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 简 介
张坚,男,汉族,笔名,阿兰(Q名:布衣过程)。1957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77年毕业于扶余县第三中学。曾经供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总公司吉林油田公司,现已经退休。
自1973年10 在《红色社员报》上发表了散文诗《读书有感》后,就努力要成
为一个文学青年。至今,已在各报刊上回发表了若干文字。并于1988年,进修于“鲁迅文学院”(有长篇小说《大风雪里的歌谣》在逐浪网上连载完毕)。
纪实系列小说
《淡淡的喜欢淡淡的伤感》之二
秋 朗 月 明
作者:阿兰
出工的日子,大家都说挺苦的。
秋风不咋那啥,但时间一常了,就和个啥样的小刀子般的,悄悄的剌着皮肤,剜着神经,还真是叫人不寒而栗的。我们是嘴也破了,脸也糙了,神情麻木了,脚步疲惫了。
每天早起出工,再没人儿在红头车的后仓里唱歌抒情了。有的只是深沉的低吼,愤怒的咳嗽。最多就是谁们和自己闹了,撇上他一眼了。
不知道为了啥呀,我没那些个事的。大概全队上下,只有我一个人,似乎得了甲亢,兴奋异常,积极异常。
操作员人够,放线班跑排列的人却缺少了。原来的后排列员马师傅家里有事,临时回老家去了。师傅叫我们给顶一下子,恰好,那活计我很在行的,就暂时顶了马师傅,在后排列连组织放线工们,顺带着查查排列,保证它畅通。
这排列是自己向前走的,放一炮,整个排列往前走五十米,也就是说,从后头(我们叫二十四道)收起来五十米的线,最前头的备用线,加进来五十米,叫新一道,原来的一道,变成了二道了。以此类推的,都多了一道。放两炮是一百米,这是一个人的线。完后,这个人就得背起自己的家伙式,走向最前头,到地儿了,放下,成了新的备用线。
我喜欢这活是有原因的,那样我就能多许多的时间,看见小青,或者单独的和她在一起了。再加上了,我还能帮帮我的那俩女同学,搬家背线了,做些啥啥的活计了。我那俩女弟兄,真还没少帮我干活。好比如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了,给我抄写东西了(我叫队上给抓了官差,代理了文书)。
特别的是,这要干活忙上了,那就不能很严格的遵守啥啥的了啊。后排的放线工们,都自动的往后退(就是到二十道那里去)。只是搬到谁们的线了,她自己扛起来,向前独自走去了。
哈哈,这样一来,和小青待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多了,自己就更兴奋了啊。言辞也风趣、笑话也多了。啥啥地,一到我的嘴里,那就显得格外的有意思。弟兄们也喜欢在后排和我在一起。
当然,笑声格外那样的,还是小青。我也能准确的知道她在哪儿,啥笑声是她的。有好多的时候,我都故意不用脸儿这面见她。可她老是企图溜到我的正面,悄悄的、偷偷的溜上我一样,然后低下头,不知道她在思想啥去了。
有一次出工晚了,仪器出了问题,在工地上整了好一阵儿才好。任务得完成,就贪晚了。那是我的第一个算是夜战吧。
深秋的夜晚来的早,都完全黑下来前儿,任务还剩下十炮。除去备用线,连中间都放线工都自觉的退到后头来。
有片小树林,静静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家伙几乎都集中在社林子的边上,有前边的,有在后头等着收线的。
小青和我待在一起,我们没有闲说话,就静静的待着,看着。不知道咋地了,小青扣呲扣呲的正出两根“黄盒大参来了”,捅咕捅咕我几下子,递给我一根儿。
划火,点上,她悄悄的做着那些。我问她哪儿来的。你一咧嘴,就说,你猜。我拿手里的线手套打了一下子她的头,就说不想猜。
不咋地了,一下子看见东天的月亮了。哎呀那月亮,咋就给人那么亮,那么的圆那。那月亮,有点一半颜色深些,另一半浅些的,看着就和是个三园四不扁的。更特别的是,看着那月亮,就和是在偷偷的看着啥啥样的。
大概是我长时间深情的注目,引起小青的怀疑,她上去先是打了我一下子,接着也发现了月亮,马上就搬着我的肩头,颠着脚,够儿够儿的,隔着我去看那月亮。
我们谁都没有说啥,就待在那里,看着那轮深秋的月亮。她就一直搬着我的肩头,歪斜着身子,探着她的头、脸的。
谁们知道是啥事,门外身后传来一阵儿笑闹声。我俩都不由自主的回过头去,向后头看着,瞅着,企图啥啥地。
是啊,隔着个林带,还是斜着,再加上天也黑了,是啥啥地,都没看清。只是知道,似乎又有人收线了。
我想到后头去看,是咋地了。但我发现有啥东西拉着我那。我这才想起,刚刚小青一直搬着我的肩头,就是拉着我,才斜着站住的啊。
后头有人再喊着,就说就剩下最后两、三炮了,是不得放前面的回去,等着收线,好收工啊。
我大声应着,叫着前边的人,马上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等着收工。
有人从后面上来了,她背着小青刚刚收起的线,放在小青身边上。人家要回到自己的线那儿去了。
似乎脚下的大地,激烈的抽搐滚过后,今儿的任务,算是完美的完成。在最后头收线的那个弟兄就大声喊着,叫我和等着她的小青先走吧,不用等她了,她也完事了。
我扛着小青的线,她拉着我的胳膊,我们一起,走在月光飘散着的田野里,就和是大地上飞舞起的啥啥样般的。
有风,小心翼翼的掠过我们身旁,似乎也吹乱了四野里的、那些个缥缈的月影。
不时的,有收完了线的弟兄们在我们身前身后叫着、唱着的。也有没完活的跟着闹笑着的,停下手里的活,大声的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咱们工人有力量》。
有人闹笑着呲哒着,就说叫她们再加快一点,省得耽搁了收工回家啊。于是,大家伙就着机会,缓解着用力带来的劳累,哄堂大笑、大叫上了。
小青一直都拽着我没背东西那边的胳膊,颠哒的跟着我,过垄沟垄台,上来下去的过台田的沟子。有前儿,小青还歪着脖子,和我学着昨天、前天,她们女生宿舍里的笑话。谁们谁们晚上说梦话,都一门的大声喊,就说谁谁们咋不收线,或者收的特慢。
我就和是她的兄长样的,歪脖低头的问她,你咋样了,这几天整的不善,干的快了些的啊。是不也有跟不上的那前儿啊?
她笑了,就一咧嘴,说,算个啥呀,能咋地啊。我躲着身子,就和知道她要打我一下样的,就说她,没有哭天抹泪儿的那前儿。
小青还真是给了我一下子,还一甩哒自己的胳膊,跺了下脚。就说,你是咋知道的。对了,刚刚你还说我,用大眼睛一门的啥“审视”你。都怪这月亮,咋这么亮啊。
我笑了,我身的一个弟兄也跟着笑了,就说,四哥,你们咋走的这么慢啊。
---,---。
2015年的夏天,我原来的一个弟兄想请客。打电话告诉我早点去,叫大家都知道你到了,她们就得马上出现。
那天,我挺激动,不知道能见到谁们,有没有----,那谁啊。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自媒体文学公众号《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