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速写九零后书坛新秀王敏
文/云蒙山人
九零后才子王敏为我的拙文书写题目快40期了,一直想写篇小文表达感谢,却因为思绪杂乱始终定不了主旨。一遍遍痛苦煎熬之后终于选定: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众所周知,颜真卿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不可不可逾越的巅峰,其作品在笔法、结体、章法三个方面皆具有无法复制、难以替代的独特性。点画浑厚、结体开阔、章法茂密饱满、气势雄浑博大是其书法艺术最大的特色。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古往今来众多研习颜真卿的书法爱好者中,能够写得“像”者始终是凤毛麟角,但王敏的书法作品却集中体现了颜真卿书法作品的五大特点,完全具备了大众认可的基本要素,这是同龄人轻易不能做到的。 纵观王敏朋友圈的书法作品,五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大,尺幅大、字体大、气魄大,豪迈恢宏,一派男子汉气概。二是重,墨色沉重、笔力厚重、气氛庄重,皆因书写时运笔用力重所致。三是朴,质朴无华,没有庸俗、低俗、媚俗姿态。四是厚,韵味醇厚、功力深厚,如陈年佳酿,余味无穷。五是严,体貌严肃、结体严谨、章法严密,大有正义凛然,不敢侵犯之气象。 一个九零后年轻人,为什么会把颜体写得如此老辣?我始终弄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最终在他的朋友圈里找到了答案。仅仅最近一个月,王敏已经临习《临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已经11次了。比较着看,一次比一次完美,一次比一次精彩。由此可见,他是带着反思临帖的。 “但有余闲唯学帖,即逢佳客莫谈天。”天才是怎样炼成的?离不开非同一般的勤奋。 像古人,可能只是入门;像自己,也许只是过程;最终要创造出有颜体特色的“王体”,应该才是目标。 “学我者生,似我者亡。”任何艺术都有一个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凤凰涅盘的过程,王敏正走在这个节骨眼上,但他却不迷茫,不懈怠,始终坚守自己“大而不笨、重而不拖、朴而不拙、厚而不肥、严而不死”的独特风格,修炼出相当高的个人辨识度。 浏览王敏朋友圈所发的作品,方向是正确的,思路是明晰的,内容是高雅的。我们欣慰地看到,作为一个思维活跃、经历丰富的九零后小青年,他正在以宽广的胸怀、开阔的眼界,不断提升着自己的综合素养,努力锻造一个艺术家所需要的人格魅力。 从他创作的内容中可以管窥:“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一颗静心观世界,半盏清茶悟人生。”“为人有德天常佑,行善无求福自来。”“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显而易见,他选择的多是根植传统、立足当代、着眼未来的语言精粹,大有“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的文人情怀,与时下抱着手机、玩着游戏、喝着小酒、跳着街舞,忙于社交和娱乐的同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水滴石穿赖坚持,绳锯木断凭努力。”天才是怎样炼成的?离不开非同一般的专注。 稻子不熟不低头,高粱不红不弯腰。在一个本应轻狂的年代,王敏却始终保持着真诚的谦卑,面对朋友的欣赏与赞美,他总是发自内心一再谦让,即便是为了生活,忙碌自己的工作也会在交班后第一时间和朋友交流。 自认识以来,他应邀为我题写了“自知者不怨命,知命者不怨天,唯淡泊以明志,求宁静而致远。”也毫不犹豫地忍痛割爱,将“遇事不决,即问秋风,秋风不语,即随本心”送给我。同时还积极参加了我发起的同题诗创作活动,奉献出了非常精彩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入帖师古不泥古,出帖创新不唯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我用一首打油诗真诚赞美时,他依然是那耳熟能详的一句“萧老师谬赞了。” 面对我一次次打扰的歉意,他却这样善解人意地打消我的顾虑:萧老师,切莫言“麻烦”二字,遇到您之前我的作品大多都被清洁工回收了。如今能为您书写文题,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我非常开心也非常乐意。”真是越伟大者越平凡,越成功者越谦卑。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天才是怎样炼成的?离不开非同一般的谦卑。 我可能还没有和大家说过,王敏的老舅正是“秦岭难束千里马,书坛腾飞一条龙”的马英武先生,在书坛久享“榜书大师”的美誉。有这样的家族天赋传承,“英雄出少年”不是梦,王敏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在进行中。 长江后浪推前浪,从来新人超旧人。凭着非同一般的勤奋、非同一般的专注和非同一般的谦卑,九零后书坛新秀王敏一定会结识更多良师益友,一路欢笑一路跋涉,在书法的瀚海里乘风破浪,引吭高歌!



【题字嘉宾】马英武,生于1958年,字观远,号青龙山人,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临习王、柳、颜等法帖,工于行草。其书风特点是遒逸劲健,潇洒流畅,用笔有力,雄伟峻拔,有成有破。艺术表现上沉稳大气,气韵高古,寓意深远,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尤善榜书,近年来作品多次入选国、省展,被商家、店铺、私人勒石、刻匾、装裱收藏2000余件,并为名吃《华山一味》、作品集《盛世乡愁》《白羊礼赞》等题名,题写“洛南县作家协会”,先后获得各类各级专业荣誉30余次。

【作者简介】萧军,家居陕西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本职教坛耕耘,身兼文史责任,愿结识更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