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文学社推荐散文名家张振华老师作品:《 西北的牛 》 敬请老师们欣赏!
西北的牛
作者/张振华
序 : 西北的黄牛虽然没有南方的水牛高大魁梧,但在西北的农田里显得更出彩。它不仅是人类忠实的助手,也是人们补充身体营养肉类的主要来源。
它性格温顺,也不嫌贫爱富身份贵贱,待人一律平等。它在人们的生活中,不管轻活,重活,脏活从不挑肥拣瘦,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并且对人类的付出,是全天候的从不懈怠。你指哪里,它的脚步就迈向哪里。矢志不渝陪同主人完成一个,又一个劳动环节中的具体任务。从不违背主人的意愿,是一个非常簾价庄稼人的好帮手。
古往今来,事已过迀,农田牛犁耕种可追遡到,神州大地农业机械没有出现之前的年代。我们庞大的牛群,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西北的天山脚下,到口内故地,再从天涯海角再到西藏边陲 ,祖国大地浩瀚万倾良田每年的耕种,都是我们牛群完成的,有力的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发展水平的需要。
牛做事很低调,对主人一向忠诚。但对人的奉献从不夸耀自己的业绩。不管在什么场合环境下,它总是谦虚满满始终低着头颅,默默无闻地为人承担着沉重的体力劳动。那怕是在三伏烈日,还是三九冰雪寒风,它唯命是从,听从人的指意,任劳任怨拖着负荷,翻起泥土,拉着牛車,拖着麦场铁滚,它自时至终永往直前从不回头。既便是渴了,饿了,肌肉酸痛了,心情烦躁了,它从未叫苦喊累,或索要酬金多少?大家平心而论想想: 再有谁能于牛媲美呢?这种无私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难道不值得大家敬仰吗?每逢佳节大伙欢渡,吃香的,喝辣的尽兴寻欢,老牛呢?却能忍受着寂寞和孤独。并且一如继往地平心静气,守候在属于自己的屋檐之下看家护院。
它饮食粗放,从不挑三拣四,一天三顿草料,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清晨当红日升起,心情愉悦,它看着美丽的太阳照亮着牛棚由此而感到兴奋,它由然而升地用鼻腔发声吼叫几句,当然很难听,五音不全,但也是一番好意呀,或许是给大自然的美丽助助兴吧。然而主人闻之便将它栓在树下,此地满地花草芬芳,牛心里大喜,也许是条件的反射吧、顿时食欲大增,便从容自如地,低着头颅默默地啃起肥美的青草。
牛改善生活要数是出大力的时候,每年的卯月才能吃上,最有营养的草料,正是当年种植的干苜蓿。句传古罗马冷兵器时代打仗时,膘肥力壮骡马坐骑,就是天天喂养的是苜蓿干草料。
每每冬去卯月,斗柄指东,(注:卯月,泛指3月)
春雷惊百虫,地温回升快,春归大地,蛰伏一冬形形色色能飞的,会爬的昆虫纷纷破土而出、、、、、、牛也经一冬吃睡休息,现已养足劲头牛劲冲天。俗话曰:惊蛰前后种瓜点豆。牛在下地犁地前,每年主人都要给牛嘴灌半斤至一斤以上的豆油。目的是为了摆脱牛吃草料肠胃发胀的病痛。油能其到润肠排气通便,增强胃功能有助于牛胃的消化能力。
今晨是三月十五日,是陇上河西走廊企事业单位统一撤取暖炉的时间。地表融化,农耕也拉开序幕。每天清晨天蒙蒙亮,你睡在床上都能听到田野里,隐隐约约传来吆喝唤牛的声音。甲、甲,踩犁沟!王老汉扶着犁,二牛缓步前行。犁铧翻起半圈半圈的泥土。一边倒的泥土,你若留心细瞧,一道道泥棱显得特别整齐光滑,微风吹过释放出阵阵泥土的芬芳,也许是大自的恩赐吧。王大婶信心百倍,顺着犁沟撒麦种,大小子抄起铁掀撒粪。一掀接一掀撒洒到犁沟非常均蕴。一家三口,播种犁地撒糞,每个环节配合默契有条不紊 。黄牛就是家中唯一能靠的住农耕拉运的主力。今天老牛看似很逍遥,却是不紧不慢含情脉脉地,摇着尾巴踩着犁沟,拖着犁铧昂头前行着。春耕是牛展示威力的季节,牛忙人忙,处处繁忙。
牛自春耕开始就没歇脚的时候,播种完毕,耙地也是农活最重要的工作环节。由于犁地播种时,也难免有少量的子种,没有蛮入泥土,部分犁铧犁过深浅偶尔不均,造成土地高低不平也再所难免。经过耙地一举两得,既可将露天种子盖入泥土,又能达到抹平麦地的效果。耙地是个细活,牛在前,牛脖套蕴子,二绳一左一右。耙长约二米,耙底按铁齿,每个铁齿距离约二十公分,齿长约十五公分。耙地时人站耙中,右手牵僵绳,左手拿牛鞭,赶牛前行。或放一个芨芨框倒入拾kg泥土,再赶牛前行。每到夜幕降临收工。牛进棚圈 ,送去玉米桔杆一捆,再加井水一桶作牛的晚餐。是啊不错嘛!玉米桔杆含糖成分极高,吃到嘴里总是甜蜜蜜的,口感好,既能填饱牛肚子,也能增加牛身体需要的糖分。
夏天,牛棚里讨厌的蚊虫追着叮咬,常常打扰我们的睡眠,有时喜雀,麻雀和其它一些雀友,前来乘坐在我们脊背清除蚊虫苍蝇,更有时我们在田里干活,白鹭也会常常站在我们脊背捉虫。吃饱了双翅膀抱头安祥地睡起午觉。倘若路人看到感到很惊奇,仿佛又勾勒起一幅牛脊站白鹭动人的人间田野美景。西北的春,春雨很少光临,多数是阳光灿烂,日照时间长,风沙大,气候干燥。今年的春却同往年不同,春播过后,细雨绵绵连续几天,天总是不放晴。久旱的黄土高原突遇春雨,犹如海绵吸水量大。仅仅半月麦苗如同春笋长势迅速。路边青草爬满了地埂,小野花在微风中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我们在牛棚休息了一冬了,天天吃的是干草料,口干舌燥易上火,所以我们每天饮水量很大。圈里农家肥一月必须清理一次,保持我们居住环境卫生。现在好了,我们每天干完活,主人将我们栓在地埂享受着鲜嫩的芳草。肥沃的土地,生长着各种口味的鲜嫩的植被,这不仅增大了我们的食欲,而且还增强了我们的体魄。每天干活时感觉不累,越干越有劲。饮水量也相应减少了。口不干,心情愉悦,咽喉湿润,有时一时高兴我们也会在,天蓝白云下学几声鸟叫,也能增添干活时的乐趣。这也是逗鸟娱乐的一种方式嘛,从而也给大自然增加了一种牛的声音,以示在这个天地里,还有我老牛的存在呀!也许是一种高兴的情调,也是我们向自然界释放一种情怀吧。 农闲时,我们牛也未闲着,进城拉农资,推磨磨面。人们常说老马识途,却小瞧了我们老牛了,我们老牛也识途啊!例如,我们初冬时向地里拉农家肥,由于多年来,来回走这条路,那条路通哪里,我们牛早就记在心里,印在脑里。
今天斗柄指南,夏至。万物篷勃茂盛,小麦抽穗扬花了,也是牛草丰富旺季。野外我们牛们每每早中晚三餐,都能享受着肥美的水草,个个吃的膘肥体大,干活牛劲冲天。是啊,夏来离秋、实秋、秋忙也就不远了。
大自然四季更迭,根据北斗星移动方位规律测算,在民间早就有定律。《冠子,环流篇》中写道: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所以,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界的一切有生命的物种,都是围绕着斗柄的指向,在四季(春夏秋冬)中循环渡过生存的。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斗柄西指秋实了,小麦已完成了一生的生长周期,麦杆枯黄,麦粒饱满,微风略过掀起了滚滚麦浪,此情此景在蓝天白中互相映照下,到处是一片金灿灿粮仓美景。南方朋友在日常饮食中体会到:
西北的面粉有麦香味,有劲道,口感好。这是因为西北日照时间长,小麦生长周期比南方生长周期要长一月之多。农田浇灌一般是机井,和祁连山雪水,不仅含矿物质丰富,而且水质硬,所以小麦内部营养成分,与南方小麦内部营养结构不同。磨出面粉的品质,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西北的粮农一年的喜悦,就来之于秋天。俗话说的好: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年之际在于勤。这不是夸奖我们老牛吗?为此每年在秋收季节,老牛在主人的召唤下,急力抢收,将一年的辛苦果实早日颗粒回仓,以防天气变幻大雨来袭。这几天村村寨寨,家户户套上牛車 ,将一捆捆收割的麦捆,用牛車拉回麦场晾晒,碾压。 但是,在繁忙的农村生活里,也不能疏远亲戚互相之间的情感,家人也得抽出时间,套上牛车铺上棉毯,大人小孩围坐一车串亲访友。
是啊忙里偷闲,一路风尘一路情,一路声音一路花。吱吜吱吜的牛車,在田间小径全速转动着。主人哼着地方秦腔选段,歌声在广阔的天地回荡传向山川,传向很远很远的远方。旱烟丝烟火通红,缕缕青烟随风飘逸,你若有心品尝可真香啊。这是一种丰收后获得感的喜悦啊,这也是从内心发出的天伦之乐呀!就这样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牛始终是农业生产,社会活动运输中的主干力量。 从而为国家,为祖国繁荣昌盛付出自己的全部,并且一点都沒有剩余和私藏的。
如今喜看华夏大地,我们牛的踪迹,牛的蹄印在农田,在马路,在城市都看不见了。因为我们庞大的牛群下岗失业了。 人们不是嫌我们不卫生脏,也不是嫌我们老了,更不是嫌我们运输速度慢力量不足。而是最主要的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科技,国力,都得到空前发展与进步。牛的岗位,被汽車,电动車带替。农田劳动,被农业系例机械带替。但是,我们牛并不是再没作为啊,而且是大有作为 。我们吃进的是草料,挤出的是牛奶,成本小效益高。从古到今,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每天都饮用我们生产的精华。
牛肉的功效有:
常吃牛肉强筋壮骨,补气养血,健胃暖胃。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是18一21g。每100g牛肉含铁2.3mg。镁24.5mg,锌4.3mg,维生素B12为2.0mg。
牛肉蛋白质适合人体吸收。另外还含有:
脂肪,维生素B族,烟酸,钙,磷,铁,钾,胆甾醇等成分。因此我们众多的营养,献给了无数勤劳付出的劳者,献给了一代又一代守边的人民卫士。这一点再也没有什么人否定抹杀我们的业绩的。反而给人类的健康其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国人给牛族回报,授予了很多高级别的赞扬呀!这一点,是值得我们牛族们长期炫耀的喜事。大家都知道,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口语中,在书里,在报刊杂志里,众多的夸奖牛的词语,一一都写到了中华成语字典中去了。
纵观历史或现代,无数的华夏文人墨客,在吟诗作画中,都引用夸奖带牛的词语举不胜举。
譬如:牛劲冲天,牛里牛气,做革命的老黄牛。(这不是说我们任劳任怨嘛。)牛高马大,(谁也不可攀比),牛鬼蛇神,牛刀割鸡,牛衣夜哭,牛不喝水强按头,对牛弹琴,牛衣病卧,牛黄狗宝,牛衣岁月,牛毛细雨,牛角书生,牛角之歌等,45条成语都有我们老牛的字样!
综述以上,所以谁再牛,也牛不过我们老牛为社会所发挥的作用大!谁再牛B,也牛不过牛肉国色香美。每天大盘大盘的牛肉系例,在祖国都市,乡村,家家户户的宴席上,餐桌上,国人吃的眉笑颜开,吃的心情舒畅,吃的诗性大发。百姓百吃不厌,百吃不烦。为此,牛的奉献,永远献给神州大地上,那些为国家,为人民,扎扎实实,勤奋辛苦付出的劳动者,为他的健康,家庭幸福快乐服务!使他们常吃牛肉,身体健康长寿!
2022年12月18日,于江南,儒人故里:张振华


【作者简介】张振华,网名:飞歌琴声,男,籍贯,江苏镇江市人。现年65岁。生于1958年,中专学历,退休干部。
历任,国企主任,公路货运公司经理兼会计,技工学校职业道德课讲师,学生管理处,行政科,科长等职。
爱好写作,垂钓,拍摄,书法,养兰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