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墨香●文学魅力●美的艺术
征稿投稿邮箱564231311@qq.com
刊头题字:葛裕钧(江苏)
著名书画家
刊头题画:张建新(山东)
中国书画名家
刊头题词:漆爱礼
中国书法名家
作者风采
作者简介
邓晓明,男,1956年6月出生,江西南昌人,江西省气象局退休干部,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气象志》主编,江西省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江西邓小平文化研究会会长。
江西省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
邓晓明散文作品选
喜闻沿途多知音
——写在《北方的冬月》发表满月之际
文/邓晓明
陪护孙儿来北京治病,已经三月有余了。为了方便治疗和休息,我们在医院附近租房暂住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儿的治疗方案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初来时悲伤与愁苦、焦虑与紧张的心情,也渐渐地平静下来。
妻子陪护孙子入院治疗期间,我除了履行好买菜、做饭及送餐职责和任务,空闲时间就在村里瞎转悠。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了《北方的毛桃》《赶集纪实》《送餐咏叹调》等三篇散文习作,受到读者的好评和鼓励。
进入冬季,尤其是北方漫长的冬夜,由于出租房没有配备电视机,原来每天必看的央视新闻联播只好忍痛割爱了。取而代之就是每晚的户外活动了。北方的冬夜,寥廓江天万里霜。我这个南方人,体会尤其深刻。这给我写作《北方的冬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养料。
我将初稿传给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清生(笔名江子)老师,敬请赐教。曾老师最近特别忙,要为出席十一月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并为上台领奖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诸如接受众多媒体的采访等。曾老师的散文《回乡记》在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夺得散文类全国第一名。成为江西省第二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首位获奖者是陈世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小说《小镇上的将军》夺得桂冠。曾主席在百忙之中,还为我的拙作提出了:“写得不错,如增加对月亮的描述会更佳”的真知灼见。
遵照江子老师的修改意见,我在前面部分增加“月亮跟在我身后,我走到哪,它跟到哪;我停下来休息,它也静止不动了;我向它做了个鬼脸,它给一个大笑脸”,在最后则加上“月光从窗帘缝隙中钻了进来,用温馨柔和的光,抚摸着我的脸庞,呵护身处异乡的老年游子,进入甜美的梦乡”。加上这些对月亮的拟人化的描述,整篇文章就生动多了,内涵也丰富多了。
之后,我将习作《北方的冬月》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没想到反响强烈。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十二万人阅读此文,78位读者留言(见附件三),其中有些留言,让我非常感动。
出乎意料还有,全国著名的搜狐、网易、腾讯、QQ浏览器、百度APP等5家知网站相继刊载,《中华诗艺社澳门分社》《气象文学》《邓氏文学》《双槐文学》《青烟威文学》《江西邓氏文化》《老友杂志社》《金牌头条》《北京头条》《都市头条》《三秦百汇》等11家微刊,先后登载此文(详见附件二)。
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搜狐新闻》《名篇.金牌头条.乡村振兴频道》《青烟威文学》等媒体,不但刊载了文章,还邀请专业人士配音朗诵了全文,让我受宠若惊。
我在南京气象学院(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读时的同学方向明女士,专门为我的拙作配音朗读,还请专业人士后期制作,二次创作,让我的习作增光添彩,更上了一层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读者的留言所提出的意见,我又进行了反复修改,形成了最后定稿《北方的冬月》(见附件一);另根据江西省委老干部局属下的《老友》杂志社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形成了《北方的明月》一文。
现就《北方的冬月》创作及发表的前前后后,做一个小小结。
邓晓明
2022-12-13
附件一:
《北方的冬月》(散文)
文/ 邓晓明
立冬节气刚到,北方的天气明显冷了下来,地上出现了初霜。树叶纷纷飘落,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里发出呜呜的响声。成片的灌木草丛,被霜打得匍匐在地,蔫成一团。空气也变得越加凝重,隐约有严冬的萧杀之气。
我这个南方人,首次在北方过冬,心底难免会产生恐慌,早早的将往年隆冬才穿的衣裤,全部穿戴上身,还是感到寒冷难挡,立冬还未到来,就启用暖气御寒。可身边的当地人,不少还穿着单衣薄裤,完全没有冷的感觉,看来南人北汉抗寒能力确实相差甚大。
落日的余晖,消失在西边的天际,一轮高远的冬月,悄悄地爬上了树梢,月光象水银般,泻在大地上,显得分外高洁、敞亮。北国漫长的冬夜,正式拉开了帷幕与序章。
用过晚饭,休息片刻,便按照习惯,走出租住的四合院,到户外进行锻炼身体和散步。一来可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尽快熟悉周边环境;二来可以舒松筋骨、舒缓心情,提高睡眠质量。
翟各庄座落在华北大平原古运河河畔,属燕赵古国幽州境内,现为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有千把人口、几百户人家。长约千米的主街,加上几十条大小不等、横七竖八的街巷,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就像进入迷宫一样,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方向。想找副单杠吊吊臂膀、伸展腰腿,缓解隐隐作痛的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的老毛病,可找遍全村街巷,硬是没有如愿。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灯光与月光融为一体,辉映成趣。我漫步在主街上,月亮跟在我的身后,我走到哪,它跟到哪。我停下来休息,它也静止不动。我朝它眨眨眼,它回我一个大笑脸。真像一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让我郁闷的心境,开朗了许多。
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陆陆续续回到家中,正忙着做饭用膳,料理家务,娱乐聚会。值得一提的是,村里用上了自来水,是村委会统一抽取的地下水,然后通过管道,免费输送到村民家中,免却了村民挑水的劳累与辛苦,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
关于抽取地下水,以前常见报道,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北京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由此产生诸多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我与房东聊及此事,田师傅的回答让我大开眼界:“我们这里地势低洼,土地盐碱化严重,一年忙到头,也打不了多少粮食。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现在地里的盐碱不见了,无论种什么庄稼,收成都有明显的增加”。看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
不知不觉,夜色渐浓,气温下降,街头巷尾,都响起机器的轰鸣声,随音寻觅,原来是村民的空气源采暖泵运行发出的噪音。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北京市政府为打赢首都“蓝天碧水”保卫战,彻底杜绝冬季烧煤取暖的旧习,专门开发的“电代煤”的供暖设备。政府出台特别给力的政策和措施,加以强力推广实施。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政府在农民取暖设备购置时给予大幅度财政补贴。以清华同方公司生产的空气源采热泵为例,出厂价为每台一万一千多元,农民购买只需付一千多元。在用电采暖方面,政府出台了特别的价值优惠政策,每晚20点起,至次日8点,农民用电每度只需一角钱。真正让农民愿意用、用得起、得实惠。我曾咨询多个村民:“冬季用电和煤取暖,那个更合算?”村民均表示:“两者开销差不多,但用电采暖方便、干净又安全,现在村里已经看不到煤炭的影子了”。是的,北京市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扭转了环境“脏、乱、差的被动局面,初步实现了:“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这是北京市政府把国家的方针政策,转化成老百姓的自觉行动的成功案例,也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我继续在村里散步,月亮似乎有了倦意,躲到云层里休息去了,视线顿时有点模糊不清了。走着走着,突然脚下一滑,身子失去平衡,人摔倒在地上,好在自己年轻时酷爱体育运动,身手比较敏捷,双手先着地撑住,才避免了摔成脑震荡的悲剧发生。定下神来,一股恶臭味扑鼻而来,仔细一看,原来是村民家的化粪池溢出的污水,流到了小街的路面上,由于气温较低,水面结了一层薄冰,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过了一会儿,我从地上爬了起来,抬头一望,只见月亮从云缝里伸出头来,向我做出幸灾乐祸的鬼脸,让我哭笑不得,欲骂不能。
这个村庄,由于远离城区,没有建设统一的、标准的全村污水排放系统,而是村民各自为战,自行处理污水排泄。有的排污设施年久失修,或疏于维护和管理,就形成了少数地段污水横流、环境较差的局面,这是该村庄美中不足之处。看来要建成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国家制定的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翟各庄任重而道远。
夜色深深,月色融融,整个村子沉浸在寂静之中,只有村里的福兰德超市、温馨理发店和几盏路灯的微弱灯光,与皎洁的月亮远远的对视着,好似在暗递秋波,也好似互诉衷肠。
借着月光,我返回住处,推开房门,热浪扑面而来,赶走了身上的冬寒。妻子和孙子已经熟睡了,发出微微的鼾声。我摄手摄脚地完成个人卫生,然后躺在床上,享受北方冬天室内特有的、春天般的温暖。月光从窗帘缝隙中钻了进来,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庞,呵护身在异乡的年迈游子,早点进入温馨、甜美的梦乡。
壬寅初冬写于北京通州漷县翟各庄
附件二、该文在相关微刊及网站阅读量(截止到2022年12月13日,据不完全统计(有6家网站与微刊因后台控制,无法提供统计数据):,阅读人数超过十二万人次):
1.《搜狐新闻》(无统计数据)
2.《网易新闻》(无统计数据)
3.《百度APP》(无统计数据)
4.《腾讯新闻》(无统计数据)
5.《QQ浏览器》(无数统计据)
6.《气象文学》(239人次)
7.《邓氏文学》(4098人次)
8.《双槐文学》(19325人次)
9.《青烟威文学》(无统计数据)
10.《中华诗艺社澳门分社》(9633人次)
11.《江西邓氏文化》(450人次)
12.《金牌头条》(18000人次)
13.《北京头条》(18672人次)
14.《都市头条》(18626人次)
15.《三秦百汇》(22人次)
16.《老友》杂志社(62人次)
17. 《名篇.金牌头条.乡村振兴频道》(36000人次)等十六家网站微刊上已登载此文,点击率超过十二万人次。
附件三、读者留言收集如下:
1. 魏爱国(江西):拜读了佳作。可谓:妙笔生花,字字珠玑。实至名归,可喜可贺!文章精彩,自然反映强烈。
2. 夏廷彬(江西):邓处,散文《北方的冬月》写得很好,爱国兄点评非常到位,我好赞成!
你诗写得好,散文也写得好,如果要在二者之间选项,我更倾向于你的散文,这是因为我不会诗,又因诗无达诂,篇幅受限,又不好理解。散文就不一样了,谴词造句文白皆可,叙事抒情任由发挥,引经据典旁证博引,只要拿揑得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朱自清的《背影》,杨朔的《白杨礼赞》,余秋雨的《都江堰》以及梁衡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中学生耳熟能详的著名散文,都是作者独具慧眼,独辟蹊径生产的精品,在文人骚客中广为流传!扯远了,回到你的作品上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自古以来,借月抒怀者大有人在,其中不乏惊世之作(不展开),而邓处的大作,以江南文人的独特视角和自身体验,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北方冬月下的皇城根旁小镇上的平民百姓的生存状态,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作者的思乡情结和愉悦心境,给读者以轻松的审美观照,堪称佳作!可能因为急就章,文中个别字句稍嫌多余,但瑕不掩瑜,堪称上乘之作!!!
邓处早上好!感谢你的美文并对我的斗胆论评予以包容和夸奖!你是多产作家,涉及体材多样,十分难得,从事文学创作并有所建树,正是你这个年龄,盼望你有更多作品问世!原省文联主席陈世旭我见过一次,他是南昌人,六八届知青,下放在九江都昌还是湖口县,长期爱好文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因短篇小说巜小镇上的将军》在《人民文学》刊发并获全国短篇小说奖而一举成名,他的长篇小说《裸体问题》曾在文坛引起轰动。陈世旭曾就读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和莫言一样,拿了大学文凭,毕业后力作不断,从而奠定了他在江西文坛霸主的地位,五二年出生,现已七十岁了。你提到的省作协曾主席我在网上流览过他的散文《回乡记》,视角独特,内涵深刻,比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更趋向剖析改革深水区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和农村发生的巨变(记忆中大致是这样)。江西散文大家要数原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刘上洋,这个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的靖安人文章真是了得,散文诗《九江赋》,出国考察归来写的《双头鹰的国家》以及剖析江西风土人情及官场乱象的《江西老表》和富含哲理和改革创新意识的《长江在这里转了个湾》等名篇,堪称精典!相信邓处和群里有此爱好的群友都读过。人老话多,扯远了,就此打住!
盼望能多拜读到邓处和群里各位学长和兄弟的佳作!我读过沈从文的《边城》,丛维熙的巜蒲柳人家》,贾平凹的《废都》,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胡辛的《四个四十岁的女人》,王蒙的意识流小说《风筝飘带》,戴厚英的巜人啊人》以及刘宾雁的报告文学《人妖之间》,徐迟的巜哥德巴赫猜想》,徐刚的《唐山大地震》和《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以及苏晓康和陈政合作的《烏托邦祭一一1959庐山之夏》等等等等改革开放后的各种题材体材的文学作品,还有无法统计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图从中挖掘出人生的真谛并梦想成为一个作家,结果都因先天不足又无高人提携而一事无成,这就是我一生游走在文学边缘孤独痛苦徘徊徬彷的白日梦的路径。
邓处的一系列散文作品,尽管从文学角度读起来稍嫌稚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都是有感而发,不是无病呻吟,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情真意切,有如春夜细雨,润物无声,才能引发读者广泛关注,让邓处成为当代五十岁还在深山砍柴而大器晚成的
朱卖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邓晓明先生,盼望你有新作问世!
3.朱良琪:写的好,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贴心。
4. 吕明(湖南):情真意切,优美散文,与村民交流,与月亮互动,很传神,还带一絲淡定的忧思!
5. 蒋伯仁(山东):邓晓明 写得真好
6. 文继光(四川):好有情调。
7. 周益辉(湖南):邓晓明汉语文学根底深厚,文笔流畅,勤勉好学,值得大家学习!邓晓明 ,文笔流畅,一气呵成!晚上外出注意安全!
8. 李亚琴(吉林):邓晓明
对月亮的几番描述是此文的魂,名师出高徒!真的很欣赏你的文采。你文章的标题“冬月”是冬天的月亮之意,开始时我理解为“冬天的月份”,北方一般称阴历11月为“冬月”,12月为“腊月”,我还纳闷:还沒到阴历冬月呢!只是觉得对月亮的描写笔墨不凡,所以我评论“拟人传神”,群里看到你的解释我才知道你文中的主题就是“冬天”的月亮。所以我才说是文中的“魂”。散文文笔流畅、恢谐细腻、似人传神、雅俗共赏,老弟笔耕不辍的精神令人敬佩!
9. 孙清风(老友杂志):邓老师早上好!我认真拜读了文章,写得还是很不错的,文字特别优美,体现了农村的发展变化,宣传了正能量。只是我们杂志是提前两个月备稿,目前明年一期的文章已定,现在准备第二期稿件了。您的文章时效性较强,二期以后再登立冬相关的文章可能不太合适。不知您方不方便改写下,将有关时令的内容模糊化,着重于写翟各庄的发展变化。另外,主要写进步的一面,落后的一面篇幅可以少些,或者概写。像文中化粪池那部分内容只需少量笔墨点一下即可。
10. 熊国华(江西):贴近社会,贴近农村,贴近民生,贴近百姓!通俗耐看!精典散文!
11. 墨丰(青海):读罢《北方的冬月》,在月光、月色的引领下,品尝到了北方冬月中的北方风土人情、乡村面貌变化;和寒冬里北方村民祥和、恬淡的浓浓的生活习性。好文!
12. 杨永鉴(重庆):邓晓明的散文语言朴实,观察细腻,景物和人物内心描写交融自然,生活气息浓郁,读来有深临其境之感觉。值得称赞的是:通过作者自己的观察和了解,揭示了另一个环保主题,使文章除了较高的艺术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13. 江宁(浙江):邓晓明,有文采。
14. 颜积林(江西)邓处好!南方的气象人身临北国,情深意切,文筆简朴意赅描写北方的初冬所吸引,入目难忘,一气阅完,久久回荡心田,实感人至深,是一篇文情并茂、难得一见的好散文!为作者在困难中的乐观开朗、坚忍不拔、不忘筆耕的精神点赞,谢谢免费分享!遥祝孩子早日康复,祖孙平安反昌。
15. 吴涛(江西):邓晓明 的散文《北方的冬月》写得真美,让人如入其境!你的乐观豁达让人感动!祝福可爱聪明的小宝贝早日康复。
16. 静修(江西):
邓君携孙上京城,求医苦寻访医神。
科技腾飞显神威,空隙不忘写诗文。
17. 朱诗文(北京):嘉作。
18. 邓海松(广东):乐观潇洒无烦恼,欢歌笑语人难老,心宽知足岁月好,身体健康无价宝!
19. 王星之(江苏):写得真好!
20. 鲁玉娇(江西):邓大哥,写得真好,让我也了解了现在的北京,身在异乡为异客,为了孙子不得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多保重!
21. 邓小华(南昌):拜读了!写的好!
22. 宠建华(云南):细想起来,你们为孙子治病确实非常辛苦!你们也做得非常好!祝愿你们家孙子早日康复!
23. 胡荷(北京):好文!感受北方冬天的生活!南方北方不一样,夏天南方雨多潮热,北方雨少干热;冬天南方外冷屋更冷,北方外寒屋里热。有功底有生活自然有佳作!祝你孙儿早日康复!近50人写的留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此文写的水平高有价值。
24. 邓书贵(贵州):把所有文章收集,整理的成巜邓晓明散文集》出版。
25. 赵东儒(北京):无论走到啥地方都不忘了解民情,好习惯,散文也不错,情真意切,读来有亲切感。谢谢分享!
26. 金正南(湖南):真情实感,如临其境。
27. 王华清(江西):好文章!我曾在河南洛阳当兵,我记得冬季是用块煤(室内一个烧块煤的炉子)取暖,现在用电取暖干净了。你孙子的病情好些了吗?
28. 刘永春(江西):期愿你们祖孙三人尽快回南昌家。
29. 刘芳(江西):邓主任难得体验一下北方冬天,祈祷爷孙三人平安归来!
30. 杨清军(山东);邓主任晚上好!美文拜读了,写的非常好!使我进一步领略了老弟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对事物的细腻的观察力,尽情挥洒心中的所思所想,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谢谢您的分享,为您点赞!最后,祝爱孙早日康复!请您和家人也要多保重!
31. 方东粼(深圳):应避免冬夜外出,年纪大了多带个手电筒。保重!
32. 邓春鹏(江西):老哥哥,有二老照顾,小侄子太幸福,很快恢复健康的,相信好人有好报!
33. 刘慧平(江西):谢谢邓书记,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令人感触很深,辛苦了,北京寒冷,多保重!
34. 田妮(江苏):生活中的艰辛,坎坷不平,微笑面对吧!
35. 陈军南(江西):邓晓明 老同学才华横溢,满腹文章。
36. 邓海水(江西):老同学好文。
37. 林必元(湖南): 如此文笔,如此高产,如此勤勉,值得学习!
38. 李玉平(山西):北方的冬月,让邓老师写得活灵活现,活泼可爱调皮啊,我们北方人是熟视无睹。
39. 高溢英(江西):读文好似身临其境,文字里谋心,方能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谢谢分享!
40. 魏新(湾里):写得很好,受教了!
41. 谢远淡(南昌):小明 ,你的文章写得真好!见闻感受非常真实真挚!文字清新!我喜欢读这样的散文!你的孙子好了吗?苍天会眷顾的啊!
42. 郭凌华(江西):《北方的冬月》这遍散文,写得非常:好!
43. 马中元(江西):邓晓明 ,无论风云变换,那颗初心不变。敬佩!
44. 周文明(江西):非凡难忘的经历,记录下来有特殊意义。
45. 墨青(江西):老师晚上好!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哟,夜黑风高的晚上就不要出门了,这一跤摔得身体无碍吧?以后可要多加小心呀。为您佳作点赞!
46. 董泉龙(江西): 拜读全文,如身临其境,佩服老同学的文笔。
47. 董会勇(北京):今天刚看,写的太好了,太美了,真好!
48. 王真真(江西):有趣的灵魂。
49. 黄小丫(九江):您的散文炉火纯青,细细品味,很是韵味悠长,有大家风范,只看开头结尾,以为是朱自清再现[呲牙]
50. 邓星锐(江西):写的太好了,通俗易懂,我看的太馋了,我什么时候才有这么好的文笔呀,我始终相信文字是可以传递情绪的,甚至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我在文章中看到了您对生活的豁达,对生活的希望,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但直抒胸臆,文章处处都能散发一种生活的力量。
51. 王世平(河北):身临其境,把“北方的冬月”写得自然,通透,温馨,好文!
52. 陈剑峰(上海):生动细致的民情体验。
53. 朱毅才(江西):你这篇散文被多家网站转发,说明认可度高呵。恭喜!
54. 张波(四川):你写的贴近我们生活接地气,写出了我们在这边治疗人的生活。看到你写的 就想起了我们也这样,每个人都在生着和活着。
55. 邓育云(甘肃):启发很大!我也学着写写。
56. 朱良琪(新疆):邓晓明 ,散文精彩!
57. 王涛(重庆):拜读了,好文!佩服才情,很细腻,文笔在手,精神可嘉。
58. 张玉鹏(辽宁):拜读美文,真棒!
59. 孟加璇(河北):作为一个北方人,看了你写的文章后,深有感触。北方的冬天现在还不算最冷,后面还会更冷,最冷的时候寒风刺骨。您注意备上厚的的衣服。祝你们一切顺利!
60. 章晓今(安徽):散文高手出精品!
61. 梅小玲(江西):好文佳作,谢谢分享 !
62. 王诗然(四川):太棒了!发表在各大平台,让更多的学者看到优秀的文章。
63. 贺光鑫(江西):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好文!
64. 曹冀鲁(北京):读晓明君的文章,令人遐想回味加感叹。从江西来北京住在人生地不熟的京郊乡村,每日要照看孙子病情,克服气候及衣食住行等问题和困难,同时笔耕不辍,佳作不断,你的作为令人敬佩。正是:
老少三人来京城,只为陪孙医治病。
从夏到冬已三月,历尽世间百态情。
阴晴冷暖风雨行,写作随笔未曾停。
锦绣诗文网络传,增添佳话慰平生。
65. 张玉鹏(辽宁):拜读美文,真棒!
66. 张静(陕西):看老师的文章是一种享受。老师多注意身体!护佑家人健康平安!
67. 万福顺(江西):拜读了多遍。写得真好,如身临其境。
68. 吴麗(江西):邓晓明一篇散文写得很漂亮。祝贺你在那么多文学媒体平台上发表,真的不容易。要照顾孩子还积极的参与文学创作。我非常理解你。曾经我的女儿也在河北通县治病,你压力非常大。你的心态很好。祝愿你一切顺利 ,孩子早日康复。
69.S0phia0791:很精彩,感谢分享好文章。邓老师在外也要注意安全,好几个您的文友提醒北方寒冷的冬夜不要外出,愿您祖孙三人早日平安返昌!
70. 宁静(江西):一字一句读完,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写的真好。好人一生平安,希望你孙子早日健康归来!
71. 高仁家(辽宁):邓晓明老师好!诗采含情,文笔细腻,优美生动。虽身在异乡,写出故乡情趣。贴近生活,内容充实,情节跌宕,予人之美!读此文,文笔凝炼,含情文釆,予人之美,欣赏点赞。
72. 李梅梅(江西):写得真好,您的文笔实在太好了。
72. 邓建中(江西):邓晓明
文章美,製作美,很好看!不知是在哪里製作的,請介紹一下製作經驗和過程。
73. 邓育云(甘肃):邓晓明文章,真是享受!赞赞赞赞!
74. 占老师(江西):北方冬月的冻土,是否孕育了春的生机?当惊雷响起,山寺旧枝是否会挣扎出绿苞儿?当南昌开始了细雨绵绵,你是否可以赤足徜徉在校园的书声里?
75. 金汉江(湖北):疫情催生了更多的优秀作品!
76. 孟繁华(河南):赞佳作:
南北有异皆顺时,初来他乡生新奇。
圆月有缺大地广,冷暖感受对天问。
本为爱孙紧锁眉,心宽月光解愁闷。
顺应自然放眼量,天下佳作伴月明。
一赠邓晓明
77. 邓云南(萍乡):宗亲晚上好,文章写得太好了。
78. 田长春:谢谢邓老师分享呢,这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0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于北京通州漷县翟各庄
投稿须知
1、【双槐文学艺术社】为文学和书画艺术综合微刊平台,欢迎您关注公众号shhwxyshy。投稿方式:邮箱投稿564231311@qq.com。为了扩大宣传,凡双槐文学艺术社刊出作品,同步在微博推出。优秀作品在城市头条刊发。
2、微刊欢迎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以微小说1篇,散文1篇(含散文诗2篇)、诗歌(现代诗3首、古诗词5首)、摄影书画不限,作品+个人简介+照片格式发。城市头条精选10人荟萃文选推送。微刊为每日专刊,城市头条为周刊。
3、请投稿作者认真检查后再投稿,文责自负。投稿15日内未刊登,请自行处理,恕不退回。
4、稿酬由读者来定。文章发布后,一周内到账的赞赏额,30%作为平台运营,20%奖励编辑和诵读者,50%归作者所有,所有稿酬按微信公众平台和城市头条平台扣除费用的比例计酬。稿酬以微信红包形式7天后发放,无赞赏就无稿酬,10元及以下不发放。领取赞赏请加主编微信,以便按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阅读量不足100者,本刊不再编辑刊发。
5、本平台所有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进行删除。
6、本平台所有作品诗作者原创授权发布,严禁未经平台授权转载,保护原创权益。
中国双槐文学艺术传媒中心
平台团队
社长兼总编:马诚
责 任 编 辑:潇潇
文 案 策 划:彦程
编委
现代诗部:春华秋实 周文东 伊晓雪
古诗部:白雪 祝汉波 孙师峰(火焰)
微小说部:窦秋昌(鲁秋)董永卿
散文部:苏保忠
书画部:王福源 墨缘
外联部:流云
本刊特约作家(诗人):
祝汉波(湖北)周文东(新疆)
董永卿(河南)苏保忠(河北)
伊晓雪(黑龙江)孙师峰(火焰)(河北)
窦秋昌(鲁秋)(山东)
张世民(山东)夕阳音(广东)
本刊特约书画家:
王福源(黑龙江)
(以下排名按发表作品顺序)
由于版面限制,部分列出,敬请谅解
本刊刊出著名作家名录
王克臣(北京)中国作家协会
周家俊(山东)军旅作家
张寿岭(甘肃)诗词作家
李威(四川)实力派诗人
李立方(香港)著名诗人
施怡淡(香港)著名诗人
。。。。。。
本刊刊出海外作家和书画家名录
唐生趣经(美国)犹他大学
博士
书含(西班牙)华文自由撰稿人
黄科(巴拿马)华文自由撰稿人
郭醒奇(加拿大)华文自由撰稿人
。。。。。
本刊刊出著名书画家名录
葛裕钧(江苏)著名书画家
杨瑞堂(山东)(英国)牛津艺术学院
客座教授
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杨福平(甘肃)南京市长江书画艺术
研究院教授
。。。。。。
友情刊出其他平台作者名录
曾吉林(重庆)央视12频道夕阳红栏目
报道诗人
中国东北分社副社长、副主编
黄昌才(湖南)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
委员会副主席
王朝霞(山西)全民悦读太原阅读会
宣传部部长
胡荣誉(学藩)(湖南)孔子诗歌协会
副秘书长
扫二维码
关注《双槐文学艺术社》公众号
点击下面点赞、评论和打赏,
您将感受到原创作品的力量,
您的赞赏是作者创作动力的源泉。
— END —