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 罗 老 师 画 作
《故乡印象》
文/严肃人
一条大路向山间
万树梨花遮望眼
不见人烟村落处
犁铧声响水潺潺

附记:
《呵, 故 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这首传唱千年的《回乡偶书》所以历久弥新,总能激起无数归客的共鸣,能够得到众人的认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仅道出了久别返乡游子的心境,又将故乡和他乡发肤上情感上千丝万缕的联系天衣无缝地粘合起来,艺术地表现出来了!不是吗,一个“少小”,一个“老大”,几十年的时光,物换星移,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这期间有多少个新人走向了崭新的世界,这“笑问”的儿童便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把我当作“客”的新人,这时空的错位,这稚嫩而善良的误会,也许并非诗人啼笑皆非不胜感慨的本意所在,他乡的打拼奋斗,他乡的辛苦劳碌,他乡的艰难险阻,他乡的酸甜苦辣,一切的一切都自然而然地都溶化在如流水般的光阴里,这光阴染白了鬓发,使早先那个海边的月光下,看瓜刺猹的小“闰土”彻底改变了模样,尽管如此,家乡陌生的儿童见状还能不无亲切地“笑”问,恐怕还是那未改的熟悉的“乡音”,这由父母教授四邻熏陶与岁月磨洗无碍的浓浓的乡音!
其实, 这故乡留在游子记忆深处永不退色的珍珠又何止乡音一串呢!将百岁老母送走百天以后的8月26日,笔耕不辍丹青常新的罗创国老师,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凭着镌刻在心底的记忆绘制了一幅画,一幅情真意切生活气息浓郁的山村风景画《故乡印象》:在他的画面里,从陡峭高峻的中条山延伸下来一条沙石坡路;山高水长,与路并行的是大山赐予的顺渠而来清澈无比的泉水,飞珠溅玉,常流不息;水路两岸,和风吹面,千树万树,杏花怒放,若是侧耳细听,蜂争粉蕊,嘤嘤嗡嗡;杏花深处,瓦舍参差,街巷纵横,炊烟袅袅;这边,犁托轮响,不绝于耳;那里,人影,牛影,鞭影,沃土……涌入我们眼帘的是山的巍峨,是水的清纯,是花的繁茂,是人的勤劳,这分明是童年天真清晰的记忆里大自然的春天,是故园朴素美丽的模样!
思念故乡挥画笔,山山水水总关情。罗老师的画笔如同拨弄五弦琴键的妙手,也把我带进了生我养我的故园。年复一年,那雨雪不住地剥蚀又被不断修复的土墙,那雨天泥泞晴天尘埃飞扬的小小的巷道,那大门口洋槐树上串串香甜的白花,那打麦场边几棵粗壮茂盛的小叶杨,那一顶顶点缀在田野里晃动的草帽,那汗涔涔喘吁吁低头向前的耕牛,那成熟的高粱雪白的棉朵,那穿梭在阡陌间扛锨挑担结实的肩膀,那回荡在村南村北东畛西畛爽朗的笑声,这一幕幕场景触碰着眼球,敲击着耳鼓,唤醒着沉睡已久的记忆!哦,这便是我的故乡,长眠着双亲乡邻、活跃着年岁不等的同庚后生、使我殁世难忘的故乡!
记忆的闸门已经打开,感情的潮水奔涌向前。当我凝视着罗老师这幅饱含游子思乡深情的画作的时候,我便沉入了久久的深思,仿佛我也回到了亲爰的故乡,刹那间,我突发奇想,不知能否也作一幅画,用文字,一种以生命写就的忘我的文字……呵,故乡!
原创于2022年12月18日运城






【平台编辑制作 : 马景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