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理性的关联与对抗(外四首)
时红伟
我们必须承认
当理性主义诗歌神话破灭之时
读者对理性的反思批判也越来越深
如借着月光欣赏花的美
触不到密封在玻璃瓶的童话
然而当理性主义诗歌在哪里终结
诗就必然在哪里开始
用诗性思维
拯救诗歌的性灵
感受时光交错的激动
体会心绪凌乱的错觉
然后
诗歌便在人心中开花结果
形成形形色色的观念
启蒙者期许的理想
而诗所蕴含的生命意蕴
诗所追求的灵性世界
其特有的情感想象直觉
开始在人性的理想状态中只会有诗存在
柏拉图
诗不配在理想国中存的观点
至此诗的开始反转
诗歌对于哲学家来说不是最崇高的东西,
因为诗歌给哲学家打开了至圣所
在人类思想王国中
既有理性逻辑抽象辩证的思维
也有领悟直觉具象想象
这两种思维代表了两个维度
而市与诗
宣示着人类思维的不同领域
《恶之花》宣告了
现代派文学艺术叛逆之花开放
达尔文的、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
出现了一种哲学的诗化现象
艺术直觉将超越理性融合万物
叔本华以人生痛苦开始他的生存思考。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宣布
古希腊艺术之美充满宁静的日神精神
将生命问题与诗歌艺术直接联系
甚至采取了一种诗化的形式
在理性主义盛行的时代
诗常被认为是非理性的迷狂
或是怡情养性的浪漫方式
柏拉图所轻视的诗的非理性特点
恰恰证明诗具有原初的神秘力量
假如诗歌
在人类经历和各条道路的起点
都可能找出审美经验
原因是它处于人类在与万物混杂中感
诗与万事万物
似乎一直对抗
却又在根源处始终合一
从不曾真正分离
在这个春天救赎
已经是春天了
我没有留恋秋天的阳光
词语此时变的柔和
如一望无际的大海上
铺满洁白的雪花
我登上一艘远去的渡轮
想把自己钉在乞力马扎罗的十字架上
救赎从此开始
上帝手持的《圣经》已没有了文字
留存的只有
宽恕的言词和爱的话语
在十字架上摇曳的肉体
证明没有死去的还有等待接受审批的灵魂
在春天
我试图把自己的想象和记忆深深埋藏
在山顶重新发现新的花卉
不在留恋在夜幕合拢之时
拨弄没有声音的琴弦
靠一件外衣度过四季
我请求宽恕
一切在这个春天都结束了
没有如果
玷污的火和伦理
正在接受审判
天空中翱翔的雄鹰
预示着白雪与烈焰交融成史籍
上帝
留存一切
我已逃离十字架的约束
活着
青涩的果子
在风中摇曳
犹未成熟
却在形形色色的男人间游走
愤怒而幼齿的语言
刺痛耀眼的目光
放荡的笑声掩盖夜幕下的哭泣
一颗葡萄在奸淫的空气中
向着坚硬的石头坠落
此时语言变得湿润
母亲在墙的那边泣血
满目的黄昏
战火烧焦的土地
黄沙覆盖两片小小的脚丫
清澈的白云与笑声
因为一块奶油和面包而消失
未成熟的果实
被蹂躏在月光下
活着预示践踏
脆弱与温柔
漂浮在耶路撒冷的上空
昨天手拉手的寓言
勾列幼小的心灵
今天撒旦折断
还未成熟的青枝
依然是冬
春天陡然而来
视线却依旧埋葬冬天里
丰盈旖旎的思绪期待融化
有诗问柳
浅尝清荷
花间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何须叹声色流逝
光阴不留
一切最美的风景
内存高洁
任时光零落
心中莲盛如初
蓦然回首时
冬已缓缓走过
当看到柔和的春洒在目光里
清浅的时光
已变的奢侈
虚荣的希冀
残次的觉悟
一切在夜空中游弋
仍希望孤独的灵魂
在冬天独处
感悟佛说
身处何处
冥想
沧桑和过往
不知自己的前生
也不知道自己的来世
转经筒在旋转经幡在摇曳
薄凉悲悯
一念放下
将心在深处安放
众生不可复制
我认可
世上的我
只能是我
是独一无二
如同菩提树下的叶子
同在佛光的普照下
却呈现不同的色彩
路千百条
只我一人
旅途错综复杂
人是孤独的
但灵魂是自由的
自然随性如凡尘尘埃
既可天马行空
又可守望千年
寒风中暮鼓响起
黑暗即将主宰生命
孑然一身
是否抵达彼岸
佛说
作者简介:
时红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大学生文学创作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时红伟诗歌选集》、《时红伟诗歌选集第二卷》、《时红伟诗歌选集第三卷》、《时红伟爱情诗歌选集》、《纪委书记》、《欲之惑》等诗歌、小说集;在《诗选刊》、《诗刊》、《诗歌月刊》、《人民日报》等发表文学作品500多万字;获得国家、省级大奖十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