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
文/董雅倩
距离午夜十二点还有二十分钟,温柔的灯光中循环着那一首我心底深处有些泛黄的《成都》。不知不觉间离开你独自出外闯荡已近三年,三年的时光竟如白驹过隙般,如此匆匆。三年里,我工作在古风古韵的北京城,感受过历史的厚重深沉;也游览过繁华时尚的上海滩,体验了现代都市的纸醉金迷;也拜访过海峡那边的宝岛台湾,观赏了宝岛的别样风韵。但记忆深处永远忘不了的只有你。不管阴雨连绵,还是艳阳高照,不管华灯初上,抑或晨曦朦胧。
那是祖国西南的一个平原,群山环绕,在历史的岁月里,你如同一个从天而降的美人,跌落到成都平原,镶嵌在祖国大地。不管身旁的喜马拉雅山脉如何挺拔雄伟,顶天立地,你总是以你的姿态站立着,骄傲地站立着,在这块土地上润育这一方水土,润育这一片子民。
记忆里的你总是温润而潮湿,三月便开始连绵地下起小雨,一直持续到七月。整个春天,都是泥泞的小路,我满心的怨言,嗔怪你竟舍不得洒下几丝阳光,竟舍不得拨开那讨厌的几朵阴云,在心底怨恨你这个阴郁的女人。乌云还是天边的乌云,细雨依旧绵绵不停,泥泞的小路为我的小白鞋点上几朵褐色的小花。小路两边的田野里却悄然发生着变化,水田里矮矮的秧苗竟已及腰,从嫩黄化作深绿,将门前小河的流水染成醉人的碧玉;油菜田里满满是肥硕的叶子,他们互相挤着、推着、闹着、嚷着去迎接细密的春雨,深怕错过这一次相遇就是诀别,再过一个月这一片深绿即将化作金黄,引得蜂蝶阵阵;路边不知名的野花也在细雨中摇曳生姿,那姿态就像舞台上最动人的舞者在用灵魂舞动生命的赞歌。我开始理解你的温润潮湿,绵绵细雨里,满载着你对生命的滋润,柔柔微风中,吟唱着一曲曲生活的歌。
我的整个童年岁月里,满眼满心都是绿色的翠竹。我家住在一片小竹林里,微风拂过,竹叶与竹叶便相聚在云端,他们小声的欢笑着,打闹着,诉说着对蓝色天空的向往,和路过的微风点头微笑,我喜欢听他们在风中讲故事,那故事里有大海和蓝天。妈妈在春日里总会带我摘竹心,细长嫩绿的竹心紧紧地缠裹在竹梢,她是竹的新叶,更是竹的希望。长长的绿竹心被我整齐地罗列在白瓷盘里,煮成茶,味微苦,色泛黄,却能清热解毒。竹林里的那一片竹荫,是我小时的乐园:那长满长脚的浑身黑的发亮并且翅膀强健有力的竹壳虫是我的第一个玩伴,用绳子绑上腿,我便能一个下午疯跑在这片绿色中,不知疲惫;那埋头苦干的蚂蚁是我的另一个玩伴,摘一片竹叶摆弄,折一只小船下水,抓一只蚂蚁上船,他的名字叫鲁滨逊,我要带着他环游世界。当然竹筒饭是小伙伴们周末的必备小食,劈开绿色的竹筒,露出白色的冒着热气的饱满饭粒,竹香裹杂着饭香还有特有的腊肉香,我能一口气吃掉五份,然后半夜在床上撑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还有挖竹笋,炒竹笋再加上回锅肉,它们一起构成了我所有的美好童年。至今我依旧记得,坐在竹林下听风听雨听世界,写字看书赶作业的每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
成都人喜食辣椒,最初与气候相关,四川气候潮湿,辛辣食物可除湿去痛,但日子久了,辣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口味而是一种生活。川菜喜欢加各种调味佐料,仿佛食物本身只是一个配角,我们要吃的是味儿,而非食。成都的辣与湖南的辣不同,湖南人喜欢纯辣;湖北人喜欢辛辣;重庆人喜欢香辣,而成都人喜欢麻辣。烹饪食物的方式其实反映了一个地域人民的人生哲学,生活不是单一的一种味道,所以我们在食物中加入辣椒、花椒、麻椒、香油、葱、姜、蒜、酱油、耗油、牛油、菜籽油、八角、香料、糖、醋等佐味,因为在成都人的人生哲学里兼容并包才叫生活,多姿多彩才是人生。喜欢吃只是成都人的特点之一,除此以外,成都人还喜欢休闲:麻将是一种休闲,因为这里面蕴含着分分合合的智慧谋略和血战到底的坚持不懈;喝茶是一种休闲,茶馆茶桌边,下棋聊天处,讨论的不仅是闲天,更是人生处世的哲学与智慧;火锅也是一种休闲,一天三顿,只要你愿意可以从早吃到晚。涮菜的时间、火候、温度,佐料的配比、咸淡、色泽都是内心的取舍与调和。路边垂钓的老者亦可自吟山水之乐,尤享天下之闲。
世人总言: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殊不知真正的大智慧不在乎你身处何地,而在于你心属何地。天下之大,你若心中无物,自然无处可放书桌;天下之小,你若心中有书,自然随处都是舞台。这里以西南一隅育出“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太白,这里以濯濯锦江水滋润“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诗圣子美,这里流传着“一门三父子,兄弟皆翰林”的美谈,这里更有新中国伟大的领航人邓小平的奇闻轶事。是的,这里有安逸;但是,这里又不只有安逸,这里更有大智慧,大人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山”是杜甫笔下春风和煦的成都;“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是张籍笔下山清水秀的成都;“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是李商隐笔下浪漫深情的成都;“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是陆游笔下繁华俏丽的成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成都,那个可以和你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的——成都。
作者简介:
董雅倩,中学语文教师,自小便热爱文学和写作。对于生活和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体验。最喜欢的作家是龙应台,喜欢她带有深度又饱含情感的文字,喜欢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与智慧。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