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宝安区人民政府等联合承办的第七届深圳科技影视周在深圳宝安区隆重启幕。
本届科影周以“未来已来”为主题,同步举办“了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和“中国能源科技影视大会”三大版块活动,同时聚集国内外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举办了主旨论坛,共同探讨科教影视的未来发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等话题。倍受关注的是,被誉为国际科教影视界“奥斯卡”的“中国龙奖”也在科影周上正式揭晓获奖名单。

科教影视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应邀参与主旨论坛的嘉宾阵容强大。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理事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季林,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顾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理事长武向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丕民,原国家电影局局长刘建中,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王伟光,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林祥,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张景中,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国家一级导演高光磊等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与会。
季林表示,科教兴国是国家长期不变的国策,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今年的活动邀请了许多院士、专家学者,还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共话新时代科普工作如何融入全社会?科教影视工作如何推出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届科影周同时举办了两项大奖的颁奖典礼——被誉为国际科教影视界“奥斯卡”的“中国龙奖”和国内科教影视最高行业奖项“科蕾杯”。据了解,“中国龙奖”自2000年创办以来,深得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与青睐,迄今已有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部作品参评,已经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交流平台。
本次科影周上,主办方对科幻较为重视,公益展演了包括《独行月球》《流浪地球》《末日重启》等科幻大片,进一步强调了科幻在科教影视方面的作用性。并特别邀请科幻大咖吴岩担任“中国龙奖”复评评委,参与评审科普科幻影视作品50余部。吴岩在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讲话对“中国龙奖”参赛作品进行点评,祝愿活动越办越好,也表示科幻与科教影视最应该相互结合,相互支撑。

14日下午,第七届深圳科技影视周主体活动——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分论坛”成功举办。进行了《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元宇宙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方向》、《硬核科幻影视的未来发展》、《时尚之美、美在文创》、《守正创新、惟道是从》等讲座与论坛。活动由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业务部主任刘璐璐主持。

其中《硬核科幻影视的未来发展》由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科幻委员会和青少年委员会承办、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协办。协会科幻委员会兼青少年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发起人、科幻作家超侠在视频讲话中表示科幻能在科学教育、电影电视方面,对青少年未来的影响和发展都有所增益,希望科教影视的事业能与科幻一起繁荣,走向新的辉煌。


南科大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陈发祥出席并主持“硬核科幻影视的未来发展”专题论坛,与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兼理事长马国宾,《科幻世界》杂志专栏作者、青年科幻作家王诺诺,围绕“硬核科幻是什么?如何看待硬核科幻影视中的科学错误问题?我国硬核科幻如何突围以及如何走出一条与好莱坞不同的审美路径?”等问题进行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对于科幻来说,硬与软其实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幻,喜欢科幻,科幻的门槛可以很低,也能将科幻的核心放到更高端的位置,硬核科幻的魅力需要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展现,有科学性,有想象力,有趣,有创意才是科幻最重要的一点,资深科幻迷应对中国的科幻多一些包容,科幻的扩圈远比吸引住核心小圈子群体更为重要。
14日晚,举行了举行2021中国科教影视“科蕾杯”、2022“中国龙奖”盛大颁奖仪式。至此,第七届深圳科技影视周圆满结束。
来源:全国少儿科幻联盟-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