤山,素有“滇西小黄山”之美誉。其山终年叠翠,鸟语花香,始建于明清的龙光台古刹隐然山巅。一道瀑布从四十多米高的崖头倾斜而下,白浪逐空、吼声震谷,十分壮观。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腾冲收复战阵亡将士的纪念陵园——国殇墓园,就座落于此。
此墓园始建于1944年,占地八十八亩,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为之题名为“国殇墓园”。
墓园主体建筑布局呈中轴对称、台阶递进式。穿过八字形的大门牌楼,一条宽十余米、长数百米的林荫大道直达墓园深处。大道两旁松柏交翠,花木扶疏,茂林通幽。走毕长道,循石级前至第一台阶,朝上走数步,嵌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 “碧血千秋” 的刻石挡土墙赫然出现在眼前。沿墙分两侧再上去,便来到了第二台阶上庄严肃穆的忠烈祠。
忠烈祠属于重檐歇山式建筑。一进去,便可看到上檐下挂有蒋中正题写的“河岳英灵”匾;里面祠堂正门顶高悬着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上,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两边“守护”; 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着9618名阵亡将士的题名碑石;走廊两侧端立着刻有蒋中正签署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揆彰著写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等石碑。
忠烈祠后面的圆锥形团坡上,15000多英灵组成的烈士冢密密麻麻排布着,矗立成了一座小山。松柏森森,碧草凄凄,将士们苔痕斑驳的墓碑在岁月的侵蚀下,看起来朴素而简陋,却仍透着悲壮与苍凉。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默默伫立在着这片寂静无声的墓碑林间,山风掠过处,野草低垂。时空仿佛瞬间退回到八十多年前血雨腥风的乱世,耳畔又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以及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厮杀声……
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进入全民抗战时期。 1942年5月上旬,日本侵略军由缅甸攻入滇西,侵占了怒江以西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由于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并及时炸毁惠通桥,日军一直受阻于怒江西岸。双方沿250公里长江岸对峙了两年零八个月。此间,日军在占领区内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无所不为,其残暴程度令人发指。
1944年5月,中国方面在滇西战场进行全面反攻。先后动员了16万中国军队,40多万民工和3200多东南亚华侨机工,以及美国空军“飞虎队”全力参战。同年5月中旬,抗日军队强渡怒江,历经大小数百次血战。许多城镇、山头被夷为平地,化作片片焦土。在战斗最为惨烈的松山等战役,我方军队伤亡6万多人,民众殉难10万余人,共歼灭日寇2万余人,终于把日军赶出了中国国境。1945年1月中国军队进攻缅甸,与中国驻印远征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一举歼灭了驻缅日军主力,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殇墓园—滇西抗战后唯一的由国民政府修建的历史遗存,他让历史告诉了后人,他让历史告诉了未来,中国人民是坚忍不拔的,中华民族永远都是屹立的。
中华民族的英烈永垂不朽!
敬伟德简介,男,汉族,大学数学系本科,理学学士。云南地方史专家,研究员,世界汉语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麒麟读书会副会长,麒麟读书会作家联盟副主席。
曾在《人民日报》、《团结报》、《云南日报》等全国约5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约300多万字;并有《风雨滇缅路》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等刊物获奖。本人主要的著作有:《边陲漫记》、《滇西岁月》等。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94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