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仁梯汪广仁》连载】
【编者按】笑容迎陌客,哀笔画强人。看淡人情事,文圆史上珍。这就是第一作者鲁岱,原名鲁仲强,一个地道的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大鲁村年逾花甲的男性作家。无拘生活小节,常痴呆于某一种无谓的追求。他自谦没什么成就,惟能让其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叫做自我欣赏。即便是文呀理的,写了许多(已经出版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诗歌《太阳韵》;一部38集当代神幻剧本《太阳韵》已送审国家广电局;一部约78万字的乡村振兴小说《黎明诗韵》已完稿;一部约23万字的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由此改编的38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仁梯汪广仁》已与汪琪铃合作封笔;一部120余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已完成2卷,可分卷出版;春晚押尾曲《难说再见》,2023年群星春晚已录用),可被人看重的却很少很少。但这人痴得可爱,无论是什么人,也甭管横眉竖眼,都一概的懒得回视,听凭自然。几十年光景,他一个心窟窿儿的钻呀闯呀,朝着那个鬼域般的魔秘空间,如入无人之境,一冲难遏。此君与汪琪铃合作的电视连续剧《仁梯汪广仁》到底如何呢?公众号平台《汪广仁教科文》拟分若干期连载此剧本,欢迎大家阅读点评!
奔腾的赤水河
鲁 岱 汪琪铃
一、《仁梯汪广仁》简介
【剧本名称】
仁梯汪广仁
【剧本来源】
由一部共38章、约23万字的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改编而成。原著作者鲁岱、汪琪铃;改编鲁岱、汪琪铃。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鲁岱,原名鲁仲强,男,1955年8月21日出生,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大鲁村人,退休教师。曾经做过农村医生4年,任教过初级中学13年、高级中学10年。有生物和实验两门学科小文凭。自学过高等院校的数学、物理、语文、化学、医学等课程,还喜欢哲学、天文、历史、写作等学科知识。为人笃实,诚信善良,好学向上。虽然知识浅薄,底蕴俗软,但敢于学界碰硬。在文章发表方面,理科论文居多,现时文科作品主要是新、旧体诗歌,散文,剧本,长篇小说等。已经出版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诗歌《太阳韵》,已完稿一部38集当代神幻剧本《太阳韵》、一部约78万字的乡村振兴小说《五谷香韵》、一部约23万字的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由此改编的38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仁梯汪广仁》、一部120余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央视春晚押尾曲《难说再见》等。现任《至德文化》执行主编,《采风中国》于2022年6月号公益宣传了本人。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笑容迎陌客,哀笔画强人。看淡人情事,文圆史上珍。
第二作者汪琪铃,女, 1987年出生,贵州省贵阳市人。五岁绘画父女见报,六岁书法春联赠民,七岁省报发文获酬,十四岁考上读大学。曾就读铁路司机学院运管专业、商高经济学本科、电大汉语言本科,曾出任万龙中学副校长、东莞手袋业财务总监、《中国教育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现在成都、贵阳、重庆私营企业。
【剧本类型】
电视连续剧
【题材分类】
半传体人物记
【内容提要】
剧本《仁梯汪广仁》,38集,约26万字,以半传体形式,记述一个拥有圣贤般智慧与人格之当代中国教育家、思想家——汪广仁的人生历程。汪广仁从一个“顶职”的小学教师,成长为实验中学校长、国家级教育专家和思想家。但由于工作过于出众、方法比较奇特,难以被当地部分官员接受,被迫辞去公职而个体创业。从2000年底开始,他离开公办学校,先后独立创办贵阳市白云万龙学校、贵州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中国国际教育科学文化出版社、中国教育科学出版集团、《中国教育科学》杂志等教育文化实体。期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倡发起中国教育家大会。参加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基础教育专家代表团赴美、英、法、德等国讲学,被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6所名校客座教授。一生仁德,清廉春秋。
【思想内涵】
不在乎他人眼色,只为天才人物鼓与呼。出身不由己,人生可选择。一个人,无论出生与地位如何,都可以实现人生奇迹,都可以打造事业巅峰,都可以为社会创导仁梯精神!愿每一个人,包括教师仁人,都能成为生存的佼佼者,都能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材,都能成就一番事业。仁梯精神,造就平民的渴望,造就天才的梦想,造就一代“仁德天下我能行”之良好社会风气。《仁梯汪广仁》,助力人心向上,助力民众团结,助力国家兴荣,助力世界丰姿多彩。
【故事梗概】
出生在中国贫困时期的川黔滇三省交界之赤水河岸的汪广仁,在度过生死大关的童年之后,利用天生的身体特质,努力学习,奋志工作,克服重重困难与各种人政阻碍,创建了新的生存法则。在中国教育以及世界教育的天地里,纵横捭阖,弛骋千里,勇敢翻翔,先后研究出悬疑学习法、快速作文法、自控教育法、悬疑教学法、汪子德育、德治天下、中国教育科学、汪广仁教科文等诸多先驱性理念,为中国及世界教育科学,为人类社会注入了一股蓬勃生机与活力。他,持大教育观,高举中国主义大旗,奉行少说话、多听话的做人德性,无论是公职行为还是个体奋博,都将勇敢向前,为家为国,创建一个又一个的华夏文明,让一种仁者之美,伴随中国传统的德行,惠美国人,惠美天下。同时,以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完美的生存品性,建树着一挺教育与做人的大社会标杆——仁梯精神。
【分集梗概】
略
【各集标题】
第1章 奔腾的赤水河
第2章 掌劈“小魔王”
第3章 过目成诵
第4章 窗寒眉暖锁伊人
第5章 从赤水河岸登仁梯
第6章 香喷喷的字
第7章 又一个“孔子”先生
第8章 快速作文,神也
第9章 大教育观,纵横历史几千年
第10章 中国主义
第11章 仁慧成天偶
第12章 自控教育的“星火杯”
第13章 教法百种,独钟悬疑
第14章 迟到的墨水波澜
第15章 汪子德育(1)家德为根
第16章 汪子德育(2)学德为崇
第17章 汪子德育(3)国德为天
第18章 春蕾
第19章 感恩祖国的每一块钱
第20章 少说话,多听话
第21章 风采一帜
第22章 理不顺的脸盘儿
第23章 天堂坪,父诲耀天
第24章 万龙掀海云涛笑
第25章 河成水涌浪高
第26章 有一种暗能量叫做渴望
第27章 上升定律
第28章 与伟人握手
第29章 立杆巅峰敢吐诚
第30章 甘香小溪赤水的浪
第31章 习水河扬波,掀彩琪麟
第32章 港涨天高
第33章 仁梯上的彩虹
第34章 南宁的天空动广宇
第35章 不忍高天落泪
第36章 继美我华夏文明
第37章 一种仁者之美
第38章 德,让天下安(仁者结局)
二、《仁梯汪广仁》连载(1)
38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仁梯汪广仁》第1集
奔腾的赤水河
鲁 岱 汪琪铃
【主题曲】(歌词)
赤水河 (踏莎行)
汪水天池,溢流飞展,长龙绕岭穿山县。惊仙瀑布虺休游,奇闻美酒馋河满。
广出英雄,新星又现。仁声义举铃琪闪。巅峰导引育梁才,江山赤水恒流远。
【剧情开幕】
从四川合江县城与马街之间的赤水河大桥看赤水河内的水,奔流翻滚,掀浪千尺,哗啦啦的直涌长江口。惊涛拍岸,美景醉人。
赤水河一级支流习水河,河水与赤水河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上游左岸交汇,掀起一个大旋涡,浪花涛天,直击河右岸的马尿岩山脉。
马尿岩,又叫梯子岩,高耸陡峭,悬空起雾,在红霞的映衬下,灼闪耀眼,眩幻满天,一派天地融合景象。
在马尿岩峰顶,北斗星天权文曲座方向上,忽然出现一团红云。这时刻,正逢东方日出,美丽的红霞与云团交相辉映,熠熠闪光。片刻,这团红云在高空中翻然舞动,辗转翩旋。看看红日,冲出地平线之后,迅速攀升,将一缕缕温馨的朝阳洒向天空,洒向大地。于是,红色云团反射在马尿岩峰巅,顿然漫射,通联着云朵一道儿形化、仙化、活化。
从赤水河右岸望去,这团云已经造型了,神奇了——慢慢的显现出一个活美美的“空中飞人”!这个人,仿佛还在亨歌《赤水河》:“汪水天池/溢流飞展/长龙绕岭穿山县/惊仙瀑布虺休游/奇闻美酒馋河满//广出英雄/新星又现/仁声义举铃琪闪/巅峰导引育梁才/江山赤水恒流远。”
歌声中,马尿岩上,忽隐忽现的有一架云梯。云梯,上接红色云团,下连马尿岩山体,还与赤水河水面上的晨雾,摇融耦合,忽闪忽波。这时,再看这个人,驾着一只“文昌虎”,坐其虎背,手执一枝巨笔,用作虎鞭虎棒什么的,训虎、笞威,吆喝着虎匹沿着那云梯,一级一级的徐徐降落——穿过波雾,跨过赤水河上空,直登马尿岩顶。
顷刻,赤水河以马尿岩河段为基点,至上游和下游,所有河水,翻腾千丈,波涌连天,澎湃不息,上汇支流,下入长江,注通大海,涌向远洋……
【婴儿降生】
突然间,赤水河右岸习水段内的一户人家,传出了婴儿降生的开喉声:“啊!嗬海,嗬嗨。”
【旁白】
一个崭新的“仁梯”世界,就从这赤水河右岸贵州省习水县长沙区长沙公社的广袤时空中开启了!时间是1962年10月31日,夏历10月4日,辰时。婴儿的母亲叫周希伦,父亲叫汪相卿(也叫汪深荣)。这个家子已有了兄姐各2人,婴儿排行第五。
【人物出场】
孩子的父亲汪相卿:身躯健壮,体型较高大。五官端正,浓眉大眼,一副官服形象、医师形象。站在房门外的汪相卿,听到婴儿哭声之后,喜的自言自语:“好!顺产了。安全,安全是大事!”
【从房内传出声音】
接生张家春医师: “希伦嫂子,又是一个男孩子。”
周希伦:“看看孩子,正常吗?”
接生医师:“正常,正常。小帅哥!”
接生医师:“周嫂子呀,我看这孩子是文曲星下凡喽!”
男婴母亲周希伦:“多谢金言!”
婴儿啼哭:“哇!嗬嗨,嗬嗨!”
婴儿母亲周希伦:“许医师,叫他爸爸进来。”
【场面对话】
“咔嚓”一声,房门打开了。
汪相卿从房门外走进房内。汪相卿迅速去床边观看婴儿。
汪相卿:“嗯,不错,相貌儿还帅!”
周希伦:“他爸,给孩子起个名儿吧,使唤儿方便。”
汪相卿:“嗯,是应该取个名字。叫什么呢?我想呀,应该让孩子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呵,有了。就叫‘为国’吧!”
周希伦:“为国?好!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
长沙区委副书记杨国权夫人张医师:“汪书记的这个名字取得真好,将来一定是你的接班人。”
汪相卿:“哈哈,接我的班那算什么?我做了半辈子医师,才捞个院长、书记。这孩子呀,这为国呀,我想他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接生婆张医师:“那将来汪为国接周老师的班一定会成为一个教育家,接汪书记的班一定会成为一个思想家!”
周希伦:“嗨!哪有你说的这么好?”
张医师:“一定是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哈哈哈!”
【场景】
一条长长的长沙公社老街。这街道,东南与长期公社接壤,西南与旺隆公社相连,西与白云乡毗邻,西北、东北同四川省合江县隔河相望。长沙老街房屋是典型的吊脚楼和四合院,出檐深远,小楼别致。街道多为石阶,梯形,很少平直,古味甚浓。汪相卿家就位于这条老街的中心地段,大门朝街,入内呈合院建筑,这都是先辈们留下的勤俭财产,虽然被战乱毁损了一部分,但仍可宜居。
这是一个晴好的日子。上午,初冬的暖阳洒遍了赤水河两岸,洒遍了长沙老屋的街街巷巷。居民们忙活儿的忙活,赶道儿的赶道。除了少数老人和孩子偶尔闲聊闹乐之外,整个街道仿佛突然出现了一种特别的生机。“三年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西楼会议”得到有效的落实。
【周希伦出场】
周希伦,中年妇女,一副富家千金小姐形象,饱食书文。周希伦曾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和大教育家陶行知的学生!周希伦,可谓一代中国文秀。
“满月”的这一天,周希伦将孩子抱出了家门,来到门口老街道。
【场面】
“噼哩啪啦!”老街内忽地响起了一阵爆竹声。声响尚未尽尾,就有街人陆续的围拢了过来,这是街上暂停劳动或工作的干部和群众。他们只有一种导向,就是出来看看这个刚出月的孩子长啥样,也顺便分享喜糖与红糖水的美味。虽然说这种“请客”方式极为简陋,但人们依然热闹纷纷。
两奶妈陈光荣、王都泰一人一手抱着、搂着孩子。周希伦分喜糖。周希伦的母亲提着茶壶给人们沏红糖水。汪相卿的父亲端着一叠茶杯。众人中,有喝糖水的,有吃喜糖的,有说说笑笑的,热闹一团。一会儿,汪为国的第三奶妈、原长沙区公所厨师王阿姨也及时从长期公社赶来了,想逗为国笑。
一阵子过后,不少人都想伸着脖子一览孩子的面容。
【第一主人公露面】
这时的小为国,似乎一下子懂事了许多。他被抱在奶妈的怀里,还活奔奔儿的享受着这美妙的人间世界。看看他,在许多人的目光中,倒是更显得清瘦而不失帅味,憨实却愈发灵美:
一对眼睛儿,东张西望,仿佛在感觉这个世界的新奇怪美;一挺高耸的鼻儿,时不时的扇动一两下,感受着这老街内清新的空气流;脸蛋儿圆不溜秋,在太阳的映射下,闪儿闪儿的润泽有光;小嘴巴微微开合,好像在给众人授课:“我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时代,尽情享受吧!”下颌兜窝窝,地阔天圆;耳朵仅现出个耳唇儿,探听着外面世界的各种声响。整个身儿是那么的妙美、匀和、可爱。上身着装青蓝色袄儿,下身裤儿绿色,直挺挺;灯芯绒鞋面,合脚合美。还有一顶白色的小帽子,顶端吊着两个红色小线球儿,倒也真有点儿象征着那难能攀摘的人类教育科学成果呢!
【场面对话】
孩子汪为国已经3岁了。
一天,周希伦领着儿子为国在家里玩。
汪为国问妈妈:“鸟儿为什么会飞?”
周希伦:“乖,那是因为鸟儿有翅膀呀。”
汪为国:“妈,那草儿为什么能长呀?”
周希伦:“草儿有生命嘛,有生命的草儿树儿都能生长。”
汪为国:“太阳为什么总是圆的?月亮为什么有时候缺了?”
周希伦:“好孩子,你问的太妙了。”说着,周希伦一伸手将儿子抱了起来,亲了又亲。微笑着说:“我的卫国真聪明。”
汪为国:“妈,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周希伦:“呵,好儿子。妈告诉你。太阳月亮都是圆的。只是有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挡住了太阳照射在月亮上的光线,导致月亮缺了一部分。”
汪为国:“太阳、月亮和地球是啥样儿的转呀?”
周希伦:“这个嘛,候你长大了,到学校去读书,老师会告诉你的。”
汪为国:“不,妈妈,我现在就要你告诉我。”
周希伦索性把儿子抱起来,向门外的街道走去,还边走边说:“太阳转,月亮转,我们的地球日夜转。为国长大了,我们到街上去转转。”出了大门,也许汪为国被街上的行人摊点吸引了,从妈妈的怀里蹿下来,牵着妈妈的手,逛闲在人群中了。
【喝汤药场面】
又是一日,小为国一连病了好几天,时烧时退,不见好转。汪为国坐在小凳子上,问身边的周希伦:“妈,我为什么总是这样病?”这时,周希伦没有回答。她只是噙着泪水进了厨房,将刚才煎好了的汤药从罐子里倒出来,吹了下子雾汽,散散热,估计已经不烫嘴了,便拿过来喂给为国喝下。可是,为国坚决不肯喝药,还嘟哝着个小嘴儿,气呼呼的说:“妈,你不跟我说清楚,我就不喝药!”这时,孩子妈开口了:“这都是因为你的身体不好,抗病力差,才常常得病。”“我为什么身体不好?”为国又要发问:“我为什么抗病力差?”周希伦看着儿子瘦骨嶙峋的身体,不觉心头一酸,泪水“扑簌”一下子冒了出来,接着,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这时的为国慌了,他似乎知道是自己不好,惹事了妈妈伤心。于是,他立即起身,去妈妈的手里接过了小碗儿,一口“咕噜”的将汤药喝了个底朝天。见如此,周希伦一下子过去抱起了儿子,亲了又亲,也让自己止住了哭泣,只是嘴里情不自禁的说话:“我儿身体虚弱,经常患病,药罐子不离。但我儿挺聪明的,更听话!”听妈妈这么一说,汪为国便又说:“妈,从这一次开始,为国每次喝药都不再惹妈妈不欢快了,每次的药我自己喝。”“妈喜欢为国。”
【旁白】
1966年冬,中华大地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式拉开了帷幕。但是,赤水河地区境处川黔滇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段,让这场大运动迟到了近一年。1967年9月,赤水县正式罢工罢课闹革命,打倒一切反动派的“红袖章”从城市游行到乡村,于是,有一天……
【场面】
一个左臂扎戴“红袖章”的彭姓人,吃饭刚过一半,突然间想到了“汪相卿”,嘴里一边咀嚼一边自言:“嗯!这个汪相卿,不老实,有问题。他怎么还想当宰相了?怎么还妄称自己是公卿了?反革命!走资派!”又吃了几口饭,索性搁下了碗筷,将那一只带着“红袖章”的手,用力将桌子一拍,恶气自语:“我看你真够坏的,走资派还在走!你看看,二儿子为忠,四女儿为华,三儿子为明,五儿子为国——中华民国!嗯,这还得了?反动派!还想复辟资本主义?该批,该斗!”于是,饭也不吃,丢下餐食,拔腿起身,直往门外怒气冲冲走去……
【汪相卿的家】
一家人正在吃饭。
汪相卿:“今天上午,红卫兵司令部的二五派金司令找了我。”
周希伦:“什么事?”
汪相卿:“还能有什么事,说我们家全都是反动派!”
周希伦:“他们凭什么?”
汪相卿:“说我们家几个人的名字,是中华民国,说我妄想当宰相!”
周希伦:“乱弹琴!”
汪相卿:“不可多言!”
周希伦:“那我们怎么办?”
汪相卿:“必须更改名字!我更名为汪深荣,为国改叫汪广仁。其余的儿女都必须取定新的名字。”
周希伦:“一派胡闹!”
汪相卿:“改个名字也好。就说为国吧,改叫汪广仁。响亮!”
周希伦:“嗯,也好。广施仁德,济美世人!”
汪相卿:“说得好!吃饭。”
【旁白】
一个崭新的红色名字——汪广仁,就这么着的堂堂正正地被写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的人文历史史册!
【场景】
又一日,晴空万里,冬温怡人,无风。习水河岸,满目丛山,暖气圆团;赤水河岸,一片温馨,雀鸟和鸣。整个长沙街道像一块长型半岛式沙洲。看这长沙公社,耕地面积4万多亩,林地面积近8万亩,遍地森林,生气涌动,活态横飞。周边的太公山群与太母山群,横挺于赤水河两岸,将赤水河装点得陡峭如削,高低错落千丈,瀑布悬天。
这日早饭后,长沙公社老街上有一群人准备去这个公社辖域内长沙村附近的山岭马尿岩,采摘野生的火龙果食用。火龙果,生长于温湿的山林中,常攀援于肉质灌木,具气根;浆果,红色,可作蔬菜、水果食用。每年7至12月开花结果,现在正是采摘的最佳季节。
【场面对话】
这一群人,约有20个,多是街头里的妇女。
周希伦提着篮子准备出门,与街中妇女们一道去马尿岩采摘火龙果。
汪广仁:“妈,我也要去!”
周希伦:“那怎么行?你一个孩子家的,咋能出这么远的门?”
小广仁:“妈,不怎么远,不就是几里路吗?我能走。”
周希伦:“又是山又是水的,去了很不方便。你还是呆在家里和爷爷一块儿玩吧。爷爷会陪你玩的。”
小广仁:“妈,我从来没有远看过赤水河的,今天一定要去看看,看那赤水河里的水,究竟怎么流!”
汪广仁的爷爷:“希伦,今日天气晴好,人又多,路程也不远,你就让孩子去见见世面吧!再者,妇女们轮流抱一程孩子也方便。”
旁边的一个妇女赵建琼也跟着劝说周希伦:“广仁快满6岁了,还不曾远看那赤水河的。你让他去,我帮你抱抱孩子。”
周希伦:“谢谢你。为国,呵,不,广仁,到了马尿岩你不可乱跑哟。跑掉了没谁去找你的。”
小广仁:“妈,我不会乱跑的,我只想站在山上远远看看赤水河。”
周希伦:“好。走。跟着人群。”
小广仁:“好喽。去远看赤水河哟!”
【场景】
汪广仁与妈妈一道儿的跟行在这去马尿岩的人群中。
马尿岩,背靠太公山,面朝赤水河;雄峻挺立,巍峨高耸,大有“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之壮景!从马尿岩山麓至山巅,都长满了野生的火龙果,更有许多不知名儿的肉质灌木茂盛其间,这是火龙果最佳的生长环境。马尿岩从下向上有一条石阶小路,直通山顶。据说,这条路是清朝道光年间当地人安路德及其先辈们主持修建的,其石阶宽若1至1.5米,盘旋于悬崖峭壁之间,成“之”字型拐绕而上,可以通行马驮子,是昔日长沙村及其周边地区人民入山过路的要道。在马尿岩的半山腰,有一处较为平整的“腰托”,这是一处自然生成的小平台,约有百余平方米。大凡这地区的人们上山采果什么的常常在此处休息或聊事。小平台的中央有一块天然的大石头,平整,圆和,体积有几个立方米,上端平面也不下3个平方米。当地人都将这块石头称为“仁佛鼓”,又叫“香炉石”。传说是许久以前一位佛教小神仙在马尿岩留遗下来的一个小鼓儿玩具。
【场面】
从长沙公社街道上过来的一群人,来到这“仁佛鼓”就停了下来,准备在这儿“安营”采果。周希伦也准备让儿子坐在仁佛鼓石面上,平稳,安全。
【特景】
周希伦将儿子抱起来放在仁佛鼓上面一坐,顿见小广仁红光满面,活态欲飞,还仿佛有一团红云从这仁佛鼓上,拔石腾冲,直往赤水河上空奋绕。周希伦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深怕儿子有什么不测或闹出来了什么问题。可是,当她再定眼细看时,广仁并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泰然自若的坐稳在石头的上面,这才使周希伦放下心来,还认为是自己的眼睛放花呢!接着,她又检查了一遍儿子的身体,见实在是发现不了有什么异常,便安心的就近仁佛鼓周边采摘野生火龙果。
【场面】
周希伦离开之后,小广仁突然的站立了起来,面对眼前滔滔奔流的赤水河里的水,惊叫起来:“呀!美丽的赤水河,美丽的赤水河水,千里奔腾,万里长驱,掀江倒海,翻涌不息!”
【特景】
小广仁喊完,赤水河里的水,像是长了耳朵似的,听到这个小孩子的诗喊声之后,忽然间真的无风暴涨,波浪掀天,澎湃击岸,奋涌翻前。又忽然,所有赤水河喷起的浪花,连成一片,翩跹飞舞,蹈若长龙,连地接天,汲光允暖,灼闪晴空。翻水流诗腾岸画,寄人颂国写河情!这时,年仅不足6岁的汪广仁,更是触景生情,开喉吟诵:
赤水河中浪撞天,高低远近总相连。
太阳星月留光影,滨岸人灵拔地仙。
龙果红红馋我醉,叶蕾绿绿灌浆甜。
立于仁鼓观河水,万里江流一口编!
【街头悄议】
一群妇女围在长沙公社街头。
妇女1:“嫂子,自从我们那一次去采摘火龙果之后,小广仁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妇女2:“是呀她妹子,这些时候,小广仁常常闹病,有时一卧就是好几天。”
妇女3:“我看呀,准是被那赤水河的流水吓坏了的,不然,怎么这长时间了的出怪病。”
妇女4:“嗨,你们可能不知道。赤水河常常有虺虫出没,小广仁就是遭受那水虺的毒箭射了,蛇毒在他的身体内慢慢的发作了。”
妇女5:“我说呀,广仁就是那日他神喊了一通话,惊动了马尿岩的山神,犯了晦气,才致他经常患病,还昏死了两回。”
妇女1:“嗨!你们都别乱说了,那都是迷信,小广仁身体本来就一直不好的,更遇着了这些年穷,吃喝营养跟不上,所以才得病。”
妇女6:“我同意王妹子的看法。我想,咱们街坊邻居的,得想想法子,帮帮他们才是。”
妇女2:“谁个不想帮?只是我们没这个能力啊!”
又有几个妇女异口同声:“唉!我看这事也真是为难。”
长沙区银行主任王培荣路过她们面前,丢了一句:“那个为国死娃儿,文曲星下凡,死不了。你们操心什么?!”
妇女们一个个的垂头丧气,各自回家。
【场面】
又是一天,小广仁突然昏死过去了!
周希伦慌乱的没了头绪,只一个惊恐的“呜呜呜”哭了起来:“广仁儿呀,这一次你病得好苦啊!一连几天,你这是第三次昏死过去了。呜咽,呜……”
很快,这哭声惊动了家人,惊动了邻居。于是,广仁的爷爷急得说:“快,快去请医生。呵!不,快,快送到区医院去。”
【长沙区医院】
长沙镇的街西头,有一家较大的医院,是由长沙区政府创建的。主要是中医,西医也有。虽然医疗条件还较差,但在这地区儿肯定是较好的医院。
周希伦的一家子将昏死过去了好一阵子的小广仁抱到医院里,立马就有几个医生出来会诊了。有拿听筒检查心脏的,有伸出指头把脉的,有检查呼吸的、看舌头的,还有一个医生,拿了一杆手电筒翻开小广仁的眼睑而检查瞳孔的光反射情况。忙的不可开交。但是,一切检查和会诊的结果趋向一致:孩子已经死了,没救了!
“不!医生,你们再仔细看看。”周希伦抱起孩子悲惨地哭说:“求求你们了,医生。你们再想想法子吧,这孩子还不到6岁啊!”几个医生又朝孩子望了望,依然是轻轻的摇着头。其中,有一个医生叫赵大学,是院长,他又去翻看了孩子的瞳仁,之后就用一种低沉的声音说:“这孩子实在是没救了!”
“哇!孩子爸。”周希伦放声大哭了起来:“呜呜,我的天呐!孩子爸,孩子爸,你怎么还不回来呀?呜咽,呜咽。”旁边有几个妇女,她们一同的去搀扶周希伦,不料自己也“呜呜”的都哭了起来!还是其中一个人边哭边劝慰:“周老师,我们还是回去吧,就是他爸回来了,也是没办法的。人死了,哪能复生啊!?” “不,不!”周希希不肯离开医院:“我不回去!我的儿没死!我的广仁儿不会死的!儿呀,儿呀,你睁开眼睛吧,睁开眼睛看看妈!儿呀,儿呀……”
惨烈的哭喊声,让在场的人都悄悄的流出了眼泪,让整个医院似乎都为之动了哀容。
周希伦越哭越伤心了,越哭越疯狂了。她抱着小广仁,亲了又亲,摸了又摸,看了又看。横竖不肯离开医院!无奈,广仁的爷爷发话了:“把孩子抱回去。”于是,几个妇女都上前去搀着周希伦连同孩子,慢慢的走了出来。
【汪相卿的家里】
回到家里,汪广仁的爷爷叫了几个人,找了一些木板子,装订了一个小木箱,把汪广仁装进入了小木箱子里。依这儿的习俗,婴儿或儿童死亡之后是不用留在家里过宿的。因此,当天午饭后,被装进小木箱子里的小广仁连同木箱就很快的入土安葬了!
一切完事之后,周希伦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痛哭不止,叫喊不休。人已经哽咽着喉子而发不出声音了,但还在抽泣啼哭,还在嘶哑着呻吟:“我的儿呀,我的广仁儿呀,你真命苦啊。还不到6岁,就这么匆匆的走了!儿啊,你爸还没有回来呀!哇,孩子他爸,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广仁已经埋了,已经入土了!孩子爸,你回吧,回来看看你儿子吧,回来看看你儿子的坟冢吧!呜呜呜。”
“喂,喂喂!周老师。”突然,一个10来岁的叫沙明乾的瘦高个男孩子,气喘吁吁的闯了进来,劈口就说:“周老师不要哭了,不要哭了,汪书记回来了!”
“啊!”整个屋内屋外几乎所有的几十人,一下子让闷沉沉的空气翻风了过来,一涌而出,望着汪深荣从远处向这屋子飞奔过来。
【押尾曲】(歌词)《汪广仁》
一支笔呀出于赤水长沙,一砚墨水掀起波涌天涯。文曲星,济世新篇垒牍,自控悬疑太多的创新如神话。赤水河上的仁梯立地挺拔,风采岁月一德耀彩霞。汪广仁,中国教育一奇葩一灯塔。
一杆笔墨澎湃天下,智圣人灵丰富了诸子百家。汪子德育,拓新文明时代,教育家思想家已蓬勃无瑕。赤水河上的仁梯执仁挺拔,风采世界一德安中华。汪广仁,人文中国一奇葩一灯塔。
【第一作者简介】
鲁岱,原名鲁仲强,男,1955年8月21日出生,湖北省大冶市人,退休教师。曾经做过4年医生,任教过初级中学13年、高级中学10年。有生物和实验两门学科小文凭。自学过高等院校的数学、物理、语文、化学、医学等课程,还喜欢哲学、天文、历史、写作等学科知识。为人笃实,诚信善良,好学向上。虽然知识浅薄,底蕴俗软,但敢于学界争峰!在文章发表方面,理科论文居多。现时文科作品主要是新、旧体诗歌,散文,剧本,长篇小说等。已经出版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诗歌《太阳韵》;一部38集当代神幻剧本《太阳韵》已送审国家广电局;一部约78万字的乡村振兴小说《黎明诗韵》已完稿;一部约23万字的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由此改编的38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仁梯汪广仁》已与汪琪铃合作封笔;一部120余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已完成2卷,可分卷出版;春晚押尾曲《难说再见》,2023年群星春晚已录用。现任《至德文化》执行主编,《采风中国》于2022年6月号公益宣传了本人。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笑容迎陌客,哀笔画强人。看淡人情事,文圆史上珍。通联→邮编:435125;地址: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大鲁村;手机:13477739786。
【林静转自《汪广仁教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