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爱上秦皇岛”专题连载(第58集):
《爱上秦皇岛》
(摘录第58篇)
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
主播:梦 雨

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位于昌黎县城北5.3千米处。五峰山由五座山峰组成,这五座山峰峰峰异状,秀美奇丽近观如五指插天,远望似五友挽臂。其东峰名“望海”,满峰苍翠,上有望海台;东北峰名“锦绣”,山峰秀美如画;北峰名“平斗”,分东、西二峰,高耸插天,东峰绝顶石缝中有一棵百年松树,孤立不群,傲视苍穹:西峰名“挂月”,顶部平,多巨石:西北峰名“飞来”,海拔507米,是五峰山的最高峰。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其光辉而壮烈的一生中,曾在昌黎五峰山进行过重要的革命活动,留下了璀璨的战斗足迹。李大钊在五峰山的革命活动,在其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于1919年夏天在这里写的《再论问题与主义》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影响深远。

【李大钊问山处】
1907年8月,李大钊与三名同学冒雨初登五峰山,在界石岭上找不到路径,情急中呼喊“何处为五峰”,顷刻间有应声“此处即五峰”从云雾遮蔽的韩文公祠方向传来,李大钊等人发现隐蔽在东北山崖下的石径,顺路上山,找到五峰山韩文公祠。

【花岗岩李大钊纪念像】
雕像高3.5米,宽8.5米,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为纪念李大钊100周年诞辰而创作的,再现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方正、刚直而又沉稳、儒雅的伟大形象。

【“白云乡”刻石】
此摩崖刻石为清朝咸丰年间昌黎举人崔树宝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题。“白云乡”三字出自《庄子•天地》“乘彼白云,游于帝乡”一语,喻五峰山景有如仙境。
【玉液泉】
玉液泉原为泉井,井口为石砌,深不足丈,却常年玉液满盈,泉水甘甜喜人,上方镌有“玉液泉”三字。这里原来共有三个泉井,范志完《游水岩歌》中即有“三泉涓涓清且涟”的诗句。这一口泉井是李大钊当年来此山居住时饮用过的,至今仍在使用。

【“三点水”诗刻】
源滋浩泽湛,清浄法演洪;
江海深潭潽,济流派瀛溟。
一首字字皆“三点水”偏旁的五言绝句,落款为 “万历丁未年春潭寿、潭亮重建”字样。这首诗抒发了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感慨,字字皆有水,很独特也很切景。此石刻东侧有“东洋砥柱”“名山古寺”“何必蓬莱”等摩崖刻石。

【李大钊读书石】
高出峭壁一道狭长平台的偏东部位有一天然石蓬,上岩壁面有明朝山石道员范志完题的“泰山北斗”,“五峰环翠”八个大字。当年李大钊到韩文公祠避暑,遇到祠堂有游人到来太过嘈杂时,便到这里读书或写作。
【文笔峰】
文笔峰为韩文公祠东北方向锦绣峰前的高耸峭岩,其有如“文笔”。明朝崇祯十四年,驻守山海关的山石道员范志完来此游览,看到五峰山形如笔架,发出感慨:“此天成文笔峰也,昌黎文气全萃于斯,宜建韩文公祠以镇之……”在他的主张下,当地建起一座颇有规模的五峰山韩文公祠,以突显昌黎的文气。

【范公洞】
此洞为挂月峰峭壁高处的一个天然石洞,名为“刘九洞”,洞口峭壁上留有一句封洞之谣:“若要洞门开,还得刘九来。”相传范志完小名“刘九”,于是在他来五峰山时,时任昌黎知县蒋三捷便令石匠凿开洞口,修建一门,改“刘九洞”为“范公洞”。洞里原有范志完的石刻像,现己毁失。
(李大钊革命活动纪念室)
【李大钊避险洞】
自1907年夏天起,李大钊曾先后多次到这里游览、山居、陶冶革命情操,从事马克恩主义在中国的拓荒和传播工作。1924年5月下旬,他为躲避军阀政府的缉捕,最后一次来到五峰山,并在此居住长达半个月之久。山岩高处有一个十分隐蔽的山洞,当时守祠人刘克顺曾领李大钊到此,嘱咐他情况危急时可到洞内躲藏,“李大钊避险洞”由此得名。

【响泉】
五峰山的泉水诸多。响泉名源自1918年夏天李大钊在五峰山所吟白话诗:
山中即景
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
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

【孤松】
平斗峰峰顶悬崖上长有一株百年松树,是李大钊生前最喜欢的五峰劲松。1919年李大钊在发表《五峰游记》时,开始启用“孤松”这个笔名,取意于这棵孤立不群、傲视苍穹的苍松。“五四”时期盛传这样一首歌谣:“北大红楼两巨人,分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其中的“孤松”,指的是李大钊。

五峰山除了俊俏秀丽的山峰外,还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1998年,五峰山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后,作为红色之旅的革命圣地,声名鹊起,每年悼念先烈、春游踏青、觅幽览胜的游客更是纷至沓来。
城市之光书店推荐提供用书
朗诵:王桂荣, 网名 梦雨 。秦皇岛开发区供电公司退休 。喜欢在读书和朗诵过程中,提升自己,享受品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